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浮沉30年的图景慢慢铺陈

歌里唱得好:

一代人终究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新一代女排姑娘们,身披战袍征战世界

她们接过的,正是铁榔头郎平等前辈的衣钵

朱婷对着郎平大喊:“成为你!

也许,读懂了郎平,

才真正读懂了中国女排。

打碎一切的铁榔头

1960年冬天,还在襁褓中的郎平身体很虚弱。

那个时候,家家都没有余粮,国家整体经济水平都不太理想。

孩子们营养不良,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是很平常的事情。

也得益于此,郎平从小就没有被娇生惯养,反而身体素质过硬。

13岁的郎平已经长到1米84,带着父亲的体育梦想,顺利地进入少年体校学习排球。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18岁那年,郎平入选国家排球集训队,因为她强劲而精准的扣杀,得到了“铁榔头”的绰号。

1981年11月16日,在那个依靠体育精神鼓舞全民族士气的年代,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在黑白电视上播放。

举国等待中国女排和东道主日本的尖峰对决。

在决胜的关键时刻,铁榔头一记果断的扣杀,让中国女排以3:2艰难获胜,首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天安门广场前聚集了彻夜的欢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中国女排收到的各种祝贺纪念品中,有3000多件都是送给郎平的,她那振奋人心的扣杀姿势还被印在了邮票上。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国女排一路开挂,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在郎平的带领下,开启了中国女排的“黄金时代”。

“铁榔头”的故事,流传在大街小巷。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1986年,创造了如此辉煌成绩的郎平,退役了。运动员无奈在黄金年龄退役,大多是因为伤病。

长期的扣杀和激烈拦网,致使郎平在25岁时,膝盖的磨损就达到了70多岁老人的程度。

多次接受膝盖手术,再也不能激烈运动,这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郎平明白,自己不是当官的料。所以她把自己打碎,回炉重塑,因伤退役后,她进入北师大学习英语。

郎平下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心:“我要自费去美国学习体育管理!”

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最佳人选

1987年,郎平拿到了公派自费的美国签证,意味着什么呢?

她不能工作。

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郎平,借住在朋友家,一切靠朋友接济。

从少年时期就生活在国家队里,生活上一切都有人照料,到了这里,落差立刻显现。

郎平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照顾自己。世界冠军的荣耀,被钱卡住了。

两年后,她不得不踏上去意大利摩德纳打球的道路。

在当地俱乐部打球的郎平,不再是世界冠军,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打工者。

除了经济压力和难吃的饭菜,最让郎平感到委屈的,却是年轻队友们的排挤和教练的指责。

在这里,世界冠军的光环,并没有赢得队友和教练的认可和尊重。

郎平咬牙托朋友寄来了最好的止痛药,给原本就伤痕累累的自己,加大了训练强度。

即使是比赛前夕,郎平的腰部肌肉拉伤,她也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作为首发阵容,郎平全场用一条腿做支撑,奋力扑救每一个球,最终以3:0赢得了首场胜利。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队友们心服口服

,在这样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中,郎平功不可没。

1990年,郎平所在的摩德纳队,奇迹般地夺取了意大利杯赛的冠军。

后来由于俱乐部经营不善,郎平被迫回到美国,继续完成学业,同时还担任新墨西哥州大学女子排球队的教练。

自从1986年郎平等主力球员退役后,中国女排的成绩就一路下滑。

郎平虽然人在美国,但是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女排。1994年,郎平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排球世锦赛。

她惊讶地发现,中国女排居然沦落为一支二流球队。

迫于舆论和11名队员的压力,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栗晓峰被迫,递交了辞呈。

世界杯迫在眉睫,主教练却没了。国家体委领导立即想到了一个人:郎平!

与女儿的冷战:人到中年的痛苦转型

在去美国留学之前,郎平就与白帆结婚了。婚后两人一起赴美国留学。

1992年,女儿白浪出生。在白浪一岁之前,得到了妈妈的细心照料。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后来郎平复出,担任了日本八佰伴全明星队的主教练。年薪是20万美金

看到中国女排1994年世锦赛上的表现后,郎平就暗自下定决心,“只要祖国需要我,我一定回去!”

因此当国家体委球类司司长,给郎平发去了一封电传:“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郎平立刻做了一个决定——和八佰伴毁约。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毁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毁约金,郎平出不起,国家体委出不起,郎平只好辗转找到了香港企业家朱树豪。

他慷慨解囊,帮助郎平处理了毁约金,也帮国家度过了危机。

1995年,郎平终于可以回国任教了。

郎平为体育痴狂,白帆一心倾注于家庭,两人的关系岌岌可危。

但是郎平毅然决然,把女儿留在了美国,只身回国复命。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为了重振中国女排的雄风,在郎平的执教下,改变了训练方法和技术。

很多人质疑,郎平回国是为了钱,但是殊不知:

她放弃了20万美金年薪,换来的是回国500元的工资,连给女儿打越洋电话都不够!

