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數據!社會“借錢”規模已超250萬億,這對市場意味什麼


央行最新數據!社會“借錢”規模已超250萬億,這對市場意味什麼


根據央行發佈的最新數據,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6.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量為5.0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億元。

兩者均創下歷史新高。

那什麼是社會融資規模?還有規模存量、增量又是什麼呢?

我想非專業人士,對這些高大上的專業名稱和數據是很難理解的,更談不上理解其背後對經濟和市場的具體意義了。


央行最新數據!社會“借錢”規模已超250萬億,這對市場意味什麼

注:2019年12月起,人民銀行進一步完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原有“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合併為“政府債券”指標。

上面是官方對社會融資規模的解釋,我知道放在這裡可能意義不大,所以為提高閱讀體驗,就用圖片形式展示了,有興趣的話可以仔細理解下。

下面,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大家講講什麼是社會融資規模(下面簡稱社融),社融對市場到底有何意義!

一、什麼是社融?

通俗的講,社融就是整個社會的“借錢”總量。

借錢的方式包括貸款、股票、債券。

以下是2020年1月社融構成的圖表,以及你平時在報告裡面看到的社融的定義。再看到這些詞語和表格的時候你就不用再有心理負擔,直接理解成整個社會新增的借錢總量,就行了。

央行最新數據!社會“借錢”規模已超250萬億,這對市場意味什麼


在這張圖上你還會發現一個突出的數據,在社融總額構成中,人民幣貸款獨佔鰲頭,佔了整個社融的62%。

換句話說,股市、債市,你平時聽它們嚷得很熱鬧,其實在目前中國經濟中的位置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重要。這個比例也反映了你平時在媒體上經常聽說的一句話:我們國家是一個以間接融資,也就是銀行貸款為主的市場。

二、社融對宏觀經濟的“指向性”作用

現在你知道社融就是整個社會“借錢”的總量,很自然就能理解為什麼它對宏觀經濟有這麼大的“指向性”作用了。

邏輯很簡單:

全社會新增借錢的總量反映的是什麼呢?是這段時間裡大家投資和消費的慾望。不管是擴大再生產,或者像車子、房子這種大宗消費,都需要依靠借錢才能實現。

所以一段時間裡,如果大家都不願意再借錢了,甚至還掉一些以前借的錢,那意味著什麼呢?肯定意味著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是比較悲觀的,我們又怕投資折本,又要儲糧過冬,所以反映在社會融資總額上就是增速很低,有時候甚至為負。

你沒有投資,沒有消費,很快就會反映在比如GDP這種經濟總量上了,經濟就會出現疲軟或者下滑。

所以社融和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速是呈現出高度的相關性的,而且還有很強的預測性

如果一段時間裡社融特別持續穩定地增長,你基本就可以判斷這段時期的經濟向好。反之,社融持續下滑,就意味著經濟偏冷。如果社融出現突然的下跌或者上漲,就意味著出現了某個特別重大的正向或者負向衝擊。


央行最新數據!社會“借錢”規模已超250萬億,這對市場意味什麼


舉個例子:

2016年的3月到2017年的8月,中國社融是連續18個月保持15%以上的增速。這期間,GDP的增速大概在6.7%到6.8%之間,就被稱為這幾年的經濟小陽春;到了2018年的下半年,社融增速在10%左右徘徊,大家感覺經濟寒氣逼人。

2008年的6月,社融增速是從21.5%,一下就下降到18%,這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了突然的負向衝擊。

而且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美國的社融和GDP增長的相關性也差不多高達27%。

所以簡單地說,社融的增速反應了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是社會消費投資慾望的數字表達,所以也可以看做是最重要的經濟冷熱晴雨表之一。

三、社融和貨幣政策、資產價格之間的較量

這個較量分兩個過程:

過程一:社融與貨幣政策

因為社融是經濟的晴雨表,而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維持經濟的平穩增長。

我們經常會在政府報告裡看到這樣的句子,要維持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要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或者說要保持社會融資規模的合理增長。

接下來作為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抓手,貨幣政策會根據社融的數據進行動態調整。只要社融數據持續地向下,貨幣政策就會偏寬鬆,就放點資金到市場上進行刺激。反之如果社融數據是持續向上的,貨幣政策就會保持謹慎,因為你要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經濟過熱。


央行最新數據!社會“借錢”規模已超250萬億,這對市場意味什麼


過程二:貨幣政策與金融市場預期

貨幣政策會影響市面上資金水量的充足度,進而影響大家投資消費的能力。作為預先反應的金融市場價格,當然就會率先作出反應。

社融數據不好,聰明的機構投資者反而會預期貨幣政策要放寬鬆一點,他們就會立馬入場,大量的資金湧入,就會使得市場預期變熱,資產價格上漲。

反過來,社融數據要偏樂觀,投資者們就預期貨幣政策會偏緊張,很多短期的投資資金就會馬上離場,資金的流出會使得資產價格下跌。

疫情後的這波股市上漲,很大程度也是市場對2月社融數據不太樂觀的提前事先反應,預期貨幣政策會更加寬鬆。近期央行“降息降準”動作頻繁,對此也是一個印證。

說到這裡的時候,你已經明白了社會融資總額這個宏觀指標對股市的影響路徑。


央行最新數據!社會“借錢”規模已超250萬億,這對市場意味什麼


四、還有三點值得大家注意

第一點,社融不是唯一的指標,像CPI、PPI等價格指標,還有工業增加值等利潤指標,都對我們的市場和政策有重要影響。但是在預測度和先行性上,社融確實有不可比擬的重要性。

第二點,市場和央行對社融數字的解讀不一定是正確的,很多時候政策和市場都可能出錯。但是從短期資金博弈的角度來看,對不對沒有那麼要緊,要緊的是市場上大家怎麼想。

第三點,在社融數據公佈的同時,央行還發布的另外一個重要數據:“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2.31萬億元,同比增長8.4%”。貨幣餘額突破200萬億大關,弄清楚這些“錢”去哪裡了,對我們理解經濟和市場仍有較大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