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風暴來臨,“非主流寵物”行業凜冬已至

監管風暴來臨,“非主流寵物”行業凜冬已至

Winter is coming.

圍繞新冠疫情和野生動物的疑慮,將本來就弱小、合規性差的爬寵、異寵行業推向了最寒冬的冬天。


濫食野味的罪,整個動物養殖產業的鍋

你現在上百度搜索“穿山甲”,搜索結果裡多了一行“溫馨提示”:拒絕野味。

監管風暴來臨,“非主流寵物”行業凜冬已至

華南農業大學團隊研究提到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之一,立刻掀起了輿論風暴。穿山甲這些年真是命途多舛,自己被人類獵食以至於早就進了珍稀物種名單不說,還要被當成背鍋俠。

蝙蝠就更逃不過口誅筆伐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通過對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比對,顯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監管風暴來臨,“非主流寵物”行業凜冬已至

不管怎樣,國務院聯防聯控發佈會上說了,檢測了585份華南海鮮市場及武漢多家生鮮市場環境標本及動物標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陽性,其中31份來自經營野生動物的西區,通過這樣集中的數據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

既然和野生動物有關,一時半會又搞不清楚到底是怎樣的傳播鏈條,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向所有野生動物交易開刀。

就在不久前,還在電視上被鼓勵,用來作為農戶脫貧的致富經推薦的,各種野生動物養殖,轉眼間就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雲南省封鎖隔離數千家人工繁育場

據云南日報報道,2月10日,由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編制的《雲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野生動物飼養場所消毒指南》下發全省。

自1月24日以來,雲南省已經封鎖了各類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逐個核查了2351個養殖單位的動物種類、存欄和近3個月的流向,全部採取封鎖隔離措施。


內蒙古封控隔離47家家養野生動物養殖戶

據中新網報道,內蒙古對全區47家核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家養野生動物的養殖場戶排查監測和封控隔離。

從3月上旬開始全區動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將自西向東陸續推進,5月下旬全面結束。

除上述相關特種養殖產業外,異寵行業也遭到了嚴重打擊,原來的寵物經濟小熱點,當下卻成了異寵相關從業人員心中的痛點。


野生還是繁育分不清,爬寵玩家抱頭鼠竄

連本來就有合格證的養殖戶都被政府封控,現在的輿論熱點已經變成了徹底關閉所有野生動物養殖和交易,就更別提本來地位不明、能見度低的爬寵和小寵行業了。

監管風暴來臨,“非主流寵物”行業凜冬已至

在各地,針對吃野味進行的關店、停養行為,早就從食用的野味,自動擴大到所有“非主流”的動物。

2月13日,廣東省某網友,從網友家準備那會飼養多年的寵物,其中包括16只捕鳥蛛、14只麻蜥,由於途中沒有套袋子,被物業發現後報警,後經現場民警、城管、國土資源局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相關人員的處理,該網友也出示了養殖場合法出售麻蜥的憑證,得到了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相關人員的認可。但由於蜘蛛和麻蜥都屬於野生動物,沒有辦理運輸證明。最後認定該網友觸犯了廣東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非法運輸三有動物),對其進行了最低罰款1萬(最高罰款可達20萬)的處罰。並由城管沒收了相關寵物。

僅僅只是養在家裡,並且種源是合規的,都被報警並且處罰,當前整個爬寵產業的危機可見一斑。


各地花鳥市場加速消失,生存空間急劇縮小

全國各個城市的花鳥市場,過去一直是各類小寵、爬寵玩家的市場基本盤。在面對城市升級的浪潮裡,老舊的花鳥市場本來就是優先的騰退目標。疫情和可能的公共衛生隱患,更加劇了這一進程。

監管風暴來臨,“非主流寵物”行業凜冬已至

在北京,承載了幾代人回憶的老官園市場,早已消失;曾經人來人往的十里河,也在數年前關掉了戶外的天驕市場,只留下雅園的室內市場一顆獨苗。

號稱中國最大花鳥市場的廣州花地灣,也已經是今非昔比,關於拆遷的傳言,每一年都會在商戶和市民中流傳。

失去了花鳥市場這樣的基本盤,整個爬寵小寵產業的生存空間,將變得更加逼仄。

本來貓狗也多半源自於花鳥市場,但隨著市場壯大,貓狗作為寵物主流化,寵物店、寵物醫院早已脫離了花鳥魚蟲市場的出身,成為獨立的社區商業成員,登堂入室開啟了主流化——儘管當下市場仍然存在著不正規的行為,但貓狗等已經成功讓寵物進入了主流視野。

而缺少足夠正規化玩家的異寵和小寵市場,仍然摘不掉“野生動物”的帽子。這使得整個行業在面對今天疫情這樣的危機時,在大眾認知、法律監管、輿論共鳴上,都處於徹底的弱勢。


自2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部署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工作,擬將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增加列入常委會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以來,無數人都在關注著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進程和最新動態。

但許多觀賞型的動物產業,何去何從,已經成了各方的兩難。

整個野生動物立法動向,主要考量的必然是生態保護和公共衛生,目前來看,對整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區別只是收得更緊還是徹底切斷。

這個春天,也許是“非主流寵物”類目命運分野的時刻。被視為野生動物的物種,可能整個產業從種源、運輸、交易都可能被叫停,而有機會被認為是“經濟動物”或者“寵物”的產業,或許還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