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軍”上主戰場 戰役一線顯擔當

——常德市2266名黨建聯絡員基層一線抗疫側記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通訊員 莫志敏 張朝政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在沅澧大地有這麼一群年輕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們不懼危險、不怕辛苦,日夜穿插於大街小巷、行走在鄉間田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黨建聯絡員。

自告奮勇 爭當疫情防控“請戰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接到市委發出的《關於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通知》後,全市2266名黨建聯絡員積極響應,紛紛遞交請戰書,用實際行動在抗疫一線書寫青春讚歌。他們中有的是夫妻檔戰士,捨棄年幼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一直奮戰在疫情最前線;有的親人離世,毅然選擇堅守崗位;有的是準媽媽,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回到工作崗位。

王識傑、李琪琪是漢壽縣龍潭橋鎮的夫妻檔黨建聯絡員,一個在全鎮最偏遠的赤港灣村,一個在集鎮興龍社區,整整相隔了15公里,就是平時也很難見上一面。在接到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後,他們把年僅一歲大的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第一時間回到各自的崗位,這一刻,他們既是夫妻,又是同事,更是戰友。丈夫王識傑堅守在村裡的檢測點,進行信息登記、車輛消毒,妻子李琪琪則收集上報信息、進行防疫宣傳。兩人還主動加入青年志願隊,化身義務“快遞員”,為隔離的居民購買菜肉食品和生活用品。

“后备军”上主战场 战役一线显担当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五味雜陳,終生難忘!既是媽媽的苦難日,也是爺爺離開的日子!我想說:媽媽,謝謝您,您辛苦了!我想說:爺爺,很遺憾,沒有見到您最後一面,您的好,我記下了!願您一路走好,天堂裡無痛無災……”這是澧縣澧陽街道萬壽宮社區黨建聯絡員湯甜在2020年1月31日深夜於微信朋友圈裡寫下的一段話。當天下午,突然傳來她爺爺病逝的不幸消息。一邊是至親的爺爺,一邊是疫情防控的緊迫,她將對爺爺的愛深藏在了心間,毅然選擇了後者,輕輕擦去眼中的淚水,又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當時誰也不知道,那天還是她的生日。

“我是一名準媽媽,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怎麼可以在這種關鍵的時候選擇退縮,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可以上一線抗擊疫情,但仍可以竭盡所能阻止疫情蔓延”。漢壽縣洲口鎮維新村黨建聯絡員李娟,過年期間本可以安心在家養胎,村黨組織書記了解到她的情況後,也說特殊時期,讓她休息。但是看到疫情如此兇險,她主動請戰,要求協助村幹部下戶宣傳、在幹道監測點值班值守。

擔當作為 爭當疫情防控“衝鋒者”

作為村(社區)幹部隊伍中文化水平最高的年輕人,黨建聯絡員充分發揮自身的年齡優勢、學歷優勢,通過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電子摸排臺賬、設立微信群、製作抖音宣傳小視頻等方式,主動承擔起摸排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重擔,成為團結帶動群眾戰疫的中堅力量。

“好的,王主任,我這就去聯繫。”2月5日,津市市白衣鎮金和村黨建聯絡員易長征接到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王學珍的電話後,連忙通過微信群聯絡支部的所有黨員,對於未在群裡及時回覆的,她再一個個打電話通知到位。作為村裡的年輕人,抗疫以來易長征主動要求幹最累的活,並和村幹部一起探索出疫情防控“進出登記、檢測消毒、疫情回訪、記錄銷號”“四步走”的管控機制,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后备军”上主战场 战役一线显担当

“又放快板了,又放快板了,快來聽!”廣播裡一播放快板,很多居民就趕緊告訴家人,一起聽快板。有的居民甚至還模仿了起來。連日來,澧縣大堰壋鎮西街社區黨建聯絡員朱緯緯和社區組織委員胡蓉錄製的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快板視頻廣受讚譽,被親切地稱為“快板小妹”。“快板小妹”並非科班出生,是零基礎自學自編自演,視頻從製作到“出爐”花了不少功夫,光“快板”打油詩都有100多行,聽起來朗朗上口,大人小孩都很喜歡,小快板成了疫情防控的大“講堂”。

“爺爺好,我是橋北社區黨建聯絡員,最近家裡有沒有外地回來的人?家裡有沒有人感冒發燒啊?如果有要及時聯繫社區哦……”又一次複述了一遍需要和居民溝通解釋的內容,津市市三洲驛街道橋北社區黨建聯絡員曾瓊嬌認真做好登記。這個95後的小姑娘,自疫情發生以來,上戶摸排、防控宣傳、定點聯繫是她每天的必備功課。

據初步統計,疫情發生以來,黨建聯絡員始終衝鋒在前,協助村(居)“兩委”幹部執勤檢測上萬次,累計排查外來人口30多萬人次,走村入戶開展疫情防控宣傳萬餘次,勸阻停辦各類紅白喜事1萬多起。

排憂解難 爭當疫情防控“服務員”

疫情發生以來,全市黨建聯絡員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積極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有的結對聯繫居家隔離觀察對象,有的定期為生活困難群眾免費送生活必需品,有的幫忙代辦跑腿,讓廣大群眾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喂,朱伯伯您好,我是小李,您今天身體怎麼樣?有沒有發燒、咳嗽?家中的米、油、菜還夠嗎,還需要什麼嗎……”。每天早上8點至9點,常德經開區石門橋鎮獅子山村的居民都會陸續接到這樣一個親切的電話,電話那頭就是該村黨建聯絡員李汝強,她每天都會為自己包保村組裡的24位戶主打通同樣的電話,並及時為他們送去必需的生活物資。

“后备军”上主战场 战役一线显担当

“您好,請問是絲綢社區嗎?我們需要幫助”。1月28日,一艘由江蘇運貨途徑武漢的船隻在文家灣澧水流域被津市市海事處截停,缺少生活物資的船員楊愛國向絲綢社區電話求助。接到社區通知後,金魚嶺街道絲綢社區黨建聯絡員翟小東雖然知曉船隻不是停在絲綢社區轄區,但考慮到群眾需求,立馬採購蔬菜、飲用水、大米等生活物資,騎行20分鐘為船員送過去。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翟小東與船員保持緊密聯繫,多次為船員送去生活物資,保證了船員的生活所需。

“阿姨,不用急,在疫情結束前,我每天都會跟您打印試卷並送上門,您只安心陪孩子在家備考,不要出門!”這是桃源縣潯陽街道鐵船堰村黨建聯絡員餘森林在 2月1日上午接到一位群眾的微信緊急求助,在家備考的高三的兒子沒有地方可以打印試卷。接到求助,餘森林立刻幫她排版、打印,把試卷給她送到家,鐵船堰村共有高三備考學生2名,餘森林表示將盡全力保障特殊時期的備考工作。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據瞭解,自2017年以來,常德市為每個村(社區)都配備了一名大專以上學歷、30歲左右、本鄉本土的黨建聯絡員,作為鄉村幹部隊伍的後備力量,主要負責基層黨建、脫貧攻堅、智慧黨建平臺管理維護等工作。通過三年的一線淬鍊,這支黨建聯絡員隊伍,已經成長為基層幹部隊伍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用紮實的行動、出色的表現證明了自己,彰顯了責任與擔當,成為了基層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