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潮流合夥人》總製片人車澈:在東京開潮牌店,真的可以溫暖又治癒

2月21日,第一季《潮流合夥人》最後一期播出,國內首檔將潮流作為主題的“經營體驗綜藝”成功收官。

開店經營是該節目的呈現方式。吳亦凡、潘瑋柏、楊穎Angelababy、趙今麥與福克斯,五位主要嘉賓共同前往東京原宿,同吃同住,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經營一間真實的潮流集合店。在內地其他的經營類綜藝中,主要還是客棧、飯店這類更偏生活的形式,《潮流合夥人》是首檔邀請明星嘉賓經營潮流集合店的節目。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該節目由愛奇藝副總裁、節目總製片人車澈的YOH工作室打造,這三個字母分別代表著“young、open、hiphop”。在愛奇藝內部,該工作室是專注以自制頭部綜藝內容,打造“年輕、潮流、領先”的優質內容。此前愛奇藝自制的幾部綜藝《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熱血街舞團》、《我是唱作人》,都是由該團隊打造。

在打造了說唱、街舞之後,潮流已經在年輕人的生活中佔據了相當主流的位置,愛奇藝也希望在潮流這個主題上能夠取得更多的成績。潮流主題對車澈來說並沒有任何難度,但難在應該用什麼樣的形式進行呈現。什麼才最能體現潮流內核,又能讓大眾與潮流建立聯繫?這是奠定《潮流合夥人》的基礎。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光是尋找潮流的內核,就讓車澈費了不少心思。潮流之所以在全世界範圍的年輕人當中流行,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其不可確定性,每個人都能在潮流中找到吸引自己的一部分。當車澈跟品牌主理人、買手、KOL、媒體人、設計師、造型師這些行業中的每種不同的人聊過之後,終於摸索出一些門道:“潮”非常私人,你不需要跟別人一樣,也不需要追隨所謂的正確,你要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隨著節目的播出,關於節目本身夠不夠“潮”的問題也在社交網絡上引起爭議,不少熱愛潮流的網友,或者潮流媒體、KOL,都對節目中一些略顯“初級”的潮流問題提出質疑。車澈表示,在他的設想中,真正的節目受眾,根本不在他的身邊,“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我們做媒體、做娛樂,接觸的周圍的人都是跟這個行業有關係的人”。他希望《潮流合夥人》這個節目,能夠“讓潮流這件事離普通孩子近一點”,可以讓“中國新一線城市的高中女生”相信,潮流並非高不可攀,是可以與她建立聯繫的。

多年的綜藝經驗,讓車澈明白,一個表達核心綜藝化的形式非常重要,並不是任何類型的題材都適合綜藝化,“類型載體決定了節目有沒有真人秀的可看性。恰巧我看到經營體驗類,可以承載潮流這個題材,因為場景是匹配的,而且市場上沒有重複的。”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對經營類綜藝來說,嘉賓的挑選和規則的制定,對節目的調性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吳亦凡和潘瑋柏這兩位有著重要潮流印記的嘉賓代表著車澈的已知,合作多年的默契讓他非常清楚這兩位在一起能夠摩擦出怎樣的火花。楊穎Angelababy、趙今麥與福克斯代表著節目中的未知和新鮮感,事實也證明這三人在節目中表現出很好的團隊精神和經營頭腦,讓整個節目的調性走向變得非常“溫暖治癒”——這正是車澈希望達到的目標。

為了達成“溫暖治癒”這一目標,車澈將這個節目安排的非常“散”,定下總營業額1000萬日元的目標之後,他並沒有給嘉賓們更多的規則,就算是在節目後段嘉賓蘇芒加盟並做出一個“銷售冠軍爭奪戰”,整個團隊與飛行嘉賓也保持良性的競爭,沒有出現其他經營類節目中可能發生的負面情緒爆發。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對整個潮流文化在中國內地的傳播來說,“溫暖治癒”的主題也非常重要。在《中國有嘻哈》、《熱血街舞團》這樣的競技選秀節目中,有不少競爭元素存在,也讓不少對潮流認知相對較少的觀眾會帶有不少偏見來看待這一舶來品。通過這一節目,車澈可以明確讓自己的目標受眾——“在新一線城市就讀的大學生”——感受到潮流接地氣與生活化的一面,這樣的“潮流煙火氣”,非常適合讓每一個喜愛潮流的觀眾,都能在欣賞節目後擁抱這一文化。

車澈的判斷沒有出錯。隨著《潮流合夥人》的開播,前幾期每一期的市場佔有率都逐步提升,在各項數據統計平臺上,也從周榜的第四逐漸提升至第二,“閒散”的節目主線及溫暖治癒的特徵,讓《潮流合夥人》逐漸擁有“養成系”的特性,潮流也從一些極具個性的單品、穿搭,變成了一種值得被肯定的生活態度。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界面文娛對話車澈:

界面文娛: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考慮做《潮流合夥人》的?

