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一懶漢農民,偶然偷聽到龍穴在處,下葬父親後成開國皇帝

要談到我國自古以來信奉的風水學,就有許多故事要講了。即便到了今天,也有許多富豪富商信奉風水一說,希望自己能財源廣進,於是多請一些風水學的專家和大師來為自己規劃地皮,新建樓盤。一些靈驗的事例也無聲地昭示著,原本“信則有不信則無”的風水好像真的很管用。

就比如說清朝的大貪官和珅,相傳他之所以能夠富可敵國、所有家當搜出來比國庫的存貨還多,是因為他將自己的宅邸修建在了龍脈上,吸收了天地之靈氣,所以才能夠讓自己的官場之路一路向上。還有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能夠從一介草民翻身成為皇帝,也有一部分將父親埋在了龍穴上的原因。

中原一懶漢農民,偶然偷聽到龍穴在處,下葬父親後成開國皇帝

風水學在古人們的眼中是相當受到重視的,這一點越是身份尊貴的人就越重視。說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不得不提到自古以來的歷代皇帝。皇帝一詞最早出自秦始皇,而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天子說”又十分注重皇室的血脈,故而歷代皇帝幾乎沒有誰是出身貧寒的,除了部分開國皇帝以外。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唐末年間的軼聞,誰又能想到堂堂一位開國皇帝,原來只是田間地頭的一名懶漢呢?

中原一懶漢農民,偶然偷聽到龍穴在處,下葬父親後成開國皇帝

王簡出生在河南許州,唐末年間的河南地方本就並不富裕,而王簡的祖輩數代又都是農民。雖然生活清貧,但好歹能吃飽肚子穿暖衣服。王簡的父輩忠厚守本,每天都勤快地下田務農 ,只不過他們家到了王簡這一代卻出了個懶漢。王簡覺得,自己壓根不是幹農活的料,或者說自己生來是個農民也太可惜了,而且農活每天又髒又累,只有白痴才願意做。

王簡在村裡是出了名的懶,曾經還因為在放牛的時候睡覺而跑丟了耕牛,得了父親的一通怒罵。鄉里鄰里還給王簡取了個綽號叫“懶毛”,除了懶之外,王簡的腋毛還要比一般人長很多,像鬍子一樣堆積在腋下,所以才得了這樣的外號。

父親平時倒也不指望王簡能夠勤快地做農活,平時都是自己一個人把活攬在身上。只不過有一天,父親突然告訴王簡,要把山裡的一塊好地給挖了。王簡心裡納悶,這可是父親費盡心思在山裡開闢出來的好地,一家人都指望這塊地吃飯呢,怎麼能說挖就挖了?父親怕不是年紀大了腦袋糊塗了吧?

中原一懶漢農民,偶然偷聽到龍穴在處,下葬父親後成開國皇帝

雖然百般不願意,但王簡還是扛著父親塞給他的鐵鍬上山去了。一路走走停停,王簡終於找到了父親的這塊地。想到父親最近身體越來越差,做農活也不利索了,總不能惹他老人家生氣,王簡還是準備就地開挖。但是挖了沒兩鍬,王簡就挖不動了,看著面前一大片一大片的泥土,瞬間喪失了幹活的動力。又想著偷懶的王簡於是把鐵鍬一扔,就地找了一塊舒服的草皮,倒在地上睡了過去。

這一睡就睡到了日落西山,忽然王簡聽到草叢中有響動,他一驚還以為是山上下來條大蟲,結果扒開草叢定睛一看,一個道士打扮的人舉著羅盤,一邊擺弄一邊驚歎:“這裡可是龍穴啊!葬在這的人的後代要出皇帝的!”只見這道士模樣的人找來根木棍、綁上一根顯眼的紅色布條,往這塊“風水寶地”一插當作記號,而後便離開了。

王簡起身看著這塊地,長久沒有看出個端倪。可是以種地為生的父親僅此一次破天荒要他挖地、道士樣的人也感嘆這塊地好。王簡還是留了個心眼,他上去把道士插的棍子一拔,放了塊自己撿的石頭,便揚長下山去了。

中原一懶漢農民,偶然偷聽到龍穴在處,下葬父親後成開國皇帝

幾天後,父親得知王簡沒有按他的要求挖地,氣得駕鶴西去。王簡想起自己在山上擺的那塊石頭,於是便把父親葬在了那塊地裡。沒過多久,忠武軍來鄉徵兵,正好把王簡徵去了軍隊。不想這王簡雖然做農活時常偷懶,但是打起仗來卻異常勇猛。

中原一懶漢農民,偶然偷聽到龍穴在處,下葬父親後成開國皇帝

王簡的勇猛也獲得了相應的升遷,一次唐僖宗遇難,王簡挺身相救,於是被同時封為了神策將軍與壁州刺史。一面當著將軍一面又有官做的王簡在蜀地坐享優渥,後來唐朝被朱溫所滅,朱溫欲降王簡,王簡非但不從,反而在成都自行稱帝,改國號為大蜀,而自己則是大蜀國的英武睿聖皇帝。只不過大蜀國在歷史上留存的時間不長,王簡晚年時為政昏庸、導致國家內亂,不久他所建立的大蜀國就傾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