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鏡頭記錄下農村濃濃的傳統年俗,不知道和你那兒一樣嗎?


#自拍我的故事# 我是一名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平時喜歡關注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動。年俗,是多年來關注的主題。今年因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正月初一沒有外出拍攝。今天發一組關於年俗麥屯的圖片,都是去年正月初一在我縣汾北紫金山南麓一帶拍攝的。

正月初一,天微亮主人就要在除夕畫好的麥屯上,放上桌子和貢品,貢品品類眾多,大多是放單數,一拜五叩也是單數,祈求五穀豐登,萬事如意。

在汾北全家祈福完後,貢品大都撤回家裡,院裡的貢桌大都不動,還要放置一種單數的貢品,一直放到過了春節。

五穀豐登是農民對來年收成的美好向往,把文字寫在麥屯上是全家人的期盼,紅紅的對聯,高懸的燈籠,就連貢桌布都是紅色的,滿滿的中國紅充滿整了個小院。

年味,在晉南地區尤其濃厚,就我縣汾南和汾北很多年俗都不同,最突出的不同就是汾南迴孃家是正月初三,而汾北迴孃家是正月初二。畫院子基本大同小異,除夕下午就畫完成,文字各有千秋。院落中畫麥屯,寫米麵如山,糧油似海,老闆是一個經營麵粉廠生意的。

汾北除夕,畫麥屯周圍的農具,多以鬥和耙子為主,全是收穫糧食曬場時要用物件。鬥和籃在曬糧食收藏時都可以用來做計量單位的,這就是古代人的智慧。

汾南除夕,畫麥屯周圍的農具,多以籃和簸箕為主。正月初一有的會在麥屯中間放一塊煤碳,有的會撒小麥和玉米。

院畫麥屯牆貼福,進得門第就登天梯。麥屯連麥屯是主人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農村傳統的麥屯畫法,是對鄉愁的傳承。而現代庭院的建築設計和現代的卡通畫法融合在一起。更也給新年增添了濃濃的現代氣息。

這個農家院落的主人是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孩子們都在城裡工作,老人堅持在農村老院居住,逢年過節孩子們還要按照老人的要求,在院子裡畫麥屯。看看院裡的翠竹,就知道這是一個很有生活品味的家庭。

初一祈福拜年後,孩子們拿到壓歲錢,就高興的玩耍起來,點炮仗是男孩子們的最愛,現在城裡多是燃放禮花爆竹,像這樣的畫面不知道能勾起什麼年代?多少人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