車澈:2019年的3月,當時內部有個會,(愛奇藝)老闆提的。他在這個事上特別敏感,我們是一個散聊會,老闆說好像這兩年潮流要作為一個新題材去開發出來了,我們就找了一些製作工作室一塊聊。如果我們想做這個題材,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大家非常確定潮流一定是我們需要馬上切入的選題,第二是我們把這個題材落地的時候,怎麼去切入,是做潮人選秀,還是拍特別高端的潮流藝術家的紀錄片,還是設計比賽。

界面文娛:是如何想到讓明星來開店這個模式的?

車澈:我們有很多方向,但我心裡其實覺得都不行。當時還沒開店的想法,但我領到這個任務。老闆說,如果你要做一個潮流節目,你要怎麼做。我第一個感受是場景,我一直覺得題材跟場景是要匹配的。為什麼我們一直做選秀,因為選秀是舞臺型棚內綜藝的形態,唱歌跳舞發生在這個場景。我能在舞臺上做潮流嗎?我認真想過,而且我們團隊特別擅長做選秀類節目,但我想象不出來,我認為場景不匹配。我們倒推,跟潮流有關係的場景是什麼?購物。購物是什麼?手機軟件、實體店,我迅速想到,經營體驗。我覺得題材切入需要有節目的類型載體,這個很重要,類型載體決定了節目有沒有真人秀的可看性。

我一直不認為所有題材都是可以綜藝化的,這個題材可能很新潮、符合年輕人,大家都想做,但你如果找不到綜藝化的手段,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賽道我都想做,但我就是不知道怎麼把這個題材綜藝化。這裡有個很重要的東西是模式,模式能不能承載。恰巧我看到經營體驗類,可以承載潮流這個題材,因為場景是匹配的,而且市場上沒有重複的,沒人開過潮牌店。

4月我就跟老闆彙報了方案,老闆說好,你有信心就幹。我們愛奇藝內部對創新的支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4月開始籌備,10月6日開機,時間非常緊張。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界面文娛:之前你也沒做過經營類的綜藝,籌備週期這麼緊張,有沒有跟業內其他做過經營類節目的同行取經?

車澈:我沒有做過任何除了唱歌跳舞之外的綜藝,6個月讓我籌備唱歌節目一點都不累,中國有多少好的製作人、 編曲、音效師、後期……我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給我信息,我直接打電話就完事了,但潮流不是,我從頭開始磨,我需要做過這個類型節目的編劇給我提供一些側面的方法論。方法論是無法複製的,大家都是好朋友,沒什麼保留,聊的也不是技術層面,真正難的是我作為一個主創者,我當時想請一個好的總編劇來跟我,但沒有找到特別好的搭班的人,都沒空。然後我聊了很多(人),包括岑俊義、王徵宇、《孝利家民宿》的編劇。我需要他們跟我分享他們的方法論,但這個方法論不能直接套,《嚮往的生活》跟開潮牌店沒關係,但我可以根據他們說的,自己去想我的這個事。其實開機的時候,我也沒覺得特別想明白了,但大概比立項的時候要明白一些。

界面文娛:過程中你是如何建立對潮牌的認知的?想表達的核心文化是什麼?

車澈:關於題材的,我真心見了很多人,不敢說所有,但我見了這個行業裡沾邊的每種人,品牌、超級大買手,你要知道買手在行業裡非常重要的川久保玲自己也是超級大買手,還有潮人、KOL、媒體人,我有跑日本跟潮牌主理人聊,跟中國潮牌主理人聊,找上海流水大幾千萬的最大買手店老闆聊,找造型師聊,然後我是消費者。我把(整個行業)全部聊一圈,慢慢在中間摸索這個概念。

在這個過程中我很迷茫。其實我做說唱的時候,迅速建立了所謂的正確認知,跟3個圈裡人聊完,發現他們跟你說的是一件事,認知差異沒有那麼大,是有文化性的。但在潮流行業,我找10個人聊完,10個人給我的反饋都不一樣,中間的共通點也沒那麼多,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對這個行業的理解都不一樣。

我找他們聊完,發現“不同”是最重要的,本質上潮流就是需要建立我們之間的差異,從業者之間有他們的差異很正常。聊完一圈,我當然被普及了大量的基礎知識,包括對行業運行規則的理解,但從文化這件事來說,我總結出一點:請你相信自己的判斷,潮其實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然後我找我們的藝人們,就是合夥人,跟他們聊,這個事得到了驗證,就是你不需要跟別人一樣,也不需要追隨所謂的正確,你要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本質上它的正確性要比所謂的追隨要高。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界面文娛:做出個性,這件事其實很難,尤其是要將其打造成覆蓋面廣的綜藝節目,你是如何去考量如何讓大眾接受小眾的?

