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很多肉友在剛開始養護多肉的過程中,尤其是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養的好好的多肉葉片或是整個植株慢慢失去原來的顏色,顏色變淡,並逐漸呈現黃色帶透明的質感;有的甚至像果凍色;剛開始以為是出狀態,但這種狀態越來越呈現病態,也有可能掉葉嚴重,最後植株逐步壞死。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植株出現這種現象,在肉圈內的行話叫“化水”。形成這種病態現象的原因是養護不當導致多肉植物的葉片或者肉質莖組織細胞壞死,內部逐漸液化;此種情況輕則導致部分葉片或組織腐爛,嚴重的會整株死亡。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多肉化水原因分析

多肉化水大多是因為養護不當,養護環境不適宜超出多肉可忍受範圍造成,日常主要是這三種原因導致化水。

一種原因是水分太足。因為澆水過多過勤造成盆土長期粘溼或是積水,盆土過多的水分導致根部沒有“喘息”的機會,葉片又儲存大量水分,新陳代謝紊亂,葉片細胞壞死,從而導致化水。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一種是因為養護環境悶熱周圍空氣中溼度大、溫度過高。環境潮悶、空氣不流通,水分無法蒸發、植物無法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被“悶”壞了。這種高溫高溼的環境是多肉最忌諱的,尤其是景天最害怕這種悶熱潮溼的環境。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受凍。初春或是冬天溫度較低,尤其是夜間溫度較低,導致葉片細胞受損,無法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等一些列生化反應導致化水問題。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網上也有用多肉植物較為特殊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方式——景天酸代謝原理來解釋:大部分多肉代謝方式是夜晚氣孔開放吸收二氧化碳固定,白天閉合氣孔(減少水分蒸發)進行碳轉換;葉片水分過足時白天氣孔閉合蒸騰量減少,同時溫度過高導致熱脹冷縮,脹破了細胞壁,導致葉片水化。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發生化水現象後,如何處理

首先要儘快將植株移至遮陰通風處,以促進盆土迅速乾爽。如果是環境過分潮悶則要儘快保持通風,在保證溫度的同時確保環境乾爽;對於溫度一直恆定悶熱的環境要適當進行晝夜溫差調整。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其次, 對於葉片開始化水,要把化水的葉片趕緊摘除丟棄,避免腐爛後感染真菌

;對於枝幹已經化水黑腐的植物要砍頭處理,以防整棵肉肉感染死掉。整體已經化水的可以出盆看看根系是否健康,如果只是葉片化水掉落,莖稈還健康,可移植到乾爽的盆內繼續培植等待生長點生出新的葉片;如果根系狀態也一般(比如發軟發黑),則可以直接丟棄了。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日常養護如何預防多肉葉子化水?

一是要適當合理澆水

。春秋季節生長季可適當增加水量,但也要以乾透澆透為宜,間幹間溼乾溼結合,不宜長期粘溼;夏季大部分休眠,要嚴格控制水量,以幹而不燥為宜。

二是保持乾爽通風透氣的環境。養護環境要勤通風,保持乾爽,夏季高溫悶熱要適當增加養護環境的空氣流通,以此降溫的同時避免潮溼悶熱環境。

三是盛夏光照強烈要適當遮陰。盛夏光照強烈,避免強光暴曬,尤其是澆水過多後;冬季要提前保溫,低於15度時就要開始做好防護工作,避免霜凍或是夜間溫度過低發生凍傷。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PS:

1、日常養護中,如果發現葉片非常容易掉,那也是要化水的前兆了,此時可儘快放置在通風透氣的地方,讓盆土和環境儘快乾爽起來,還是能逐漸緩過來的。切不可認為是水分不足導致,而再“火上澆油”。

2、有些植株開始化水的時候會出現所謂的“果凍色”,但這種“果凍色”帶著病態的發蔫,或是近乎透明的“吹彈可破”,缺少多肉葉片的肉質感;此時別認為是出狀態或是極致狀態了,白白錯失了搶救的機會。任其發展,幾天後葉片就會全部掉光,然後植株整個黑腐。

多肉化水原因有3種,避免這幾個雷區,葉片肥厚狀態好

——END——

關注 大小多肉

​掌握更多多肉養護知識

分享更多萌圖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