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薈萃——四大名家聚一壺

由於資料有限,只能按照網上的資料進行查找與比對,故得出標題所表達的意思,如果大家感覺不夠嚴謹,希望大家能夠指出和補充,就當是一次學習。謝謝!


梅調鼎,字友竹,晚號赧翁,慈溪人。道光十九年(1839)生,光緒三十二年(1906)去世。2006年是梅氏謝世一百週年,現特介紹梅氏的幾則軼事,以紀念這位梅骨竹心品自高的寧波書法名家。
玉成窯是由梅調鼎倡導並集任伯年、胡公壽、虛谷、徐三庚、周存伯、黃山壽、陳山農等書畫、金石名家領銜,制壺名手何心舟(暫考為奉化人,印款:韻石、心舟、石林何氏、曼陀華館等)、王東石(宜興人,印款:東石、苦窳生作、陽羨王東石制、有石等)合力而成的文人紫砂窯口。
任伯年的人物畫風格多種多樣,早年師從任熊任薰,又上朔陳老蓮,蕭雲從。特別是受陳老蓮風格影響最深,線條硬朗方折,人物偉岸奇崛,極富藝術誇張。

1、注重物象造型。

2、設色墨法鮮亮透澈。

3、線條形筆富有節奏,線條拉出長、穩、挺、均,美不勝收。

4、章法構圖重氣勢,講整體,善用虛實對比和隱顯掩飾之法,畫面往往可以分為幾個緊湊的塊面。

5、題材內容為市民喜聞樂見。


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詵郭,號井罍,又號袖海,別號金罍山民、似魚室主、餘糧生,浙江紹興上虞西山 人。精於金石文字,善篆隸篆書。苦習《吳紀功碑》,參以金冬心(金農)的側筆用法,纖細流麗,飄逸多姿,在吳熙載、趙之謙外另闢面目。

何心舟,男,漢族,號曼陀華館,清道光至同治年間制壺名手,何氏與海上畫家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等書畫家常相往來。
該壺是何心舟所製作。其形為葫蘆,按照當時梅調鼎所聯合各位書畫家與制壺高手和篆刻家成立的玉成窯來看,這把壺儘管是落的曼陀華館,但按照壺壁上的畫與壺銘,極有可能是表達當時梅調鼎為人與性格,而畫為任伯年所畫,銘為梅調鼎所寫,最後由徐三庚所刻。葫蘆本來就是文人雅士所喜歡盛酒的。所以整個畫面與壺銘與壺相得益彰,融為一體。畫體現了壺銘,而壺銘也詮釋了畫面。真的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生活中的場景。在這小小的紫砂壺上面完全的體現出來了。

群英薈萃——四大名家聚一壺


群英薈萃——四大名家聚一壺


群英薈萃——四大名家聚一壺


群英薈萃——四大名家聚一壺


群英薈萃——四大名家聚一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