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清華教授揭露獲獎中的潛規則

作為國內一流大學,清華大學裡面藏龍臥虎。

校園中的優秀教授中,不乏一些有自強之精神、獨立之風骨的學者。

要說專業的城市規劃專家,尹稚可謂是當之無愧。


含蓄!清華教授揭露獲獎中的潛規則


這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教授、博導從上大學到工作就一直呆在清華園。

他19歲考進清華,在建築系建築專業學習。五年後,他本科畢業,還獲得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獎章。

24歲那年9月,他繼續埋頭學習,用心攻讀研究生,七年後從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畢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此時他年值31歲。

博士畢業後,他就留校工作,從34歲任副教授到37歲任教授再到39歲任博導,逐漸成為了建築學院的骨幹教授。期間,34時他還擔任建築與城市研究所副所長,36歲時擔任建築學院副院長,38歲任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48歲任城鄉生態規劃與綠色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含蓄!清華教授揭露獲獎中的潛規則

在清華,他一邊從事教學工作,一邊進行課題科研工作,還參與學院的管理與學科建設,後來還兼任了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等國家級學會要職。

尹教授長期從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不僅參與並主持了廣州、南京、北京中關村、天津、重慶、海口、南寧、桂林以及內蒙古、西藏地區等大量的城市規劃設計工作,還參與中國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發表了“論人居環境科學(學科群建設的方法論思維)”,提出了不少原創性的觀點,影響廣泛。

每一個項目課題,就是一次專業性的成就修煉。工作辛勤付出的同時,他自然也收穫了一些榮譽。

含蓄!清華教授揭露獲獎中的潛規則

其中,他32歲開始至36歲時參加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建築環境的保護與發展”(59238150號)的研究,任項目秘書、清華大學課題組秘書,清華大學子課題“空間發展專題”、“地方建築學專題”的研究負責人,項目總結報告的“空間發展專題”寫作組組長。在此過程中,他主持並參與江蘇省多個城市的城鄉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及總體規劃工作,主持並參與蘇南地區十餘項鄉鎮、村鎮規劃和舊城改造規劃,並有一些創新型成功和貢獻。正基於此,該項目由建設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成、以費孝通為組長的聯合專家組鑑定,鑑定意見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他40歲那年,該項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而他排名第8位60歲以下專家第1名,前7位均為院士和領導)。

此外,他主持的“以廣義建築學和人居環境學為指導,探索新時代建築教育”研究,榮獲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博士生指導教師,迄今為止,他已培養100多位優秀人才(博士後數人、博士、碩士研究生超100人),並多年來一直堅持上兩門基礎課,他曾獲得清華大學第八屆“良師益友”稱號。


含蓄!清華教授揭露獲獎中的潛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