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佈2019年教育“成績單”

河南省教育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一手牽兩頭”,在抓好全省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安排部署新一年的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工作。2月21日,2020年度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在全國、全省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此次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召開。會議省主會場設在省直機關綜合辦公樓,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教育局和各省屬高校分別設分會場。會上,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回顧了2019年河南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安排部署2020年全省教育重點工作,同時對教育系統疫情防控進行再安排、再部署。省教育廳副廳長刁玉華主持會議。


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領導班子成員,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負責同志,教育廳機關各處室、駐廳紀檢組主要負責同志,駐鄭廳直屬單位(學校)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等在主會場參加會議。省轄市教育局班子成員,省直管縣(市)教育局主要負責同志,各地市所屬高校書記和校(院)長,駐地民辦高校書記和校(院)長等,以及各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在分會場參加會議。

河南省公佈2019年教育“成績單”

2019年是河南教育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省教育大會勝利召開,做出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的重大部署。我省教育人口占全國十分之一,對全國教育現代化大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我省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的開局之年,這些都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河南省公佈2019年教育“成績單”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回顧了2019年河南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安排部署2020年全省教育重點工作

河南省公佈2019年教育“成績單”

省教育廳副廳長刁玉華主持會議


2019年河南教育“成績單”發佈:發展態勢良好、亮點紛呈


教育投入

全年教育支出增速高於全省GDP和財政收入增速


在政府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各階段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均實現增長,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達1817.8億元,同比增長9.2%,高於全省GDP和財政收入增速。


成本分擔機制進一步完善,政策引領和財政槓桿撬動作用進一步強化,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助學興教。


基礎教育

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108所,大班額持續“消腫”


紮實推進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108所,新增學位14.3萬個。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95.45%、91.61%,超大班額和大班額比例持續下降,新增20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新建、改擴建9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認真做好特殊群體兒童就學工作,治理取締校外非法培訓機構4904所。


職業教育

一所職業院校跨入國家重點建設的10所世界一流職業院校行列


著力推動重大政策落地,出臺了《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6所學校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9所學校被認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學校”,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跨入國家重點建設的10所世界一流職業院校行列,我省被批准試點建設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高職單招平穩有序,擴招任務超額完成。


高等教育

啟動實施特色骨幹大學和學科建設


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各新增1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啟動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計劃,109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啟動實施特色骨幹大學和學科建設。高校獲批國家自然和社科基金1032項,佔全省95%以上。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82.62%,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教育改革

實行職稱自主評聘、啟動員額制試點


堅持支持和規範並舉,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103所高校實行職稱自主評聘,10所高校啟動了員額制試點。啟動職業教育“1+X”證書試點,全國首家職業能力重構研究中心落戶河南。紮實開展對剛果(布)教育援助,全省第一所獨立設置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鄭州亞歐交通職業學院正式招生。新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30個,境外辦學機構3所,海外孔子學院(課堂)2所。來豫留學生規模達到7761人,河南教育影響力持續增強。


做好高校招生就業工作,本專科錄取率達85.55%,招生專項計劃錄取農村貧困地區考生10458人,再創歷史新高。


教師隊伍

著力解決編制、職稱、工資、待遇、住房保障等問題


下大力氣解決教師編制、職稱、工資、待遇、住房保障等一系列長期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實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提標擴面”、調整班主任津貼標準、設立地方教齡津貼等“一補兩貼”政策,農村教師年平均工資增長1萬元左右,其中村教學點增長1.5萬元左右;啟動農村教師住房和週轉宿舍建設,為農村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開通綠色通道。以李芳為原型的音畫劇詩《星空》赴教育部和北京師範大學演出,在全國樹起了師德師風建設的河南品牌。我們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培訓,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進一步提升,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加強。


2020年全省教育發展藍圖繪出,將幹這些大事


學前和義務教育

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年底前消除超大班


2020年,我省繼續深入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強城鎮小區配套園建設和無證園治理,多渠道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切實提高保教水平。


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統籌做好義務教育學校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努力化解城鎮學校大班額,確保年底前消除超大班。鼓勵具備條件的市縣開展中小學生午餐供應和課後延時免費託管,減輕學生家長負擔。


高等教育

做好新增學位授權審核,設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課題


2020年,我省將通過新設高等院校、興辦產業學院及引進國內外名校來豫辦學等多種方式,持續擴大高等教育規模。


2020年,我省將加快組織實施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和特色骨幹學科建設計劃。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推動一批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一流本科專業和課程等一流本科建設項目,加快新農科、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打好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


全力推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確保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做好新增學位授權審核工作,確保增列一批新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授權點。繼續實施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啟動實施河南省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


優化教育區域佈局。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需要,優先在沿黃區域佈局一批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在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專業和課程“雙萬計劃”等工作中,重點向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傾斜。


提升科研支撐能力。設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課題。推進高校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建設。


職業教育

重點支持建設100所左右省級高水平職業院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


2020年,我省將組建河南省職業教育指導諮詢委員會。實施“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行動計劃”,重點支持建設100所左右省級高水平職業院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推動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到國家標準。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面向城鄉各類勞動者的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實施高職擴招行動,確保完成高職擴招任務。


特殊教育

不斷擴大殘疾人群體接受教育機會,推動特殊教育向“兩頭延伸”


繼續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督促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保障特殊群體平等接受教育。探索建立適齡殘疾兒童就學情況回訪和監測制度,努力為殘疾學生提供適宜的教育方式。不斷擴大殘疾人群體接受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機會,推動特殊教育向“兩頭延伸”。


招生改革

推進全省中招藝術考試試點工作,逐步建立“職教高考”制度


2020年,我省將繼續推進招生制度改革。加強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研究論證,著力增強科學性、可行性。紮實做好高職單招和擴招提質工作。制定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實施辦法,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推進全省中招藝術考試試點工作。


逐步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招生考試辦法,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人事制度改革

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推進省屬高等院校員額制管理試點


2020年,我省將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編制及崗位管理制度,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進一步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加強工作指導和監管服務。修改完善中小學職稱評審條件。規範教育行政審批,提供優質便民服務。加快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研究制定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的指導意見。加快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紮實推進河南大學等10所省屬高等院校員額制管理試點工作。


教師待遇

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逐步提高,完成新建農村教師週轉宿舍8000套


督促各地加大經費保障力度,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逐步提高。健全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在核定教師績效工資總量,要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的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確保鄉村教師實際工資收入不低於同等條件縣鎮教師。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完成新建農村教師週轉宿舍8000套,指導督促各地開展農村教師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加大督查力度,確保教師生活補助、地方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等政策落實。


經費保障

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提高師範生生均財政撥款標準


加強動態監測,建立約談制度,確保實現 “兩個只增不減”,努力實現公共財政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只增不減。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提高師範生生均財政撥款標準、確保高職擴招後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不低於12000元。完成高等學校學費標準調整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