郎平一心扑在体育事业上,女儿白浪眼中的妈妈是个女强人,但是她不喜欢这样的妈妈,她想要陪伴。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牺牲掉和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郎平回国后的这一年间,就和白帆离婚了。

离婚时,女儿白浪只有3岁。

面对统治90年代排坛的八连冠古巴,郎平就这样艰难地带着中国女排,一点点往上爬。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1999年,摘取了世界最佳教练员奖的郎平,在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强队之际,请辞主教练。

因为此时的她,长期劳损积压,身体已经完全支撑不住了。

当郎平在告别会上把象征帅印的排球,交给下一任主帅时,泪流满面。

同年,郎平回到了美国。郎平没想到,阔别9年后,会以主教练的身份,回到当初“打工”的俱乐部意大利摩德纳队。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2001年,摩德纳队,捧回渴望了27年的欧洲联赛冠军奖杯。郎平成为整个城市的英雄。

当地报纸用尽对她的赞美之词:郎平是中国的马拉多纳。

而对郎平而言,冠军背后,是人到中年的痛苦转型。

她觉得,英雄一生,却唯独愧对女儿。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郎平非凡的指导才能,获得的辉煌成绩,让她接到了美国排协的邀请——美国国家女排主教练。

此时的郎平,失眠症更加严重了。她面临着人生最艰难的抉择:

一方面,如果执教美国,就会离女儿更近,13岁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她已经会像个小大人一样,对自己说:

妈妈,你是大人了,更应该懂得照顾自己啊。

另一方面,奥运会在即,如果一旦接手美国女排,就势必会面临和中国女排对抗的尴尬局面。

一番挣扎后,出于对女儿的渴望,郎平答应了。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无可避免地相遇。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结果都知道了,美国女排以3:2战胜了中国女排。

这场比赛,让郎平背负了很多骂名。

很多人大骂:“郎平就是一个卖国贼。”他们还怀疑,郎平早已入籍美国。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但实际上,美国很希望郎平加入本国国籍。可是,郎平从未动过这个心思。

她只是因为自己职业教练的身份,才打破国籍界限,接受了这份工作。

出于一个体育人的专业精神,她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带领自己所在的队伍,攀上高峰。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美国女排能赢,恰恰是因为郎平作为中国人,展现出了超高水平的指导能力

“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我永远都是中国和中国女排的一份子。”


北京奥运会一战之后,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低谷期。

国家体育总局想了很多办法,也更换了3次主教练,但是都无济于事。

到底谁能执教中国女排?家喻户晓的铁榔头一直是众望所归。

与18年前郎平的“救火”不同,当时的中国女排需要的是一名世界级名帅,来重整旗鼓。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排管中心的领导潘志琛很明白,要想请郎平出山执教中国女排,比较艰难。

郎平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不会执教中国女排。因为不善攻心、性格刚直的郎平,顾虑很多。

中国排球想搞好,要男排女排一起抓,联赛要搞活,排球文化也要想办法深入人心。

加上郎平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几分隐忧。

上一次担任中国女排主帅时,年仅36岁的她就曾晕倒过两次。

更何况已经50多岁了,每一次拿到的体检报告都不合格。

这一副做了十多次手术的身体,随时有可能被累垮。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郎平总是调侃自己:“我都是个老太太了,就别惦记我了。”

潘志琛为了打消郎平以上的顾虑,刚入排球大门的他对排球做了很深入的调研,向郎平表示排管中心愿意帮她解决所有困难。

郎平感到这份“三顾茅庐”的诚意,沉甸甸的,已经无法将“拒绝”说出口。

她表示,需要征求家人的意见。

总被人惦记也是一种幸福

让郎平感到意外的是,家人出乎意料地表示全力支持。

姐姐说:“太多人惦记你了。人这一辈子啊,总被人惦记也是一种幸福。”

连80岁高龄的老母亲也说:“小平,你自己做决定吧,你做什么妈都支持你。”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就在这时,传来了一则令郎平悲痛万分的消息:昔日队友,南京军区少将陈招娣辞世。

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郎平还是抑制不住悲伤,坐在沙发上泪流满面。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不久前,身患癌症的陈招娣还出现在电视中,清瘦的她却很有精神。

她们对于女排的情感,是非常特殊的。老女排人打下的江山,如今处于低谷。

郎平打心眼里着急。获得了家人的支持,郎平选择了重新出山。她只有一个要求:

必须保证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话语权!

她说:“我也不会说还有多少个10年去干,但我希望把有限的时间都献给中国女排。“

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掌国家队帅印。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她把这些年在世界各国的积累的先进经验,循序渐进地融入到大刀阔斧的改革中。

郎平推出了“大国家队战略”,正因为她向体育总局提出的那个要求,才有了后来被发掘的朱婷、袁新月、张常宁等大批人才。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郎平上任后,更关注队员的个性发展,取消了半军事化的管理。

90后的姑娘们,被允许化妆打扮了,不仅变美了,在国际赛场上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郎平还从美国请来最专业的体能训练专家和伤病康复专家,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后方保障队伍

2014年9月,郎平率领全队备战亚洲杯,突然接到噩耗:父亲过世。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在父亲生病住院期间,郎平因为比赛身负重任,很少去探望父亲,小时候带她去体育馆看比赛的父亲走了,成为郎平一生的遗憾。

她一个人独自咀嚼所有的伤痛,把傲人的成绩单,交给了全国翘首以盼的人们:

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

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

父亲生前曾说:“郎平把一生都献给了排球。”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读懂了郎平,就读懂了中国女排

顶着巨大的压力,郎平始终不负众望。

她一直在中国体育界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一边创造,一边打破。

郎平正带领着女排姑娘们,从“铁榔头”转变成“狼图腾”,惊艳着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