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業賺錢-摘要3:少走彎路,實現主副業完美平衡


副業賺錢-摘要3:少走彎路,實現主副業完美平衡

21、講故事的能力是每個人都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每個人都應該學學如何講好故事。對於想要探索副業的你來說,一定要學會講具備“吸睛”效果的故事。關於提升我們講故事的能力有以下幾點建議:

•故事性文章,寫出身份認同感。身份認同感,是指我們本身具備的身份,吸引了和我們擁有同樣身份的人對自己的關注。如何寫出身份認同感?

  • 第一步:不用擔心自己出身普通,低起點才能帶來身份的普遍認同感。根據“二八法則”,這個世界上發展得好的人只有20%,甚至都不到20%,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
  • 第二步:羅列出自己所有的身份標籤,再一條條去做自我分析,看看什麼樣的身份能夠吸引到其他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
  • 第三步,有意識地為自己積累身份認同感的故事素材。

•故事性文案,把產品賣出好銷量

。把產品賣出好銷量的秘訣是:用真實故事告訴別人,正在銷售的產品的來龍去脈。

•故事性演講,講出個人影響力。大部分人喜歡聽的一類演講是既有乾貨,又有案例的這種類型。故事性演講有四個非常重要的點。但是前提是你講述的內容都要真實

  • 第一點:把故事講得具有畫面感,也就是要儘可能多地去描述帶有場景感的故事;
  • 第二點:配上相對應的PPT圖片;
  • 第三點:情感要充沛,聲音要自帶能量;
  • 第四點:結尾要昇華、提煉金句。

思考和踐行作業21:如果從你的身份裡延伸出一個故事來,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期待你書寫出屬於你自己的第一個故事。

22、第一效應:數字化百倍放大你的影響力。

“全平臺第一”“細分領域第一”“華北第一”“廣東第一”,當你真的拿到“第一”這個殊榮之後,不要浪費掉這個“第一”可能給你帶來的內部資源

“第一”的對內效應善於向平臺鏈接資源

  • 第一步,當你成為某個“第一”之後,這個平臺的內部員工一定是會注意到你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主動去跟他們進行鏈接。
  • 第二步,當他們有一些活動需要你配合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地響應和配合。
  • 第三步,當你發現這個平臺有一些不錯的機會的時候,可以主動去詢問自己能不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第一”的對外效應標籤營銷化,藉助平臺給你帶來的勢能

如果你想要

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探索自己的副業,在標籤化這件事情上,有三個點是一定要克服的。

  • 第一點是不敢對自己貼標籤。
  • 第二點是自身不具備標籤所對應的能力。我們也需要清晰地瞭解到,這個標籤所要求具備的能力有哪些。讓自己的實力跟得上這個標籤,才能對得起這個標籤。
  • 第三點是到處貼各種各樣的標籤,卻沒有一個能聚焦的標籤。如果我們每一次發力都是發散的,那我們的能力就真的很難聚焦了。

思考和踐行作業22:你的標籤裡面有沒有一個標籤是和一些平臺有聯繫的?如果有,可以深入研究這個平臺的特點,找到某個細分領域作為切入點,同時保持對一些新平臺的敏銳度。當你有了這樣一種意識之後,會更加有機會成為新平臺、新領域的第一名。

23、圈子影響力:如何鏈接高質量社群

如何定義一個高質量的社群

?一個社群是否高質量,並不是別人幫你決定的,而是我們自己的判斷標準,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社群標準

例:第一,這個社群是收費的;第二,這個社群有自己獨有的規則和運營方法;第三,這個社群的創始人是我認可和喜歡的;加入後還有第四點,這個社群能否給我帶來價值的提升,這個價值包括認知的刷新、技能的提升、人脈或者是資源的鏈接、紅利機遇的判斷、是否有可能和社群裡的人達成合作、創始人會不會持續有新的東西分享出來等等。

關於什麼才是高質量的社群,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標準,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也會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所以,在加入任何一個社群之前,養成一個習慣,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要從這個社群裡面得到什麼

多維度地從一個高端社群裡面去獲得價值

旁觀者角度有以下四點:

