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們

開局即黑暗。

“2019年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儘管在2019年,哨聲已吹響,人們似乎也都做好了“過冬”準備。但2020年開年便啟動的嚴峻形勢仍讓我們所料未及。

疫情對各行業的影響,如炸雷落入水中,漣漪層層擴散。短期看,衝擊力強,傳統服務業、酒店旅遊業、交通餐飲業幾乎全部停擺,強烈依賴現金流的企業瀕臨倒閉。

從中期看,疫情進入緩解期,之前受到強烈衝擊的行業逐漸處於恢復性狀態,但其業務規模仍很難恢復如前。一些行業會在政策的扶持下得以進展迅速。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興戰略行業依舊會持續發展。

以時間節點劃分,一年之後的影響可稱為疫情長期影響。行業興衰輪動,企業也歷經洗牌。經此一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市場中脫穎而出。行業或轉型升級,或持續精進,一切慢慢迴歸正軌。

把時間線拉的更長些,2020年的這次疫情在歷史長河中僅為一點。但毫無疑問,在疫情瀰漫的當下,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這都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爭。

一些行業在疫情衝擊下“奄奄一息”,越過這座苦難山丘的另一端,遠程教育、醫療信息化、生鮮電商等領域因受到市場刺激迅猛發展。

教師被逼化身“李佳琦” 在線教育迎來黃金髮展期

“所有男生女生們,你們的老師來咯,答應我,這些單詞一定要背下來,好不好?oh my god!這張試卷出的太絕了,一定要把這套卷子做完啊!大家注意囉,這道題絕對會考,背它!背它!背它!”一位體型富態的男老師化身“李佳琦”,在釘釘直播上神采飛揚的給學生上課。

評論區沸騰,00後們大呼“終於實現了在家上課的夢想”後,紛紛亮出一星好評。同時,“如何避免上網課被提問?”喜提熱搜。

疫情之下,各地學校推遲了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在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在線上課成為學生的選擇。

據統計,20多個省份的逾200多個教育局相繼加入阿里釘釘 的“在家上課” 計劃。騰訊課堂、學而思網校、作業幫直播課日下載量均逾十萬,B 站、抖音、快手、愛奇藝等平臺也相繼推出教育直播課。

學校靜如冬眠,但全國近2億學生同時在線學習。流量聚集之處,皆是資本追逐的風口。

從2015年至今,中國在線教育領域,有13萬家企業相繼成立,僅2019年,就有逾6萬多家在線教育相關企業扎堆兒萌芽。

除了新東方、好未來這兩大行業巨頭之外,商德機構、英語流利說、網易有道、精銳教育等相繼上市,融中財經對除上市企業之外的活躍企業背後的投資機構進行了挖掘,如下表所示:

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們

融中財經對從2015年至今的在線教育投資事件進行了整理,聚焦K12、教育信息化子行業,對融資輪次為B、C輪等偏後期的企業背後的投資機構,按照投資數量進行了排名,如下表所示:

投資在線教育領域機構排名

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們

製圖:融中財經,數據來源:IT桔子,聚焦子行業:K12、教育信息化

當獲客成本大幅降低,知識的攝取路徑與知識傳播路徑發生變化,在線教育迎來黃金髮展期。雖說流量聚集,但後續如何轉化留存,還需要等疫情結束後才能下結論。這對於企業的機構來說,都將是一個野蠻生長,然後去礫存精的過程。

一場在線醫療的大型壓力測試

“一切都是突如其來,我們好像經歷了一場11.1億人次的大型壓力測試。”平安好醫生董事長王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在兩週內打通了未來幾年的壁壘。”

平安好醫生APP註冊用戶增長了近10倍,疫情期間的累計訪問人數高達11.1億。和全國56個省、市地區政府的相關機構進行了合作,與百度、微信等行業龍頭對接,即時更新疫情動態及醫學科普內容,實時在線為用戶提供在線問診服務。

百度“問醫生”、優健康、大象醫生、丁香醫生、醫聯、企鵝醫生、微醫、好大夫等平臺,相繼推出疫情實時播報、在線診療等服務,平臺註冊用戶量及訪問量均呈現幾何倍數上漲。

顯然,在線醫療成為了抗疫的第二戰場。平臺在線問診既避免了交叉感染,又緩解了線下醫療資源緊張的壓力。

“我們也意識到在醫療健康這個領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我們的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新藥研發能力、醫療支付和保障體系,都需要對未來的重大疾病、流行病、和重大醫療需求做好準備。作為投資機構,可以通過投資來支持創新企業,來參與到這個進程中來。”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胡旭波公開表示。

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們

融中財經對從2015年至今的互聯網醫療投資事件進行了整理,聚焦尋醫診療、醫藥電商、健康保健等子行業,對融資輪次為B、C輪等偏後期的企業背後的投資機構,按照投資數量進行了排名,如下表所示:

投資互聯網醫療機構排名

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們

製圖:融中財經,數據來源:IT桔子,聚焦子行業:尋醫診療、醫藥電商、健康保健

從疫情的短期影響來看,互聯網醫療企業註冊用戶數及獲客轉化率繼續攀升。未來在線醫療或將迎來進一步爆發。在互聯網醫療企業在線預約、諮詢、診療等逐漸形成一體化醫療服務的背後,投資機構也通過資本的力量來助力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發展。

蹲點買菜 生鮮電商“天天過雙11”

“出去一趟特麻煩,出發前戴好護目鏡、口罩,在小區門口登記、測體溫,感覺出去一趟自己就髒了,回來各種消毒,就在家裡待著吧。”

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全副武裝奔赴附近 “東西又貴又少”超市,而是選擇下載每日優鮮、美團等搶菜APP,蹲點搶菜,手機下單,快遞送到小區門口。宅在家裡,用生鮮電商解決吃菜問題。

