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影像资料:外国摄影师镜头下19世纪末的中国


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活跃于广州地区的摄影师,西尔维斯特· 达顿 和文森特· 迈克尔斯曾在中国摄影史上“失踪”多年。他们存世的摄影作品非常罕见,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和知名度也有待提高。图为广州花塔。约1863 年。

西尔维斯特·达顿,1824 年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达默斯顿,曾经的职业是“银版摄影师”。著名的摄影师弥尔顿·米 勒也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的达默斯顿,二人早有交往,而且在旧金山还合作过一段时间。图为广州镇海楼。约1863 年。

1863 年春,达顿和迈克尔斯从旧金山启程,于4 月17 日抵达中国香港。之后移居广州,并合伙创办了自己的照相馆。他们的经营方式与众不同:他们邀请当地人参与经营,并与当地照相馆合作,以便迅速打开中国市场,从而达到扩展业务的目的。图为停泊在广州的船只——“铁王子号”。1863 年。


大卫·诺克斯·格里菲斯在华20 余年,不仅拍摄了北京、天津、香港等地的人文景观,还拍摄了长江地区的自然风貌,特别是1894 年香港的鼠疫灾难场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他有大量的摄影作品存世。图为清末香港学堂。19 世纪末。

清末基督教开设的女子学堂。香港,19 世纪末。摄影:大卫·诺克斯·格里菲斯

江苏镇江口岸。约1873 年。摄影:大卫·诺克斯·格里菲斯

香港鼠疫灾难时防疫人员消毒房屋。1894 年。摄影:大卫·诺克斯·格里菲斯

香港东华医院席地而卧的病人。1894 年。摄影:大卫·诺克斯·格里菲斯

香港鼠疫灾难时,去世者的尸体经船运往沙湾掩埋。1894 年。摄影:大卫·诺克斯·格里菲斯

图文摘自《外国人拍摄的中国影像——1844—1949》,编 著:张 明,中国摄影出版社2018 年1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