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出門理髮後,老婆焦慮到崩潰……疫情下的“神經質”,你有過嗎?

“我老公那天出門回來後,我發現他理過發了,我一問去哪兒理的,他說是到小區裡一個私人作坊家裡剪的。我知道那個老闆之前是從湖北迴來的,我一聽就崩潰了,和他大吵了一架,現在想到這個事,我還是生氣,越想越氣,他怎麼能這麼不負責任,如果把家人都感染了怎麼辦。”

前不久,普陀區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孫莉接到一通這樣的求助電話。求助者和她傾訴了20分鐘後,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

“對於這種心理困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先傾聽,再做理性引導。讓她多說委屈,自己就會慢慢冷靜下來,後來也認識到自己當時有些歇斯底里。之後,我就告訴她,事情已經發生,現在要做的就是積極應對。一個是家裡多進行通風、消毒,並且要加強自己和家人的免疫力,多吃維生素,在家保持一定的運動。再給自己安排一點活幹,緩解這種情緒。另外就是,通過居委會了解一下這個老闆居家隔離以後的結果,如果他隔離已經解除了,那她老公感染的可能性也不大,後面就不用過於擔心。”

老公出门理发后,老婆焦虑到崩溃……疫情下的“神经质”,你有过吗?

疫情發生後,類似的求助電話和微信留言,孫莉已經接到過不少。為了幫助疫情引發的各種焦慮、多疑的情緒,日前,普陀區精神衛生中心的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們組成了一支“疫情心理諮詢”小分隊,以一條熱線電話為陣營,為求助者掃除心理“霧霾”。

老公出门理发后,老婆焦虑到崩溃……疫情下的“神经质”,你有过吗?

出門理髮會被感染?坐地鐵也會“中招”?到大門口取個快遞要消幾次毒,外出一趟從頭到腳都要全副武裝,回家後渾身上下必須高溫清洗……

普陀區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李萍發現,各種案例背後的共性是人們在吸收了大量疫情相關的信息後,很容易把自己身邊的情況進行“災難化”聯想。

“在應激反應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出現一些焦慮緊張都是正常的。還有不少人選擇撥打熱線的原因是,家人對於自己的焦慮不能給予足夠的傾聽和理解。“

心理治療師朱智佩前幾天就接到過一位孕婦的電話,她的爸媽、公婆年紀都大了不能過來照顧,她的丈夫連續半個月在一線執勤加班,她既擔心丈夫安全,又覺得自己委屈,可這些話又不敢和家人說。

"她如果和家裡人說,一般家裡人就是會說你不要這麼想,你這樣對孩子不好。這樣的話,她就會有種自責感,覺得自己錯了,不應該這樣子。然後越是這樣就會越焦慮、壓抑。那我們可以先去理解她很無助很難受,然後再提供給她切實的可以做的一些事情,教了她腹式呼吸,然後有什麼興趣愛好可以做些可以安排起來。”

老公出门理发后,老婆焦虑到崩溃……疫情下的“神经质”,你有过吗?

如果此刻的你或你的家人也處於這種狀態,請不要覺得不安或不妥。醫生們說,這些都是人的正常反應,學會對這種情緒泰然處之,一切就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好起來。

“其實你是通過行為緩解自己的焦慮,經過你不停地消毒,你就會放鬆許多。然後反覆這樣做了以後,慢慢也會有實際的結果反饋給你,當你發現偶然自己有一次沒反覆消毒,但是也沒發生你認為的那種情況,你就會自己反思,就會慢慢不再這樣焦慮,就會冷靜下來,這就是自我療愈的一個過程。“

目前,“普陀區衛生健康心理熱線(021-66055120)”每日8:00-20:00,12小時開通,19名具備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質,包括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等專業志願者團隊輪流值班,同時,醫院微信公眾號增設“疫情心理諮詢”欄目,每週一至週五9:00-16:00,每天安排兩名精神科醫生為市民提供在線心理援助互動服務。

此外,通過“上海普陀app”、“健康普陀醫立方”、“精神衛生中心”等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及時推送疫情相關權威諮詢、疫情期間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方法、心理健康自我檢測等相關內容,大力普及大眾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市民共同度過疫情期間心理難關。

老公出门理发后,老婆焦虑到崩溃……疫情下的“神经质”,你有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