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懂事點?”

我希望我不能。


“你能不能懂事點?”


我有個弟弟,是父母眼中不懂事的孩子。


他才初中就開始把遊戲當成生活,把夜店當成自己第二個家,把熬夜當作早餐。


所以父母對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能不能懂事點?”


而弟弟反駁最多的一句話也是:“你們能不能考慮一下我的感受呀,有沒有問過我喜歡做什麼?”


每次看著他們爭吵我都靜靜地坐在那裡,思考著為什麼孩子要順從父母的意願,而父母又是為什麼讓孩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孩子。


想了很久很久,我得到的答案是:弟弟為了自己好,父母為了孩子好。


我理解弟弟因為年輕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畢竟他有資本活成理想的自己。


我也能理解父母為什麼要苛刻地要求弟弟,他們也只是想孩子能少走點彎路,未來能成為棟樑。


但我就是不理解,為什麼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良心用苦,為什麼父母不能理解孩子追求快樂的方式呢。


“你能不能懂事點?”


我想是“懂事”切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吧。


因為“懂事”的本質就是,希望某些人可以順從自己所期待的方向發展而已。


而一旦不順從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展,就被認作“不懂事”,後果就是譴責。


所以弟弟和父母都希望彼此能順從自己的意向去發展,而彼此都不能理解彼此的苦處,就順其自然地誕生了很多矛盾。


其實對於父母而言,希望弟弟懂事無非就是好好上學專心讀書,有時間幫家裡打掃下衛生,僅此而已。


但對於成年人而言,所謂的懂事就是多賺點錢減輕家庭負擔,照顧父母身體和感受,甚至拿出時間去陪伴。


所以我挺羨慕弟弟的,畢竟他這個年紀有不懂事的資格,可像我一樣的成年人卻沒有不懂事的理由。


或許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很難做到百分百的懂事吧,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理由也不會甘心成為別人理想中的樣子而剋制自己原有的樣子。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懂事所付出的代價是自我背叛。


“你能不能懂事點?”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個不懂事的孩子,畢竟不懂事多多少少都能收穫點快樂。


記得新聞報道過一個香港女子在澳洲街頭賣畫,是因為喜歡和自由。


她住著一個不大不小的房子,過著不貧也不富的生活。


每天睡醒吃著自己做的早餐去街頭畫畫,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而有著不同的感想。


畫到夕陽西下就收拾東西回家,吃著自己做的飯看著背後萬家燈火,樂此不疲。


像她一樣可以無憂無慮地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選擇過自己嚮往的生活,應該是每個“懂事”的人的奢望吧。


畢竟每個人長大後或多或少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負擔,並不能自私到只考慮自己的感受而放棄重要的人。


其實說這麼多,不是慫恿你們違背父母的意願做個不懂事卻開心的孩子。


而是希望你們能讓父母去接受你是個不怎麼懂事的孩子,因為你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快樂。


最後希望你們在情有可原的情況下,可以不那麼懂事。


“你能不能懂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