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環女帶你環球遊,不錯過每一件女性新鮮事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有很多 “女權”時刻。

現場涉及女性的言論、舞臺呈現都穩妥而正確,傳統的“男性氣質”“女性氣質”基本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以淡化甚至顛覆傳統性別特徵的呈現。

例如開場秀中,黑人女同性戀歌手加奈兒·夢奈第一個為女性提名者歡呼,而同場表演的男士則是愛穿裙子的比利·波特。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同時,女性行業人士的成績也得到了全場的關注與掌聲。

但場內的歡呼聲多了,質疑也隨之而來:

這些女權化的符號與口號,真的有實際意義嗎?

奧斯卡的“女權”時刻

去年、前年,都有人說是奧斯卡的“女權年”,而今年,女權主義的話語在奧斯卡上似乎顯得更加強勢:

娜塔莉·波特曼將幾位優秀女導演的名字繡在禮服上,在讚揚和批評中成為本屆奧斯卡的焦點話題之一;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斯蒂夫·馬丁和克里斯·洛克的串場脫口秀中用一個陰道的段子回應了關於女性提名者的輿論關注(但這個段子也被認為是冒犯人的);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演員西格妮·韋弗聯合神奇女俠和驚奇隊長(分別為蓋爾·加朵和布麗·拉爾森出演的角色),共同喊出了“all women are superheros”這樣振奮人心的宣言。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最佳紀錄長片5部入圍作品中4部為女性導演或合作導演;最佳紀錄短片《女孩的戰地滑板課》導演發表獲獎感言,講述了阿富汗的勇敢女孩,也感謝了自己的精英女子團隊以及團隊中“優秀女人背後的男人”;

十國語言合唱《冰雪奇緣2》主題曲《into the unknown》自帶女性力量氣息;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愛爾蘭作曲家、指揮家艾米爾·努尼成為奧斯卡頒獎典禮進行電視直播以來,首位領銜現場樂團的女性指揮家,當天指揮了最佳配樂的提名作品;

同時,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的獎盃,也由一位女性作曲家,來自冰島的希爾迪·居茲納多蒂爾獲得,獲獎作品為《小丑》。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希爾迪·居茲納多蒂爾


值得提及的是,希爾迪•居茲納多蒂爾在創作《小丑》的音樂期間,還同時擔綱HBO大劇《切爾諾貝利》的配樂——一部斬獲了艾美獎、金球獎等眾多大獎的電視劇。

兩個超一線項目同時運作,並取得卓越的成績,相信這位才華橫溢的冰島女作曲家,一定能鼓勵更多的女性音樂從業者,在這個同樣由男性主導的領域獲得一番作為。

另外,《婚姻故事》《小婦人》、《爆炸性醜聞》等等關乎性別平等議題的作品,更在奧斯卡之外為女性主義的傳播添磚加瓦。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圖/《小婦人》

雖然還不能說奧斯卡打破了“老白男”的底色,但女權主義新共識的建立,總歸是一件來之不易的成果,值得歡呼和慶祝。

不過,儘管奧斯卡的女權時刻在現場不同程度贏得了掌聲,但在更廣泛的輿論場中,網友對此是充滿爭議的。

ZZ正確與商業大秀?

在網友對這屆“女權奧斯卡”的批評中,娜塔莉·波特曼是一個很突出的靶子。

意大利演員羅絲·麥高恩發文直懟娜塔莉·波特曼的女權禮服為“表演”,認為娜塔莉·波特曼代表了眾多“假裝關心其他女性,但什麼也沒幹”的女演員,主要依據是娜塔莉波特曼聲稱為女導演鳴不平,本人卻很少與女導演合作,不應該據此得到巨大的好名聲。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娜塔莉·波特曼通過媒體回應了這種質疑,稱同意麥高恩的看法,自己和女導演合作很少(但並不是零),也遇到過很多困難,因為“每一層都有看門人”。

從雙方的隔空發言上看,娜塔莉波特曼是很有風度的,而羅絲的批評未免太過苛刻,有鞭打快馬的嫌疑。

事實上,娜塔莉波特曼就算什麼也說,她作為演員、導演取得的專業成績,對女性已經構成激勵。

她這次設計感十足的公開表達,更為被忽視的女導演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在曝光等於工作機會的影視圈,這怎麼能說是什麼都沒做呢?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但羅絲·麥高恩顯然不是唯一對這屆的奧斯卡女權表達有不同意見的人。

