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審計的“愛怨情仇”

王秋生,一個從豫東鄉村走出來的年輕審計人,微黑的臉龐、憨厚的笑容是他的標誌性名片,平日的最愛就是在電腦前倒騰他的寶貝數據和信息,可是一旦問起他與審計的那些“愛怨情仇”,他就會自動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

“愛”所以選擇

“秋生,幹了近8年的審計工作了,你後悔不?”這是同志們最常問的問題,“後悔個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是比什麼都強”這也是他永遠不變的回答。2011年,王秋生研究生畢業前,就成功簽約了某世界一流企業,待遇豐厚、發展空間大,本該是活脫脫的白領精英一枚。只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瞭解了國家審計,他就“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帶著對審計的這份“熱愛”,2012年,他有幸加入了國家審計的大軍,活脫脫成長為了一名審計健將。

“怨”只因不捨

“秋生,孩子都住院了你也不在身邊照護著,媳婦得多怨我們呀?為了我們,你現在必須去醫院”這是2018年夏季,同志們為“逼”王秋生去醫院下的最後“通牒”,此時正值審計項目的攻堅期,作為項目主審的他在距女兒千里之外的審計現場加班加點。當他匆匆趕到醫院的時候,妻子的眼淚淌了滿面,卻沒有說出半句埋怨的話語。他知道這眼淚中有對他和審計工作的“怨”,但更多的是對他與審計依依不捨的理解寬容和支持。

“情”總是難分

2018年,在某審計項目現場,晚飯時刻,事情的開局總是這樣的:“秋生,一起去吃飯吧,不要總是和電腦難捨難分”“我還不餓,你們先去,我隨後就到”,而事情的結局也總是這樣的:同事們吃過晚飯散步回來後,會議室的燈還是亮的,王秋生同志還在電腦前不停地敲打著鍵盤,電腦旁邊是已經空空如也的方便麵桶。情到深處別亦難,只因他對審計的用情至深。

“仇”只為擔當

2016年初,王秋生剛輪崗到金融審計處就被推薦參加署裡組織的金融審計項目,而在此之前,他較少接觸過金融審計項目,對與金融審計密切相關的大數據審計一知半解,此時的他白天忙工作,晚上自學金融和大數據審計至深夜,身邊的同事怕他身體吃不消,就勸他說“不著急,慢慢學,別把身體搞壞了”,他總是開玩笑地說“我與金融和大數據有仇,必須儘快拿下,要不然寢食難安”。

2012年進入審計署鄭州辦以來,王秋生先後在多個業務處室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始終堅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始終堅持對審計工作不拋棄、不放棄,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踐行著一名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2017年,他因連續三年考核優秀,被授予三等功,昔日的青蔥少年,已成長為信念堅定,業務精通的青年骨幹。(王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