  • 第一,瞭解社群運營的方法,同時問自己哪些方法是自己在未來建立社群時用得上的。帶著這種解決問題的心態去學習,得到的答案會不一樣。
  • 第二,建立一份認知升級清單,將你在社群裡觀察到的所有能讓我們的認知得到升級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
  • 第三,建立一份人脈鏈接清單。不用急著添加群裡的人為好友,但是可以把想要進行鏈接的人脈納入清單裡,找一個最合適的機會去進行鏈接。
  • 第四,建立一份資源收集表。清晰地知道自己現階段的發展需要什麼資源,並且分析擁有這些資源的人需要什麼樣的幫助。看看自己是否有可以幫助對方的地方。

參與者角度

  • 第一,當你判斷這個社群的價值很高,那你一定要去參加線下的活動。只有線下活動,才能夠讓人跟人之間的關係走得更近,並且一個高端社群一定是會有線下活動的。
  • 第二,瞭解清楚整個社群的玩法,迅速判斷自己適合參加哪些環節。
  • 第三,申請成為社群的運營志願者。雖然成為社群的志願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很多參與我的社群志願者服務的人,不止一次跟我說,在志願服務社群中的收穫,比當旁觀者要多好多倍。

鏈接高質量社群的目的是達成合作。怎樣才能做到“達成合作”呢?

  • 付費的角度出發:在社群中找到你想要鏈接的人,進一步為對方付費,可能是他的書、他的產品、他的社群、他的課程,或者是一對一去約他的諮詢。
  • 協助合作角度出發:申請去成為你想要鏈接的人的助理,近距離和他一起工作。
  • 平等合作的角度出發:如果你有一些好的新的項目,認為能夠給對方帶來價值的,主動去進行鏈接和溝通。

思考和踐行作業23:結合本節第一個知識點提到的,設立一份屬於你自己的高端社群的標準,並且從目前正在參加的社群裡,挑一個作為接下來最重要的並且要深度參與的社群。

24、什麼情況下應該出書,出書有什麼作用?

普通人要出書,一般會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並且有一定的名氣,寫的文章還不錯,不需要付任何費用就可以直接出書。第二種:沒有粉絲基礎,沒有知名度,寫的文章一般,出版社編輯在跟你籤合同的時候,會對你有一些要求,一般要求你在書出版之後購買一定數量的樣書作為保本。

那麼出書對自己到底有什麼幫助呢?

  • 第一,新增作家的標籤,有利於個人背書,能擴大個人影響力。
  • 第二,因為購書的成本較低,讓用戶瞭解我們的門檻也大大降低。
  • 第三,寫書跟寫文章是不一樣的,寫書是整體結構的梳理,不僅需要你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也需要你有統籌全局的能力。寫完書之後,你對自身知識的梳理也會更上一層樓。

非科班出身,出書的內容構成四要素

  • 第一個要素,開頭一定要寫全新的內容。
  • 第二個要素,整本書要有詳細的框架和目錄,目錄中至少要有一級標題和二級標題,每個大的章節下面由3—8篇文章構成,這樣會讓人覺得,書的條理非常清晰。
  • 第三個要素,書的後記必須是新寫的內容,可以寫你最近的一些新動態,或者是一些新的計劃,讓大家對你有更多瞭解,以及對你未來的人生規劃有一些憧憬和期待。
  • 第四個要素,整本書的內容佔比構成可以參考:1/3為公眾號的文章,1/3為新寫的文章,另外1/3為自己課程的精華內容。

思考和踐行作業24:挑一本你讀過的最喜歡的書的結構去做研究,假設讓你也出一本類似的書,寫出你的大綱。

25、如何搭建副業蓄水池,讓自己有越來越多的副業收入。

在探索副業過程中,不要總喊著做減法,在你還沒有成功之前,你需要通過不斷做加法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出副業裡的主要營收項目。要儘量捨棄那種一對一銷售的副業,儘量選擇可以帶來大批量銷售的副業。

找出副業裡的主要營收項目有以下三步:

  • 第一步,先滿足副業收入渠道超過五個、副業收入破五萬這個前提條件,否則你還需要繼續努力;
  • 第二步,把所有的副業收入渠道羅列出來,算出每一份收入的日薪,比如做微商一個月的收入是1萬元,付出的時間是10天,那日薪就是1000元;
  • 第三步,按實際日薪排序,排名靠前的1—3個收入渠道,是你的主要營收項目。

思考和踐行作業25:盤點一下自己手上已經在進行的副業項目,哪些目前還是公益的,嘗試進行收費;哪些目前正在收費?怎樣把它升級成一份產品多次銷售的思維?

