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復工潮 滬上寫字樓“硬核抗疫”

迎戰復工潮 滬上寫字樓“硬核抗疫”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復工以來,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高端寫字樓林立的上海積極“迎戰”,受到白領們的一致認可。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疫情之下,復工對於寫字樓的日常運營構成了巨大挑戰,對於寫字樓的交付標準、運營管理和新技術運用提出更高要求。不過,這些積極的摸索應對,也將為寫字樓市場帶來新的趨勢。第一太平戴維斯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強調,一系列針對流行病管控的新技術,未來可能成為寫字樓標配。

上海寫字樓做足防疫措施

《華夏時報》記者近期從多家上海寫字樓物業方面瞭解到,針對“迴歸”的白領們,各大寫字樓均實施了嚴密的防控措施。

位於南京東路1266號的上海恆隆廣場擁有2棟寫字樓,總面積約80,000平方米。眼下,進入恆隆廣場寫字樓最多要經過三道關卡,開車人員進車庫前會檢測體溫,並檢查車上乘客人數;大樓入口則有紅外線體溫檢測儀,電梯口會有專人再次檢測體溫,且公共辦公場所需佩戴口罩。

迎战复工潮 沪上写字楼“硬核抗疫”

上海恆隆廣場寫字樓工作人員在大廳檢查復工租戶體溫

在恆隆廣場2座42樓辦公的戴德梁行目前已經復工。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採取分批次上班的方式,每天為每位到崗員工發放一個口罩,並配有酒精、消毒液等各種防疫用品。《華夏時報》記者看到,在兩次測量體溫之後,員工進入戴德梁行之前還需再次測量體溫。

迎战复工潮 沪上写字楼“硬核抗疫”

戴德梁行公司復工辦公室防疫用品

距離上海恆隆廣場僅1.2公里的興業太古匯擁有兩幢高層寫字樓,總建面17萬平方米,在2018年9月獲得LEED鉑金級認證。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興業太古匯的防疫措施做得極為嚴密。復工之後,興業太古匯將不同樓層分組,每組上下班和午飯時間錯開,盡力減少電梯與大堂的人流;在暫停中央空調供應的同時,辦公樓內打開新風系統,通過光觸媒過濾器和靜電過濾器來幫助減少細菌與病毒;每15分鐘為電梯按鈕消毒一次,在樓宇內設立多個點位提供消毒液,機器人自動消毒地面,以及外賣人員不得進入寫字樓、改為使用“無接觸取餐櫃”等措施。

同為港資房企,新鴻基在上海打造了國金中心、iapm環貿廣場、徐匯ITC等多個超高層甲級寫字樓。新鴻基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為應對復工潮,新鴻基制定了一套緊急預案。比如,為旗下所有辦公樓項目的出入口增添四臺無接觸紅外測溫儀;防疫期間,增加辦公樓的消毒頻次,每小時進行一次全面消毒;辦公樓定時不間斷通風、增加大堂通風頻次;加強檢查汙水管系統,對風櫃、風機盤過濾器進行清潔等。

在全國各地打造了多個高端辦公樓項目的上海本土房企綠地集團,當前也在狠抓防控。僅以上海幾個寫字樓項目為例:上海綠地中心切實執行項目各處全面消毒任務;為全力保障返工業主的安全,綠地匯中心首先對業戶進行電話徵詢復工後不開啟中央空調事宜、高力國際物業切實執行空調機消毒工作等。

坐落於上海浦東新區金港路的禹洲廣場,為禹洲集團公司總部所在地。禹洲集團一名品牌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除了每天固定的辦公區消毒、為員工測體溫等常規措施,集團行政部還未員工提供了口罩、酒精、84消毒液、額溫槍、一次性手套等各類防疫物資供復工員工使用。

位於閔行區的維璟廣場,20萬平方米的“維璟中心”與商場相連。《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到,目前進入維璟中心需佩戴口罩,每次、每人進入必須進行體溫測量,合格後方可進入電梯廳;大堂前臺設有免洗除菌洗手液供使用。同時,辦公樓管理中心每日定時對公共區域及重點部位如電梯、大堂區域的消毒和清潔頻次,辦公時段每小時不少於一次,提供專門的廢棄口罩投放垃圾桶。而在辦公期間,空調系統採用100%全新風模式運行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吃飯問題上,各辦公樓物業也在嚴防死守。例如,禹洲上海總部下發通知,員工按部門每天指派一人從食堂將整個部門午餐領回在自己工位用餐;而弘陽地產位於上海總部的辦公樓裡,錯峰吃飯的員工每人獨自佔據一張桌子吃飯,並且保持著2米左右的距離。

市場短期承壓,新趨勢將被啟發

業內人士直言,在當下疫情發展控制尚未完全明朗的時期,復工對於寫字樓的日常運營構成了巨大挑戰,短期內寫字樓市場將繼續承壓。

例如,萊坊董事及上海&北京研究及諮詢部主管楊悅晨表示,上海2019第四季度的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攀升至12.1%。在今年年初的疫情影響下,預計第一季度甲級寫字樓市場還將受較大影響,大部分新供將延遲交付,下半年上海的甲級寫字樓租金也將繼續下探,空置率繼續走高。

戴德梁行中國區企業服務部董事總經理魏超英指出:“當前企業對置換、擴張辦公物業較為審慎……中小型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短期財務流動性風險,或對辦公租賃市場造成影響,這些無疑將減少或延遲寫字樓新增需求,各業主對客戶的爭奪將進一步加劇。”不過,魏超英也認為,從供應層面來看,受到疫情的影響,投資減緩、施工週期延長,市場供應也會明顯變緩,這也會從一定程度來緩解寫字樓供應壓力。

仲量聯行方面強調,負面影響主要集中於短期市場,從中長期整體市場來看,基本面仍保持穩健,隨著後續相關支持政策、進一步深化科技發展及金融開放,辦公樓市場仍將具備中長期利好,短期積壓的市場需求有望在疫情結束後加速釋放。

與此同時,不少市場分析人士也認為,復工前後,上海寫字樓項目的經營者、業主方、租戶以及設施管理、物業服務公司等市場各方均在積極摸索應對,這將為寫字樓市場帶來新的趨勢,同樣也會成為租戶將來在選擇物業時的一大考量。

第一太平戴維斯方面就對《華夏時報》記者強調,僱主對健康的持續關注及對高品質物業管理的需求,將令優質甲級辦公樓的價值更為凸顯;同時,一系列針對流行病管控的新技術未來可能成為寫字樓標配。

仲量聯行發佈的研報也指出,疫情對提升與健康相關的辦公樓樓宇交付標準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在疫情的極端情況下,移動辦公重要性顯現伴隨更多企業意識到未來辦公需要智能配套的思考,同時傳統辦公模式不會被替代。樓宇管理、健康管理和科技提升,將成為業主差異化競爭的一個主要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