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險公司靠譜嗎?理智投保需知道

在沒加入保險行業之前,如果讓我買保險,肯定會選擇像平安、太平等這種耳熟能詳的“大”保險公司,畢竟保障期限長,保費也不便宜。


事實上,我也確實在幾年前買了平安的重疾險,不過後來被我退掉,買了另一家雖然“小”,但更適合我的產品。


敢於承擔退保損失選擇這麼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認清了保險公司的安全性。


所以,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話題,小保險公司靠譜嗎?倒閉了怎麼辦?


小保險公司靠譜嗎?理智投保需知道

小保險公司靠譜媽?


本文將從安全機制與歷史案例兩方面來闡述。


安全機制

其實,由於保險具有作為社會穩定器的特殊功能,各個國家對保險公司的監管之嚴格,甚至超過銀行,而中國尤其嚴格,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立門檻高

想設立保險公司,不僅需要有雄厚的資本和實力,保險牌照的申請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保險公司背後的股東基本上是大型國企、財團,或是全球大型保險公司,實力都是槓槓的。


2.360度嚴格監管

不僅規定了保險公司需按比例儲存保證金、責任準備金以及公積金(利潤留存),還要求各保險公司將風險轉移給“再保險公司”。


此外,還有償付能力、資金運用的嚴格監管等等,就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具體內容。


3.責任兜底

這部分需要詳細說說,因為前面兩條我們大都很難理解和信服,而這條是最直接、也是存在很多誤導的地方。


首先

如果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嚴重不足,那麼會被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制指定接管,來引導保險公司恢復正常的經營能力。


新中國以來,幾家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在接管下,均恢復了正常的經營。


其次

萬一保險公司沒能在接管下恢復正常經營能力,倒閉了,且看《保險法》第92條規定: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管


轉讓或者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簡言之,即使保險公司破產,其保單也會被轉移到其他保險公司,保單利益繼續有效。


此外,對於接收人壽保單的保險公司,保險保障基金會救濟補貼這些公司,救濟比例如下:

(一) 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後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90%為限;

(二) 保單持有人為機構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後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80%為限。

注意,此處是對接收保單的保險公司救濟比例,並非保單持有人。


不管接收的保險公司收到保險保障基金多少救濟補貼,還是要保證客戶的全部保單利益


歷史案例

雖然前文簡述了我國保險公司的安全機制,但可能還是不夠直觀。所以,接下來補充聊聊那些被接管過的保險公司案例情況。


截止目前,我國共出現過4家保險公司被接管的案件,先從最近的說起吧!


安邦保險

2018年,曾經是我國保費收入排名第3的安邦保險由於其總經理吳小暉涉嫌經濟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訴,可能嚴重危及公司償付能力,中國保監會決定對安邦實施接管。


經過一年多的重組,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大家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依法受讓安邦的部分保險業務、資產和負債。


同時,安邦將全面履行原有保險合同義務,保單利益不受影響。


中華聯合財險

2007年,中華聯合財險因公司鉅額虧損和償付能力不足。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於2011年正式介入,持有中華聯合57.43%股份比例。2012年3月,保險保障基金注資60億,持股比例也由此前的57.43%變為91.49%。


隨後,中華保險進入了穩定發展期,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85.23%,在保監會最近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中獲得A類。保險保障基金也逐步將所持有中華保險的股權轉讓出去,“功成身退”,完全推出中華保險。


此次交易,保險保障基金盈利84億元。

請輸入標題

用定位可以調整標題的對齊方式


新華人壽

​2007年5月,保監會首次動用保險保障基金接管新華人壽股權。2009年11月,保險保障基金將這38.815%的股權整體轉讓給中央匯金公司(接手價5.99元/股,出售價8.7元/股,盈利12.5億元),完成了新華人壽風險處置任務。


接管結束後,2011年,新華人壽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步上市,成為國內第四家上市的保險公司,也是國內首家“A股+H股”同步上市的保險公司。


永安財產保險

1997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陝西省分行對永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永安)進行接管假。接管期滿後,恢復了正常經營能力,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決定接管終止。


寫在最後

“外行人看品牌,內行人看條款”,這句話在保險行業的確適用。


保險業關係到國計民生與社會的安定,無論是從安全機制還是歷史事實來看,我國保險都安全異常。


因此,選擇對的保險產品,遠比擔心產品的安全性要重要的多。祝願我們都能有一份科學合理的保障,無懼風險,直面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