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養狗養貓的朋友越來越多了,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過的刺蝟,很少被其他人當做自己的寵物來養。說起刺蝟,相信很多人和仙貝一樣,對刺蝟的最初印象是在小學生時代的看圖說話,“收穫的季節到了,刺蝟用背上的刺挑起紅果果,回家去了”。但是刺蝟真能挑起這一紅彤彤的大蘋果嗎?

刺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刺蝟:臣妾,做不到啊~

答案是不。小刺蝟它挑不起來這麼重的紅果果。原因主要有倆點。

  • 現在讓我們來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隻刺蝟,我該怎麼做才能把紅果果背在身上呢?我得收起腳丫子,埋頭埋手,把身子蜷縮成一個球,再向前“衝擊”,靠著衝擊力把紅果果背到身上?這想法很好,但是並不適合刺蝟完成,刺蝟的身體結構不允許,不支持它完成這麼一個在我們看來很容易的動作。而且背上的紅果果被刺給扎爛了,並不適合刺蝟食用,因為人家喜歡吃硬的食物~
  • 拋開刺蝟能否背上紅果果不說,背上揹著紅果果反而有生命危險呢。揹著紅果果的刺蝟從體積上來看,就比之前體積增大了幾分。更別提還是紅色的蘋果,比之前更為醒目,更容易被敵人發現。紅果果太重的話還會影響它們的逃跑速度,你想想,為了一丟丟吃的,就把自個性命給丟了,這不就虧了嗎?刺蝟:臣妾實在是做不到啊。

小刺蝟雖然不會主動背東西,但在生活中,它們的背後可豐富了,就像一個大寶庫一樣,蟲、跳蚤、蜱蟲這些小蟲子隨處可見。但是刺蝟因為身體結構梳理不了背上的刺,只能任它們隨處成長。這些小“吸血蟲”大搖大擺住進了刺蝟背上的“通風豪宅”,給刺蝟帶來了不少麻煩。對人們的是,當野生刺蝟被人類抓住時,刺蝟身上的寄生蟲會趁機進入到人類生活中,把攜帶的疾病比如腦膜炎、萊姆病、埃立克體病等傳染給人類。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拒絕捕抓野生刺蝟。

刺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很多朋友看到刺蝟的刺,就感到害怕,“我看到刺蝟那瞬間,總覺得我成為了無依無靠的小燕子,容嬤嬤凶神惡煞地想要扎我,嚶嚶嚶”。

刺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其實刺蝟並不可怕,只是外表堅硬看起來兇兇的,但是親近之後下,刺蝟的小肚子特別好捏

,怎麼形容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摸過肥肉?刺蝟肚子上的肉肉就和那感覺差不多,而且還溫溫熱的。跟狗狗肚子相比,刺蝟肚子上的毛毛更多,手感會更加舒服!

而且刺蝟的刺並不是那麼可怕,摸起來像是拋光後的牙籤。因為刺蝟背上的刺主要由角蛋白質組成,和我們的指甲成分幾乎相同,只不過刺蝟的尖刺更鋒利一些。刺蝟因個頭大小其身上的刺也不一樣,每根只有1毫米粗。

刺蝟的手感剛出生一倆個月的時候是最好的,剛出生的刺蝟身上是沒有刺的,只有類似於鱗片的角質物。這些類似鱗片樣的角質附屬物,看上去很像是蛇皮或者穿山甲,但這些“鱗片”隨著刺蝟的生長,會慢慢從皮膚底下伸出觸角,不斷長成變硬形成了刺。

刺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狗咬刺蝟——無從下口”

長大後的刺蝟,戒備心與小時候相比強了很多,不熟的人一靠近就把身子蜷縮在一起,鼻子眼睛都掩藏起來,縮成一個球,這就是刺蝟遇到危險時的反應。估計這時候扎球的刺蝟手感,有點像是把扎滿牙籤的鉛球託在手上,鉛球還時不時震動。

刺蝟不善於奔跑,一遇到敵害就蜷縮身體,憑藉身體厚厚的盔甲來躲避天敵,令敵人無處下口。“狗咬刺蝟——無從下口”,刺蝟利用這些次被動防禦來保護自己,

也正是因為刺蝟的刺,美國科學家馬可·帕沃教授與美國宇航局噴氣動力實驗室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了“刺蝟探測器”,它模仿刺蝟的外表,在機器的外表上佈滿了刺。為了能在低重力的環境下行走,更好地收集火星表面土壤和岩石等標本。

刺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曾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特別是在農村中,古代人認為動物也和人一樣都是有靈魂的,老一輩講訴的各種故事讓人聽著津津有味,可真是“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在農村傳說故事最多的當屬“狐、黃、白、柳、灰”五大家仙了。

這裡的五大仙分別說的是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和灰仙(老鼠),連在一起就是“狐黃白柳灰”。

在一個山裡一隻蜈蚣成了精,頻頻釋放毒氣,於是當地一個小村莊遭了殃,很多村民患了眼疾。就在這個危急時刻,白老太太出現了。經過診斷,她判斷當地的村民需要針灸,但是情況危急,已經沒有買針的時間了,她拔下頭髮變成銀針,給村民針灸。村民的眼疾好了,大夥卻發現白老太太正在收拾行李,大家問她去做什麼,她說去除掉蜈蚣,否則這個妖精還會興風作浪。

幾天後,百姓們不見白老太太歸來,由於擔心她的安危,大家拿著棍棒滿山尋找她。找了幾天幾夜,沒有白老太太的影子,只在後山發現了一隻刺蝟,全身的毛刺已經沒了,嘴裡叼著一隻碩大的蜈蚣,二者都已氣絕多時,看樣子是同歸於盡了。

白仙在民間傳說中,是位滿頭白髮滿臉皺紋,拄著一根柺杖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靠著醫術“征服了大家的心”,在之後的日子裡用自己的性命換回了大家的性命。為了感念它的恩情,當地為它修了一座白廟,供奉紀念。

刺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做個優雅有趣的刺蝟

每個人都是社會上的刺蝟,每個人都有著背上的刺,每個人也都有柔軟的一面。當殊途的旅者們終於找到了同歸人,頃刻間光芒萬丈。越長大,越發現自己熱愛獨處,享受孤獨,同行的人逐漸離去,有時候在被窩裡默默哭泣,為什麼懂自己的人越來越少?能懂自己的人又有幾個呢?希望大家都能重拾對美好的期許與信任,希望我們這些“刺蝟”,都能找到我們原因展露肚皮的那位有緣人。

畢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啊”,做個優雅有趣的刺蝟,這就足夠了。

最後用《刺蝟的優雅》裡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這篇文章。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靈魂深處,我們都想有個伴,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想知道“刺蝟:你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做個刺蝟好難?那就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刺蝟:你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做個刺蝟好難”,然後就會看一系列的內容,這下就可以瞭解更多小知識啦!


刺蝟:小刺蝟常有,好捏的肚皮不常有,看我扎不扎你就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