然而,在每日優鮮、美團、“京東到家”、餓了麼、多點、叮咚買菜這些APP上買菜,似乎總是拼RP的時刻。大多數超市門店處於“休息中”,或者選好貨單,卻發現“運送小哥運力不足”。剛開業的幾家生鮮電商,新鮮蔬菜分分鐘被搶購一空。

生鮮電商平臺迎來發展契機,就連在幾個月前公開宣佈融資失敗的武漢生鮮電商吉及鮮,也將自身定位調整成社區團購後,宣佈重新開工。

“訂單增長迅猛,現在天天都是在過雙十一。”盒馬鮮生侯毅曾在和同行進行交流時表示。

一組數據說明了生鮮電商的爆發。疫情期間,盒馬鮮生網上訂單數量較去年同期激增220%,每日優鮮在春節初十之前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50%,美團買菜北京地區日均訂單量為節前2到3倍,叮咚買菜訂單量超過年前的300%。

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對融中財經表示,疫情爆發以來,公司立即成立了應對指揮部,並啟動“守護行動”,核心就是做好服務用戶與關愛員工兩件事。為了守護住用戶的生活和安全保障,全力做到了9成訂單2小時內送達。同時,為所有一線員工談下100%理賠的保險。

生鮮電商的繁榮肉眼可見,銷售額暴漲,訂單激增的背後,平臺也面臨著在供應鏈、調度、配送等方面前所未有的難度。

比如,封路造成的蔬菜難以運輸,以及配送人力不足等難題。“開始是有菜沒人採,等有人採了,又因為封路運不出來。”叮咚買菜CEO梁昌霖曾描述生鮮電商面臨的挑戰。

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們

融中財經對從2015年至今的生鮮電商領域投資事件進行了整理,聚焦生鮮食品、社區電商等子行業,對融資輪次為B、C輪等偏後期的企業背後的投資機構,按照投資數量進行了排名,如下表所示:

投資生鮮電商領域機構排名

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們

製圖:融中財經,數據來源:IT桔子,聚焦子行業:生鮮食品、社區電商

“買菜難”將生鮮電商推向風口,疫情過後,訂單量會回落,用戶如何留存,各個平臺能否被市場認可,屆時都將成為考驗。或許在平臺的優勝劣汰之下,新的商業巨頭會站在潮頭。

餓了麼、盒馬鮮生背靠阿里,美團獨成一派,市場上湧現出來且具有一定市場佔有率的生鮮電商企業的背後,是多家投資機構的資本助力。無疑,從疫情的短期衝擊力來看,這些投資機構押對了寶,同時,通過助力生鮮電商企業,他們為對抗疫情也奉獻了一己之力。

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

疫情之下不談機遇,但在3-5年前就已佈局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生鮮電商等受疫情影響利多領域的機構。正是因為他們的慧眼識珠,被投企業各自發揮自身優勢,我們才擁有了更多和疫情對抗的力量和勇氣。

在和疫情的對抗賽中,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贏家”。

融中財經將自2015年至今,投資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生鮮電商等領域,且投資階段為B、C輪偏後期的機構做了梳理,按照投資數量,前十大機構綜合排名如下

2020年對抗疫情十大機構贏家排名

一場疫情催生行業的背後“贏家”們

製圖:融中財經,數據來源:IT桔子,聚焦行業: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生鮮電商

從投資賽道來看,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高瓴資本、深創投、君聯資本、達晨財智等機構均將醫療健康列為重點賽道。真格基金的關注賽道中包括企業軟件、教育培訓;經緯中國、源碼資本同時關注了醫療健康和教育兩個賽道。從疫情短期影響來看,這幾個賽道均為利多賽道。

疫情之下,眾多投資機構及其所投企業紛紛加入到戰“疫”中來。

毅達資本及所投企業藍帆醫療、樹蘭醫療、聖湘生物、華聲醫療、優億醫療、優利德、普瑞眼科、上海仁度、仁濟醫院、澳斯康、康泰醫學等捐款捐物,以及研發生產相關抗疫產品。

松禾資本及所投企業華大基因、華大智造、華大因源、普門科技、聖湘生物、嵐煜生物、吉因加、第一健康、嘉檢醫學、藥師幫,唯公生物等為疫區捐獻了醫用口罩、試劑盒等醫療物資。

信中利與111集團、武漢同濟現代醫藥、李時珍健康產業、長江脈醫藥等所投企業與時間賽跑,緊急調配疫情所需醫療物資支援疫區。

華平及“華平大家庭”成員企業中通快遞、猿輔導、華瑭大昌、愛學習教育集團等紛紛發揮自身優勢、調動資源、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奉獻愛心。

紅杉資本、經緯中國、高瓴資本、IDG資本、深創投、溫氏投資、愉悅資本、同創偉業、基石資本、高特佳、君聯資本、北極光創投、大鉦資本、紫荊資本、國科嘉和、英諾天使、招商局集團、啟明創投、遠瞻資本、德迅投資、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景林資產、高榕資本、黑蟻資本、光源資本、華蓋資本、倚鋒資本等機構及其所投企業均動員起來,在經濟社會領域形成一股源源不斷輸送給疫區的“抗體”力量。

投資機構離錢最近,離愛也最近。在疫情衝擊的風暴中,他們是逆行人,是對抗疫情的贏家,更是大愛無疆的奉獻者。

因為他們的存在,生機隱現,希望也從沒有泯滅。若干年後,當朝氣蓬勃如初,繁花更勝之前時,人們回憶起2020年的黑暗開局,記憶中除了有新冠的肆虐挑戰之外,更有濃的化不開的同胞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