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安靜的人,越了不起

近日一張在方艙醫院讀書的照片走紅網絡,圖片中一位戴著口罩的男士躺在病床上安靜地看著一本書。


越安靜的人,越了不起

圖源微博,可侵刪


在所有人因為疫情慌張不已的情況下,安靜讀書顯得愈發彌足珍貴。一個安靜讀書的剪影,讓人覺得醫院也沒有那麼可怕了。

這就是安靜帶來的力量,你靜下來,世上的煩惱也便沒有了。

安靜,讓人找到自我

快一點兒,再快一點兒,現代越發快節奏的生活讓每個人都上了發條,時間彷彿怎麼都不夠用,週末也要安排的滿滿當當。沒有人會主動停下來,因為那樣你會跟不上公司的節奏,跟不上大家節奏的你會被踢出團隊。

打敗你的,是無休無止的焦慮。

小李拿了年終獎,小劉又換了一輛車,小張馬上買婚房。你的眼前充斥著他人的成功,你羨慕微博上總有一夜暴富的人,你羨慕朋友圈裡無數的幸福生活,別人的生活總是相同的幸福,你的生活卻是各式各樣的痛苦。

在盲目的焦慮中,你已經迷失了自己。

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哲學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們所有的不快樂都源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他們不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房間裡。”

《失控》的作者,《連線》雜誌的創始主編凱文·凱利是科技時代的狂熱代言人,但是他自己卻不使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家裡連電視都沒有。凱文·凱利有時還會去亞洲的村落旅行幾個月,什麼智能產品都不帶。

同樣,在硅谷很多人每週都會過“互聯網安息日”,在那段時間大部分人都會關掉大部分的電子設備,這樣就會在新一週開始的時候重新找到方向感與平衡感。

其實,這並不代表著科技的不好,而是儘量避免科技對生活的綁架。

當你放下智能電子設備,開始安靜地思考,現實裡的一切才是那麼真實,在真實的世界裡你才能找到自己。


越安靜的人,越了不起


安靜,讓人獲得幸福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傷心難過時越是有人哄你你越是傷心,反而什麼都不說,只是給你一個空間,你反而會好很多。平靜的恢復比吵鬧的笑哄更有用。

我們時常可以發現,換一種心情就是換了一種風景,換了一種體驗。

正如錢鍾書先生寫道

你喝了一杯茶,覺得很美好;你洗了一件衣服晾在外頭,覺得很美好;你看到今天的春風拂過,楊柳飄覺得很美好。不是因為這些東西讓你美好,而是因為你心無掛礙,所以他們才顯得美好。

心無掛礙就是一種安靜的力量,一種怡然自得的優雅。

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文章讀來每每覺得清明,他總是用淡雅乾淨的文字講述著廣博的哲理、人生的凝練。他在《心無掛礙 無有恐懼》裡寫著

在不安的世界裡,做一個安靜的人。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不爭不搶,不悲不喜,自在從容地過好每一天。

無論物質生活是否富足,都可以用清淨心過好每一天。


越安靜的人,越了不起


每臨大事有靜氣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班3u8633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機組人員冷靜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如果機組人員在情況危急下沒有冷靜處置,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正是機組人員們在緊急時刻保持了鎮定,摒除了雜念才爆發出了不可思議的力量。

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光的故事,司馬光不僅僅是勇敢,更是他臨危不懼,沉著冷靜地思考才成功救人。

之前在臺北發生的一起綁架案中,一名8歲的小學生被綁架,在綁架過程中這位小學生表現冷靜,活用學校所教的反綁架技巧,不僅保護了自己,還憑藉記憶繪出歹徒藏匿處地形圖,協助警方抓獲嫌疑人。

古往今來,這種事情不勝枚舉,能成大事者往往沉得住氣,靜得下心。

拋棄雜念,活在當下

安靜的生活並不意味著隔絕一切獨自生活,尋求安靜其實很簡單,活在當下,不焦慮未來,專注於自己的生活。

當你做一份報表時你的眼裡只有它,不要考慮向誰攀比,只要想著把報表做到最完美;當你看到孩子成績不盡如人意時,你也不要想著鄰居家的孩子,你只想著怎麼幫助孩子就可以;當你發現生活一團亂麻時只要安靜下來一件一件地處理就好。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事情也不可能事事順意,只要痛苦焦慮時告訴自己,安靜下來就可以。

春去秋來,人生無常。我們不知道生活中會發生什麼,不論順境逆境,開心痛苦都得度過,與其活在痛苦中,不如安安靜靜的體會生命的過程。

請相信,無論你如何奮力追趕,你也不會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噓,安靜下來,喝杯茶吧。


越安靜的人,越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