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01

“丁克”這個詞來源於歐美國家,指的是夫妻間結婚後,選擇一輩子不生育孩子。丁克文化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傳入中國,並且影響了一部分中國人。

雖然當時對丁克的質疑聲很高,但是我國仍然有一部分人選擇成為“丁克一族”。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國第一批選擇丁克的人,也到了已經退休的年齡。如今的他們過得如何?是為自己當初的選擇感到慶幸,還是會自己年少的衝動決定感到後悔?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我有幸結識過幾對丁克夫婦,看看他們如今的生活過得如何?

第一對夫婦

這對夫婦是我鄰居的王阿姨,王阿姨已經和老伴退休幾年了,年輕時王阿姨是企業高管,老伴是大學教師。所以兩人在年輕時積累了不少財富,退休後退休金也有不少。完全能滿足兩人的養老生活。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談及他們選擇成為丁克一族的原因,王阿姨說是因為自己和愛人對小孩沒有喜愛這種情感,並且他們也沒有傳宗接代這類思想。在王阿姨沒結婚之前其實就有了成為丁克的打算,但是當時這種思想並不被大眾所接受,有幾段戀情,最終都因為王阿姨表達了自己婚後不要孩子的想法之後,而不了了之。直到遇到了如今的愛人,兩人選擇成為丁克的觀念不謀而合,並且三觀,性格都很合拍。所以相處半年,兩人就選擇了步入婚姻殿堂。

成為丁克首先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父母那一關,但是王阿姨夫婦卻從來沒有過這個過程。雖然雙方的父母最初面對子女要成為丁克的決定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還是希望子女能有個兒子。但是勸說幾次無果之後,也表示可以接受兩人的決定。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雙方父母都是高知識分子,理解成年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和獨立的人格,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所以他們在之後的生活也沒有干涉子女的決定。

談到是否因為沒有孩子感到後悔時,王阿姨夫婦都明確表示不後悔。雖然如今看到別人兒孫滿堂,偶爾還是會羨慕。但是丁克也有諸多好處,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沒有孩子的人生,選擇餘地要大得多,在年輕時,自己和愛人週末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而且有更多的時間提高自己,更多的時間看書,把金錢和精力花費在自己身上。因為沒有了孩子,所以兩人也少了很多矛盾。大多數時間兩人都是呆在一起,風風雨雨幾十年,兩人共同陪伴,彼此成長。如今年老退休,兩人依然很相愛。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第二對夫婦

劉阿姨也是丁克的一員,目前已經和愛人結婚27年。選擇丁克,劉阿姨說不後悔,但是真的會遺憾。沒有孩子,雖然和愛人一直很相愛,但家庭若是沒有孩子,似乎總覺得有些不完整。平時看到朋友圈有人曬自己的孩子,孫子,總覺得還是很羨慕。

選擇丁克其實也是出於無奈,愛人是自己的初戀。第一次懷孕是在大學,因為兩人都還沒畢業,所以孩子被迫打掉。第二次懷孕在大學畢業2年的時候,那時候兩人還沒結婚,都各自在事業上奮鬥。覺得自己年輕,還沒玩夠,懷孕以後天天愁眉苦臉的,後來這孩子就沒要。後來結婚後再想要孩子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懷不上了。嘗試了很多方法,都沒辦法懷上孩子。

劉阿姨的老公是個挺隨和的人,雖然自己很喜歡小孩子。但是現在已經沒辦法要孩子,那就不要孩子,兩個人的二人世界也同樣很好。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選擇成為了丁克家庭,也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浪漫瀟灑,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不得不承受丁克生活也有一定的好處。一方面你可以全身心將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不會有太多顧慮。所以一般丁克家庭在事業方面的發展都還不錯。另外就是日子過得比較悠閒,想做什麼就直接去做,不會考慮太多。

關於晚年生活,自己當然也考慮過,所以年輕時一直在奮鬥,所以在經濟方面不用擔心。不過孤獨是肯定的,萬一身邊人走了一個,那日子應該挺難過的。

從這些丁克族的說法,可以看出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都還不錯。至少是在經濟方面不用太擔心。自古以來我國的傳統文化就是提倡傳宗接代、兒孫滿堂,選擇丁克在很多人看來是無法理解的。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選擇丁克一族呢?無非是以下這幾個原因。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1、更向往二人世界的夫妻生活

有的夫妻是真的不喜歡孩子,也從來不向往自己會變成父母這個角色。他們更向往夫妻間的二人世界,認為夫妻關係是大於親子關係的。而且不要孩子,夫妻兩個可以全身心地將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一般來說丁克一族在事業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在年輕時也能積累不少財富,在經濟方面都比較富足。經濟基礎是提高生活品質的前提,如果經濟能夠得到保障,那麼生活的幸福指數一定會更高。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2、沒把握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所謂生孩子,並不是單單生下來那麼簡單。把孩子生下來就意味著要對孩子負責任,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沒有辦法能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幸福快樂的孩子,不能永遠保護他不受身體和心理的傷害。對另一個人的人生負責這件事太嚴肅太沉重,在沒有確切的把握之前,他們認為自己是沒有資格做父母的。有的人覺得自己一生都沒有這樣的把握,所以寧可選擇不要孩子。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3、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原因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有正常生育的能力,有的夫妻有一方由於身體原因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有的家庭會選擇擇試管嬰兒,或者是領養孩子,但有的夫妻接受不了這樣的方式,索性就選擇成為丁克家庭。還有的夫妻選擇成為丁克,是因為女性對分娩生育具有恐懼感,

說生理原因,其實也就是夫妻中有一方或雙方不能生育的情況,有的家庭會選擇試管嬰兒,或者領養一個孩子,但是有的夫妻接受不了這樣的方式,於是就乾脆選擇不要小孩。就會選擇直接不要小孩。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退休,沒有孩子的晚年生活,過得如何

人生本來就是不停做選擇題,丁克只不過是人生眾多選擇題中的一道,相信成年人在做選擇之前都經過了慎重考慮,是儘自己能力謹慎做出對當時的自己來說最好的選擇。只要自己能夠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行。無所謂對與錯,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