別隻盯著肺炎:4000億蝗蟲才是2020年的真正“硬菜”

進入2020年以來,整個地球彷彿開啟了地獄模式。澳洲山火、印尼火山、新冠肺炎接踵而至,讓人應接不暇。然而,就在對抗新冠肺炎的戰鬥依稀看見曙光的時候,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逼近。

史無前例的蝗災、數億人陷入饑荒、全球糧食危機、地區動亂甚至戰爭。也許,這才是2020災難盛宴的真正“硬菜”。

別隻盯著肺炎:4000億蝗蟲才是2020年的真正“硬菜”

異常天氣催生巨大蝗災

這場災難要從兩年前說起。在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生活著一種叫做“沙漠蝗”(Desert Locust)的蝗蟲。這種沙漠蝗蟲具有飛行能力強、食量大的特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在非洲的歷史上,沙漠蝗曾經多次成災,造成席捲整個大陸的蝗災。

近些年多變的氣候,給了沙漠蝗良好的生長環境。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相關報告,2018年5月,氣旋風暴“梅庫納”(Mekunu)襲擊了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魯卜哈利沙漠地帶,降雨促使沙漠中出現季節性湖泊。高溫溼熱的環境促進植物生長,為當地沙漠蝗蟲的第一波快速繁殖創造了條件。五個月後,另一場氣旋風暴“盧班”襲擊了附近的也門和阿曼交界處,再度為蝗蟲的繁殖推波助瀾。據估測,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這9個月中,當地沙漠蝗蟲繁殖了三代,數量增加了8000倍。

爆炸性繁殖後,為尋找新的食物,沙漠蝗蟲開始了跨越大洲的“遷徙之旅”。從非洲到中東、南亞,遮天蔽日的蝗群一邊吞噬它們能找到的一切植物,一邊快速壯大。

到2020年的2月,蝗蟲的數量估計已經達到了接近4000億隻。

別隻盯著肺炎:4000億蝗蟲才是2020年的真正“硬菜”

4000億蝗蟲逼近中國

沙漠蝗群每天可以隨風飛行 100—150 公里。平均一隻成年蝗蟲一天差不多可以吃 2 克食物,如此巨大的蝗群一天要吃掉3.5萬人的口糧。可以想象,對於受災地區而言,這些蝗蟲將造成何等巨大的損失。

據2月17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報告顯示,西非、東非和南亞20多個國家已經受到蝗災影響。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索馬里遭遇25年來最嚴重蝗災,而肯尼亞正經歷70年來最嚴重蝗災。埃塞俄比亞農業部統計,約有6.5萬公頃作物受災,2200多萬人口的糧食短缺問題雪上加霜。吉布提1700個農牧場中,有80%以上被蝗蟲侵害,將近30%的人口面臨饑荒。

據巴基斯坦農業部門統計,蝗災已影響俾路支省超過4.5萬公頃農田,損失約3000萬美元。本月初,巴基斯坦宣佈進入滅蝗國家緊急狀態。在印度受災地區,芥菜、蓖麻、孜然和小麥等農作物損失嚴重,甚至面臨絕收。

儘管中國跟印巴之間有著天山、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沙漠蝗群遷飛進入我國的可能性較低,但不排除蝗群會從印度西部向東遷飛,進入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

值得慶幸的是,沙漠蝗喜旱厭水,即便進入中國,也很難適應中國南方的溼潤氣候。

別隻盯著肺炎:4000億蝗蟲才是2020年的真正“硬菜”

長遠影響可能超過肺炎

即便不能最終進入中國,巨大蝗災的影響力也足以對中國產生巨大的影響。

首先是蝗災造成的巨大糧食缺口。目前,受蝗災影響的20多個國家已經面臨絕收,如此絕大的糧食缺口必然形成新一輪的全球糧食危機。尤其是此輪受蝗災影響的印度,不僅是傳統農業大國,而且人口眾多。正常情況下印度糧食年產量在4億噸左右,而目前全球市場糧食的流通量,不到3億噸。也就是說,一旦印度絕收,把全世界的餘糧都調來,也養不活幾億張嘴。

除了主糧以外,經濟作物的影響同樣巨大。印度是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世界最主要的蔗糖產地。相關農產品的絕收將造成巨大的連鎖反應。例如,2018年,我國棉花約有四分之一的消費量來自於進口。而在進口量中,又有四分之一來自於印巴。可以想象,中國龐大的棉紡織產業必然要受到這次蝗災的影響。

眼下的中國,不僅承受著新冠肺炎造成的經濟休克,還面臨著巨大的肉類缺口。肆虐的蝗災,可能在疫情過後,給中國人的菜籃子和很多產業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此次蝗災影響了很多傳統敏感地區。正在和美國正面硬剛的伊朗,克什米爾大打出手的印巴,都可能在糧食危機誘發的動亂下陷入混亂,最終導致地區性戰爭和人道主義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