車澈:其實這個節目到底要表達什麼,對我自己來說,是一個說服自己的過程。跟所有潮流大咖聊完之後,我有一個巨大的恐慌,這件事離我們的群眾實在太遠了,他們聊的事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深深感受到潮流圈跟節目受眾之間的巨大鴻溝。我跟團隊說,什麼是對的我不知道,但我已經知道什麼是錯的。如果我們把了解到的東西一股腦輸出給觀眾,觀眾迅速地就會拋棄你,因為這件事跟他們的關聯、通感實在太小了。山本耀司跟一箇中國獨立設計師去做一個全世界限定999個的鼠年限定,或者東京川久保玲限定店裡做限定國家限定款,請問跟我們普通受眾有什麼關係?空山基今天如何如何,普通觀眾知道空山基嗎?誰是空山基?不是說他不牛,就是因為他太牛了。我不想迅速把話題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就說長沙的一個非藝術類普通女大學生,怎麼建立這個聯繫?這種遙不可及在我看來,對節目來說很可怕。

這是我感受到鴻溝最大的一次。不管說唱、街舞、原創音樂,我都可以迅速找到通感,我太難去建立空山基跟中國新一線城市的高中女生之間的情感共通,太難了。我要如何建立一個獨立潮流藝術家和跟這事兒沒關係的普通女大學生之間的鏈路?難道我需要用教化的方式告訴女大學生這個好?那潮流就變成“上課”,我們的觀眾是不需要被教育的,需要引領但不需要教育。因為連我都覺得他們太高了,所以我說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但我迅速知道什麼是錯的。

我們的受眾群體到底是誰?這是我一個私人的方法論,我一直認為我的周圍都不是我的受眾,因為我們生活在一線城市,我們做媒體、做娛樂,接觸的周圍的人都是跟這個行業有關係的人。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界面文娛:所以你最終選擇了什麼方法,讓潮流與受眾之間能夠建立聯繫?

車澈:我對團隊的要求是,我想讓潮流這件事離普通孩子近一點。怎麼近?不能讓他們覺得潮流是一件高高在上的事,可以是有煙火氣的,可以是生活中感同身受的,可能不止是藝術家潮牌潮玩,可能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態度。做自己就是潮的,我想把它拓展到這件事上。

我們先規劃成某種生活態度,然後降到可觀賞(的程度)。可觀賞對綜藝節目或者真人秀節目來說非常重要。為什麼之前我們一直沒有特別好的潮流、時尚類節目?我覺得就是沒找準可觀賞的這個點。

界面文娛:是如何權衡決定,讓這個店開在東京的?

車澈:我們做了兩個方案,要麼在東京,要麼在洛杉磯。選擇在東京其實是帶有某種題材的正確性,大家都知道它是東亞的潮流中心,暫時北京上海還做不到。這個環境本質不是為了建立跟觀眾的聯繫,而是為真人秀裡的人塑造環境。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界面文娛:為什麼會選擇他們幾位擔任嘉賓?他們分別承擔了怎樣的功能?

車澈: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特別核心的邏輯。吳亦凡是帶貨王,而且他的說唱音樂,(各方面都)特別潮,在30歲以下年輕獨立音樂人裡面,他的潮流屬性最強。潘瑋柏是真正潮牌NPC的主理人,有過往的從業經歷,他們倆很容易建立連接,熟,錄真人秀熟很重要。他們兩人調性正確,他們熟的基礎上把核心盤子建立起來。Angelababy是女性視角,跟潮流有關的女性視角很重要,福克斯帶來了到底什麼是潮流的終極疑問,選他並不是因為他是我們的藝人,核心是想要福克斯來告訴市場,我們不追求趨同,他本身就是潮流界最不趨同的代表,很多人不認可他的傳達,但我問他,你能自恰嗎?他說我很舒服,我就覺得OK。我覺得能自恰比別人認同更重要,這是21世紀中國新青年應該有的生活方式,人的沒在於自我欣賞。麥麥(趙今麥)同樣是女性視角,但她跟Angelababy拉開了一個差異,因為她足夠年輕是00後,下沉進入另一批人。

我非常知道吳亦凡和潘瑋柏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我太瞭解他們了。我們3年錄了4個節目,私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如果我能建立一個讓他們覺得安全的(環境),他們就(能表現出)現在看到的可愛的部分,因為我已經看了三年,知道他們私下交流互動就是這樣的,我只要還原出來就是穩定且有效的。真人秀的魅力來源於未知,不僅對觀眾的未知,也是對導演、對製作人的未知,我把已知的配上未知的,很期待他們有什麼反應。事實證明很好,一種良性的嘉賓狀態可以感染的,他倆狀態好可以讓其他3個人更好,而且這5個人裡面沒有破壞狀態的人,這很重要。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界面文娛:狀態很不錯,但有時候會不太知道他們具體在做什麼,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在弱規則的狀態下,你們會覺得他們過於散漫了嗎?