26、課程打造法:三個秘訣,打造屬於自己的爆款課程

•以內容質量為基礎打造爆款課程。如何才能打造出內容質量較好的爆款課程呢?

  • 第一個維度:內容的創新性。(擴展:為碎片化時間賦予一個概念,叫作“閉環”當我們用碎片化時間看完一篇文章,不要著急去看下一篇,而是應該花一點時間對剛剛看完的文章做1—3點的小結,這樣才會加深對剛剛看完的文章內容的理解。如果學習的內容都記不住,要產生效果是很難的。)
  • 第二個維度:內容的可執行性。方法可落地還不行,還需要簡單可執行。
  • 第三個維度:內容的知行合一。不要把自己做不到不相信的東西進行分享。
  • 第四個維度:內容的迭代。

•課程自帶宣傳屬性,才能成為爆款。

  • 第一個維度:課程文案的標題
  • 第二個維度:課程文案的內容
  • 第三個維度:課程文案的口碑

•講師講課風格,助力爆款課程。

  • 第一個維度:講課的能量感
  • 第二個維度:講課的構成三要素——理論、故事、方法
  • 第三個維度:講課過程收放自如

思考和踐行作業26:相信對本節內容感興趣的同學,一定有打造自己課程的計劃。請列一個清單,結合本節的內容,看看哪些點是你具備的,哪些點是你需要改進的,為你的課程做好充分的準備。

27、通過運營打造高價值付費社群,實現副業賺錢

高價值付費社群的四種定位:

  • 第一種是學習服務型社群
    。這一類型的課程屬於學習型課程,只要你認真學習過,效果都會很不錯。在這類社群中學習,你也需要做作業,在上課過程當中遇到一些難題可以在答疑環節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這種類型的社群通常是由課程加運營團隊提供服務構成的。
  • 第二種是沒有課程,以鏈接為主的高端社群。一般情況下,這樣的社群需要進行報名篩選。在這種類型的社群中,每個參與的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具備一定的人脈資源,所以每個人都是主角。大家互相鏈接之後,可以產生很多的交流和合作。
  • 第三種是行為養成的服務型社群。這種類型的社群主題會相對明確,比如說以寫作為主題。這種類型的社群需要有龐大的運營團隊來跟進,讓參加社群的學員能更好地堅持並養成對應的習慣。
  • 第四種是孵化類型的社群。現在很多人都想把自己打造成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但是沒有經驗,也沒有平臺。這種類型的社群需要有非常強的導師,並且具備孵化人才的能力,以及有相對應的運營人員來進行跟蹤。這種類型的社群需要的是導師+運營團隊。

高價值付費社群人員的構成。高價值付費社群還有一個名稱叫作“社交社群”,既然是社交社群,人的因素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在社交社群的構成要素裡,必不可少的四類人:

  • 第一類人是社群的創辦人物
  • 第二類人是社群的靈魂人物
  • 第三類人是社群的付費人物
  • 第四類人是社群的運營人員

高價值付費社群的常規運營套路

  • 第一個套路,為你的社群定一個“能量基調”。一個社群如果沒有規則的話,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有些人在群裡因為對某個觀點的看法不一致而發生爭執。整個社群的氣氛必須是正能量的,如果大家有一些不滿或者是抱怨,可以同運營人員進行私聊來解決,不要在群裡因為某件事情發生爭執。
  • 第二個套路,高端社群一般都會同步建立一個禁言群。社群還有個問題是,每天的信息都會特別多,所以建議大家同步建立一個“禁言群”專門用來發布公告。
  • 第三個套路,以時間為維度,設置運營的玩法。首先,關於每天應該做什麼,可以發起一個主題討論,我們把它叫作“每日一問”。其次,每週可以有一個學員困惑的診斷。同時,每週可以設定一些分享。最後,建議每月要有一個開營閉營的儀式,引導大家對自己整個月的學習情況進行一些覆盤,並做好下個月的計劃。

思考和踐行作業27:開啟副業的最大優點是,試錯成本真的比較低,如果你讀完本節內容有很大的收穫,建議你參考我所分享的社群類型,建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社群。

