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當我枯萎的時候就是死亡的時候,當我死亡的時候就是重生的時候,當我重生的時候就是徹底忘記過去的時候。——瓊瑤

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一、一篇長文

想必大家對瓊瑤都不陌生,無論是她的小說,還是她的電視作品都伴隨著一代人走過他們的青春。有人說,瓊瑤的作品是永不過時的,一部《還珠格格》伴隨著無數人的青春,一部《情深深雨濛濛》成為經典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裡……

無論怎樣,瓊瑤都是現代中國史上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2017年,79歲的瓊瑤公開發表了一篇長文向自己的子女交代後事,她說她希望自己可以尊嚴地死去,不要搶救,也不要設靈。瓊瑤的這篇文章引起了社會的轟動,後來她的這篇文章還在央視節目《見字如面》中出現過,一時間令人淚目。雖然這是一篇交代後事的文章,但其間的真情流露以及人生哲理也不經讓人深受啟發。

瓊瑤用她精彩的一生書寫著讓我們熟知的故事,如今人到老年卻以這種瀟灑的態度來面對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歷程。自古以來,死亡一直是人們想要極力逃避的問題,多少人奔波為了延續自己生命長度的路上而忘乎所以。談及死亡,人們的心中不免生出幾分畏懼,

但瓊瑤在面對死亡時那種坦然的態度不由得讓我們對她多了幾分敬佩。

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二、她是一代人的記憶

瓊瑤的一生,有著她自己的活法。透露著一身大家閨秀氣質的瓊瑤卻是一個川妹子,她出生於四川成都。生活於戰亂年代的瓊瑤,早年生活一直飄忽不定,受到戰火的影響,她不得不跟隨父母奔波著逃難的路上。

瓊瑤飄搖的生活並沒有影響到她的創作,十一歲的她就在報刊上發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說。寫作一直是瓊瑤心中一個不變的夢想,事實無疑證明了她的寫作天賦。值得一提的是,瓊瑤在高考時曾經兩次失利,都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於是她就索性放棄了高考,專心為自己的寫作夢想而不懈努力著。

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好的出路,在放棄繼續學習時,瓊瑤十分果斷且堅決,她無疑是鼓足了勇氣才給我們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而更重要的則是她對於自己寫作夢想的堅持。正是由於瓊瑤這樣的堅持,才使得那麼多優秀而經典的作品呈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瓊瑤無疑是有著突出的寫作天賦的,在她創作的短短几十年間,優秀的作品接連不斷。

而且瓊瑤的寫作風格自成一派,在音樂創作上也也有極高的水準,這在寫作界也是無人能及的。

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瓊瑤在作品當中展現出了她的真性情,無論是《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還是《情深深雨濛濛》裡的依萍……這些人物在我們心中留下的都是一個瀟瀟灑灑、敢愛敢恨的形象。

都是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在瓊瑤的身上無疑表現得淋漓盡致。面對人生變故,甚至是面對生死,瓊瑤都擁有著一種豁達的態度。

三、直面死亡

在瓊瑤留給子女的長文中,七十九歲的她坦然交代著自己的後事。在信裡,瓊瑤交代道她想要尊嚴地死去,即使是自己得了重病也希望自己的兒子和兒媳不要對自己的生命作出太大的干擾。瓊瑤告誡自己的後代,無論何時何地以及自己的身體面臨著怎樣的打擊,都不能把自己送進急救病房,不能搶救,也不能動大手術……瓊瑤不希望子女們為了強行延續自己生命的長度,而不斷讓自己的身體飽受醫療病痛的折磨。

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此外,對於自己的喪事,瓊瑤還要求子女們一切從簡即可。讓她安安靜靜得離去,無需悼念也無需為她設立靈堂。在信的結尾,瓊瑤還特意表明瞭公開發表這封信的原因。她生怕自己的子女不忍心自己的離開,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命,而違背了信件裡的要求,這讓社會為她作證,以此來監督與勉勵自己的後代。

雖然瓊瑤的這封信是寫給自己的兒子以及兒媳的,但是這卻在社會上引發了熱議。對於瓊瑤面臨死亡的態度,以及她的子女是否能如她所願,這都是眾說紛紜的,有錢保持支持的態度,有人持反對態度,甚至還有人說這正是為了引發社會關注的炒作罷了……

但無論怎樣,瓊瑤在面臨死亡時的這種坦然態度的確是顛覆我們認知的,因為這在我們的時候中的確很少能看到這樣敢於直面死亡的人。長命百歲一直是我們常人的追求,一般人都為了延長自己的壽命而不懈努力著,在面臨疾病的時候也是拼盡全力與病魔鬥爭。在面對死亡時,大多數人都是畏懼的,更何況是已經年近花甲的瓊瑤,七十九歲的她離死亡差不多隻有一步之遙。

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四、安然離去

而瓊瑤在交代後事中給子女留下的要求未免也有些難以實現,畢竟百善孝為先,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眼看著自己的母親遭受病痛的折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作為子女的我們又怎能輕易做到坐視不理,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呢?敢問天下子女,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呢?

面對生死,瓊瑤曾經還說到:“願我生時如火花,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願我死時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其實這也是一種對於生命的坦然。在活著的時候過得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得這人世走一趟,嚐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在面對死亡時,也不會抱有任何的悔恨,就只要順其自然地發展便可。無需得到外界太多的干擾,就這樣安安靜靜的,如雪花落地一般悄悄地離去,揮一揮衣袖,告別人世的喧囂,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

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七十九歲的瓊瑤,在面臨死亡時如此坦然,以一種尊嚴的方式死去,不要搶救,也不要設立靈堂。而是安安靜靜地、順其自然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終結,這是一種少有的坦然面對生死的態度,而這其中蘊藏著的,無疑是一種世間少有的敢於直面死亡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