車澈:《潮流合夥人》的流量,在前六集一直是平穩上升的狀態,沒有一集比之前下降的,我覺得是這個規則的功勞,實際上是完成了一種觀看養成,實質上建立了潮流這個題材與觀眾之間的聯繫。

節目規則設定時,我也不知道弱規則是不是對的,但我知道這個節目強規則一定是錯的。我自己非常討厭在這種節目裡,去做人物之間特別對立的關係,開個店撕什麼啊。我知道強規則能導出多少有烈度的劇情,也知道強規則能導出多少人性的“惡”。我想做撕太容易了,就是稍微動一動規則。可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節目裡去激發人性負面情緒呢?我需要的是正面情緒,歡樂友愛團結,也許看起來沒那麼強烈,但長時間的正向情緒可以養成舒適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治癒。這幾年我最喜歡的劇是《請回答1988》,典型的弱情節。散不散?散得一塌糊塗,但非常舒服。我認為《潮流合夥人》一期比一期亮,這是觀眾最真實的反應,數據給我最大的反饋是觀眾可能對題材感興趣,對明星的狀態滿意,(接受)我們提供的溫馨治癒。我們叫它潮流煙火氣,觀眾是買單的。

界面文娛:什麼是潮流煙火氣?

車澈:潮流可以跟你的生活有關。這裡有很多細的點,趙今麥不敢推銷,福克斯不敢說英語,彩色是不是對的,國潮的價值……把它們都融化到生活裡,讓觀眾覺得潮流沒那麼高端、沒那麼誇張。我不希望做成那種姿態,說這瓶水來自哪裡、什麼工業設計,什麼全世界最貴的,對我來說就是這水好不好喝,我只要讓觀眾知道這是瓶水就可以了。

界面文娛:節目裡多次強調國潮,這是一開始定的策略嗎?

車澈:我對天發誓,真不是我強調的。最開始選貨的時候,他們拿得少,後來越來越多,為什麼呢?不是我跟吳亦凡說要去推國潮,是他們自己發現如果要在那個區域做差異化,他們就要做國潮,這是經營上的問題。如果一樣賣巴黎世家,你憑什麼跟人家川久保玲的店競爭?我們走路兩分鐘不到就是日本排名第一的潮牌店,所有找不到買不到的限量款隨便買,沒有國潮怎麼跟它競爭。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界面文娛:節目中有時候也不太經營,除了遇到颱風,還有去遊樂場玩的時候,你們是怎麼考慮這些不同的體驗帶來的節目內容的?

車澈:節奏。看兩集經營,看兩集不經營,第五、六集玩的有點多,第七、八集開始基本上是滿負荷經營,很少有玩的。我覺得觀眾是需要抻一抻,左邊挪一點右邊挪一點,經營類節目一直經營真的沒那麼好看,不然就只能開撕,做衝突,怎麼搶衣服搶客人,但我覺得跟我要的調性不一樣,我還是想相對治癒一點。人已經很累了,看個慢綜藝還撕。

界面文娛:節目中有不少國潮品牌亮相,節目本身也推出了一個國潮品牌,節目結束後,如何讓這個品牌與觀眾建立持續的聯繫呢?

車澈:我們會把它真正當做一個品牌去運營,包括線下的計劃。我們第二季已經定了,在明年見面的時候,FOURTRY就是一個已知品牌,我們的IP授權部門很強大,今年確實留給他們的時間太短了,因為這是一個授權前置的節目。這個特別難,幸好我們有愛奇藝大“蘋果園”來聯動。我拍了最強的執行總導演管貨品,天天盯,因為它(貨品)是核心,我說少於1萬件就別幹了。

「专访」《潮流合伙人》总制片人车澈:在东京开潮牌店,真的可以温暖又治愈

界面文娛:第二季還會是一年之後嗎,還是有可能加快這個節奏?

車澈:可能會密一點,這個我們還在聊。可能過完農曆年,我們才可能去確定第二季。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節目,這個節目只是愛奇藝潮流生態裡的一環,我們的IP授權是一塊,節目營銷是一塊,我們自己的電商體系(也是一塊),這個圈其實是打通的,這個節目可能是其中一個小的輔助發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