28、副業賺錢模式

  • 低門檻型副業。比如像點擊分銷鏈接銷售產品的。
  • 服務型副業。如果你具備一些技能,但是你不具備把這個技能設計成課程以及進行授課的能力,建議你可以從服務型副業做起。比如會製作PPT,就幫人做PPT等。
  • 平臺合作型副業。比如成為微商,給公眾號供稿等。
  • 專家型副業。如果你在職場工作已經超過五年,並且打算在一個行業或者是崗位上深耕下去,可以考慮做專家型副業。善於利用“第一效應:數字化百倍放大你的影響力”。
  • 自運營型副業。比如在微商或淘寶上銷售自己的產品而不是平臺的產品;打造自己的付費課程等。

思考和踐行作業28:選擇最適合你的副業賺錢方式,並列下具體可執行的行動計劃吧。

29、主副業如何才能實現完美平衡

盤點主業,藉助主業發展副業。

  • 主業的專業技能
  • 主業上的時間優勢
  • 主業上管理能力的優勢
  • 資源上的優勢

如何利用上班時間鍛鍊主副業都可以用得上的

通用能力

  • 第一步,找到自己主副業都能用得到的通用能力;
  • 第二步,利用上班空餘時間進行通用能力的鍛鍊;
  • 第三步,向公司的上司和老闆學習,讓自己具備比自己的崗位所要求的更高的能力。

把主業和副業都當成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人的能力都是在踐行的過程中提升的,在適應階段是最痛苦的,但如果你能將它當作一件普通的事來做,能接受這份痛苦,那麼,你就能處理好主副業之間的平衡。

思考和踐行作業29:如果讓你找出在你看來主副業都用得到的兩個技能,你覺得會是什麼技能?

30、變副業為主業的三個標準

主業已無任何可取之處。主業無任何可取之處的評判維度是什麼呢?

  • 第一個維度:主業完全佔據了所有的時間。
  • 第二個維度:你真的特別厭倦自己的工作。
  • 第三個維度:本來就已經有了跳槽的計劃。
  • 第四個維度:主業沒有任何提升的空間。
  • 第五個維度:你所在的公司知道你正在做副業這件事情,並且不同意。

長期穩定的副業收入。長期穩定的副業收入有以下兩個維度需要確認:

  • 第一個維度,確認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副業收入渠道,即使其中一個沒有穩定的收入,還會有其他的收入渠道。
  • 第二個維度,確認副業收入渠道里至少有一個是有固定收入的,比如每個月都會開訓練營課程,會有相對應的收入。

辭了主業後,副業收入會有明顯的提升

思考和踐行作業30:結合本節的第一個標準,確認自己的主業是否已經完全無可取之處。如果是,請有意識地減少花在主業上的時間,並且為自己的副業收入渠道的開拓制訂詳細的計劃。

31、避開做副業遇到的“坑”

  • 第一個“坑”:不要懼怕試錯,但要降低試錯成本YES。有一個概念叫作“最小可行性產品”,還有一本書叫作《精益創業》,無論是“最小可行性產品”還是“精益創業”,這兩個概念都告訴我們,在做副業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我們經營的產品還是推進的一個項目,都要在不斷測試的過程中進行優化,而不是想著一次性做到完美
  • 第二個“坑”:給自己的人生設限NO!。“能力無上限”是指當我們遇到一個機會,甚至是看到別人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去質疑他,而是也有試一試的心態。在試一試的過程中,極有可能就把這樣一件事情做好了。
  • 第三個“坑”:做事業沒有願景,甚至把賺錢作為創辦事業的唯一目標NO
    !什麼叫做事的願景呢?通俗地說,就是你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能夠切切實實給其他人帶來價值,能夠影響到其他人。
  • 第四個“坑”:事業版圖盲目擴大,能力跟不上野心。NO!路要一步一步走,飯也要一口一口吃
  • 第五個“坑”:不懂放權,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NO!如果你發現目前正在創業的項目,任何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你不是在創業,你頂多是一個個體戶
  • 第六個“坑”:單打獨鬥,缺乏合作精神NO!在創業的過程中,尤其是作為一個初級創業者,是非常需要跟外部的平臺以及其他創業者進行一些項目的合作的。
  • 第七個“坑”:停止學習,止步不前NO!越學習才會越謙卑
    ,只有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進而去補齊自己的不足。所以,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保持學習的節奏。

思考和踐行作業31:本節分享的七個“坑”,請一一對號入座,分析自己是否存在相應的問題。如果存在,你的思考是什麼?你的計劃會怎樣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