在一篇題為《Oscars’ Corporate‘Feminism’ Isn’t Empowering — It’s Condescending》(奧斯卡的全體“女權主義”不是在賦權——而是居高臨下)的專欄下面,作者Caroline Framke表示,過去的十年間,帶有女權主義信息的商品隨處可見,但歸根結底,像girl power(女性力量)之類的陳詞濫調不過是企業為了推銷ta們想賣的東西。

今年的奧斯卡正是這樣一場隔靴搔癢的商業大秀,這些為女性製造的歡呼、掌聲和段子,看上去並無太大實際意義——

用段子指出女導演提名缺失的現象,不如找找系統性原因,例如美國導演工會成員只有17%的女導演,奧斯卡女性佔比也僅有32%。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美國導演工會女導演數目只佔17.1%

與此同時,Caroline還認為,“女人都是超級英雄”這種誇張的讚美甚至為真實生活中的女性埋下隱患,因為女性並不完美,不都是超級英雄,也有不好的品質。

奧斯卡的女權主義元素,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陳詞濫調嗎?

確實有不少人這麼認為,而他們的矛頭,直指奧斯卡的商業本質。

在評論區,有網友將奧斯卡名人們稱為“真誠的推銷員”,認為很多人並不真正理解或認同他們所說的話,但只要市場規模足夠大,立場可以隨意改,口號可以隨便喊。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只要市場足夠大,一切就會發生

商業化的女權主義,是助推還是反噬?

網友的批評是事實。不管是講段子還是歌舞秀,是穿衣服還是發表演講,奧斯卡名人們紛紛表明自己對女權的支持,當然離不開商業和營銷的考量。

羅絲對娜塔莉波特曼的質疑,無非就是罵她借女權炒作。

那麼,當女權主義碰到商業和資本,會發生些什麼?

被網友反感的商業化的女權主義,對性別平等環境的建設,一定是壞事嗎?

其實未必。新技術往往產生於實驗室,卻在企業對利潤和市場規模的追逐中,最大限度地實現普惠。新思想的傳播或許略有不同,但資本的助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因反映了新媽媽真實的產後情況,而被奧斯卡以“太露骨”為由拒絕播放,進而大獲關注的Frida Mom的產後廣告,也是一波漂亮的營銷操作——被拒絕後,品牌方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兩天將廣告發布在Instagram上,準確地引領了這場風波的調性,掀起人們對女性產後真實狀況的討論。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這算不算商業化,或產品化的女權主義呢?當然算。

但我們要拒絕這樣女權主義嗎?我覺得完全沒必要。

因為無論是對關心女性生存狀態的公眾、對Frida Mom品牌、還是目標用戶——被忽視的、疲憊的產後媽媽們,這樣的討論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除了這種優質廣告引發的社會大討論之外,Frida Mom這個品類的產品本身解決了產後女性的真實需求。如果它要利用女權主義理論來和受眾進行溝通,那完全可以接受,因為女權主義和這樣的產品之間,具有天然的聯結。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廣告截圖

奧斯卡名人們的女權言論,就算有那麼一點陳詞濫調,有那麼一點口號性和表演性,那又如何呢?

他們作為文化工業的代表,自發地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傳播性別平等理念,這恰恰證明了女權主義進入了主流話語體系,正在成為文化工業批量生產、大規模複製的新共識。

當然,商業考量下,我們很難指望他們去冒險尋求突破,尋求真正的邊界拓展,因此陳詞濫調的程式化表達,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奧斯卡受批評!只因娜塔莉·波特曼禮服繡女導演名字?網友:作秀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項提名

這樣的呈現固然不是完美的,從口號,到日常生活、各行各業的平等,也還有很遠的一段路。

但是,看到美國網友們對奧斯卡沒完沒了的詬病,還是忍不住覺得,這才叫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啊!

他們不喜歡奧斯卡,認為頻繁出現的女權元素讓人厭倦,那我倒是想讓他們來看看我們的央·視·春·晚,嚐嚐我們發展中國家呈現女性的文藝盛宴它香不香。

反正我們看了30多年春·晚,在“二手貨”、“女神和女漢子”,“娶老婆比僱保姆划算”,“不能給N代單傳的丈夫生兒子所以主動離婚”之類的文化貶低中長大的女性們,看到這屆被詬病為保守、陳詞濫調、偽善的奧斯卡女權“表演”,就覺得,這做的其實已經夠進步的了。

關注環球女性,關注不一樣的她。

公關女/女權主義者/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碩士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