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在今年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由昆汀導演的《好萊塢往事》獲得了“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這部電影雖然在國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了一些負面聲音,但我們依舊要承認,昆汀是影壇中不可多得的鬼才導演。

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有人曾開玩笑說,昆汀電影三要素是“話嘮,血漿,BGM”,而昆汀電影中的音樂,絕對是亮點中的亮點。

昆汀曾說,在創作劇本時經常是先有的某段旋律或某首歌,才有劇情,而昆汀本人是個超級樂迷,觀眾會很少在昆汀的電影中看到專業配樂師,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在電影配樂中的“拿來主義者”。

並沒有上過電影學院受過專業訓練的他,都是靠不斷看電影去學習積累,電影本身就是他的電影學院,而他聽過的歌曲就像是一所龐大的資料庫,在他需要的時候隨時從裡面調取。

《低俗小說》的復古音樂魅力

《低俗小說》是昆汀執導生涯的第二部作品,而正是這部作品讓他名聲大噪,並獲得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電影的開篇伴隨著強勁有力的背景音樂《Miserlou》,這首歌誕生於六十年代的“衝浪搖滾吉他之王”Dick Dale之手。

Dick Dale 1937年生於美國波士頓,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他和他的樂隊就已經小有名氣,而且作為一名左撇子吉他手,這無疑增加了演奏難度,同時也讓他的演奏風格不同尋常。

在1962年面世的歌曲《Miserlou》中,Dick Dale借用了傳統希臘民謠的一段旋律,加上失真效果,開創出一種獨特的音樂風格。而Dick Dale被廣大樂迷所熟知,昆汀功不可沒,在《低俗小說》中出現的這首歌曲給無數觀影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昆汀非常鍾情於上個世界60至80年代的歌曲,他也十分擅長將那些快要被人遺忘的蒙塵的歌曲拿出來,重新讓其煥發光彩,甚至有很多人對這些歌手和歌曲的瞭解都是通過昆汀的電影才知道的。

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電影中,有一段影史上非常經典的“扭扭舞”,約翰·屈伏塔和烏瑪·瑟曼的這段演繹成為很多人競相模仿的橋段,比如周星馳在《百變星君》中的致敬,也頗有味道。

而這首背景音樂《You Never Can Tell》則是來自大名鼎鼎的Chuck Berry之手。

Chuck Berry是美國黑人音樂家,他是搖滾樂發展史上最有影響的藝人之一,他的吉他演奏風格鮮明,作品融合了布魯斯與鄉村音樂的元素,很多後起的藝人,特別是海灘男孩、披頭士和滾石樂隊,都翻唱他的歌曲,模仿他的吉他演奏風格。他是早期最偉大的作曲者,對搖滾樂特有曲調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也是最偉大的吉他作曲兼演奏者之一。

可能對於如今的80、90、00後,Chuck Berry是一個很遙遠的劃時代人物,而昆汀對於音樂的敏銳嗅覺,將一些離我們很遙遠的音樂和音樂人重新挖掘出來,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讓我們重溫幾十年前的音樂,而這些音樂和他的電影更是相互輝映。

《殺死比爾》音樂的大膽與獨特

2003年,昆汀自編自導了動作驚悚犯罪電影《殺死比爾》,這部電影中有太多的經典場面,而毫無例外的是,我們在回憶起這些名場面時,總忘不了那些出彩的背景音樂。

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記得由劉玉玲扮演的石井御蓮在長廊上走過的場景,慢動作鏡頭搭配這首《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氣場全開。


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這首曲子原為日本知名音樂人布袋寅泰所彈奏,在無數電影中被使用,雖然昆汀不是最早在電影中使用這首歌的人,但他是真正將這首歌曲發揚光大被影迷們所知曉的人。在電影中,其實佈景、服飾都是更偏東方的,尤其是石井御蓮穿著一身和服、踩著木屐走在長廊上的場景,一般人面對這種場景時,第一反應可能也是選取和主人公、畫面風格更搭配的歌曲,而昆汀反其道行之,用了一首及其現代的、一聽就非常具有戰鬥力的風格與之相搭,不僅不違和反而更使主人公氣場全開更具魄力,這種大膽的使用不得不令人稱奇。

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而更令人叫絕的是最後新娘和石井御蓮在雪地的終極決鬥,日本刀、日式庭院、逐鹿、流水、和服,這一切充滿日本特色的場景,昆汀依舊沒有使用半段和風音樂,居然用了一首充滿拉丁和弗朗明哥氣息的《Don't Let Me Be Misunderstood》,這一暴力血腥的場景在音樂的搭配下充滿了律動和別樣的美感。

這首歌原本為美國著名靈魂樂歌手Nina Simone首唱,1965年英國著名搖滾樂隊The Animals翻唱,改編為布魯斯搖滾版,1977年Santa Esmeralda改編為拉丁&弗拉明戈版本,而昆汀使用的正是這一版,他不同尋常的選樂將他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發揮到最大值。


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很多人在討論起昆汀的時候,總是驚訝於他非比常人的才華,他從最早自己寫劇本、當編劇做起,便初露頭角,凡是看過他劇本的人無不稱奇,說自己從沒有看過這麼有趣的劇本,甚至拿到手裡都要看好幾遍才解癮,而從未接受過專業電影教學的昆汀,從編劇一步步開始,實現了他的電影夢。


不會用音樂的導演不是好導演——“鬼才”導演昆汀的拿來主義


我們在看到一個人的天賦、才華時,可能往往會忽略一個人背後的艱苦付出和努力,忽略了他看了無數部電影從中學習各種拍攝技巧,忽略了他對音樂的狂熱不斷收集唱片不斷聽歌,而事實證明,他所做的這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我們總講究一個詞叫“厚積薄發”,這些所學、積累的素材,總有一天都會派上用場,如同昆汀,大家總感慨他的腦子就是一個天然曲庫,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就迸發了靈感和旋律,而這些靈思和他的畫面總是能配合得天衣無縫,令人嘖嘖稱奇。

這所謂的“拿來主義“,也是昆汀不斷努力和積累的最佳成果,和他獨具特色的個人電影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