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東信深讀:時間和複利成就了巴菲特


巴菲特股東信深讀:時間和複利成就了巴菲特


本週六,被人稱為“股神”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發佈了由沃倫·巴菲特署名的致股東信(以下簡稱:“致股東信”)。這也是該公司一年一度的致股東的信。其中,除了講到公司業績和前景以及巴菲特接班人等內容外,也涉及巴菲特及其黃金搭檔查理·芒格的經營理念乃至關於市場的看法,比如:“低利率時代有利於股票投資”等。因此,這份年度致股東函,不僅受到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的特別關注,也同樣受到全球投資界,乃至金融界的高度重視,甚至政府決策者也會從中獲取營養。

近年來,我國關注巴菲特及其旗下公司的人也越來越多。2015年5月2日,我去奧馬哈會晤巴菲特時,只有很少人參加的幾個中國代表團,前往出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大會。大會之後,巴菲特和芒格在209會議室專場會見中國代表團時,僅有20幾個中國人。而去年我國前往出席該公司股東大會的中國人,據說有上萬人。由於中國對巴菲特感興趣者之多,我還被上海第一財經電視臺約去分享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我相信絕大部分崇拜巴菲特的人,都是因為他有著不朽的投資業績,因而媒體普遍稱巴菲特為“股神”,因為他有著長盛不衰的投資記錄。

然而,今年,當你翻開致股東信時,你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2019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股賬面價值的增幅是11.0%,而他一直對標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增幅則高達31.5%,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跑輸了20.5個百分點,其業績不僅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亮麗,似乎有點兒“差”。

每逢這樣的時候,總有人會說:“巴菲特老了!” 也有國人會這樣嘲弄巴菲特:“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事實上,如果你深入瞭解巴菲特的投資業績和軌跡,你也會得出結論,彷彿巴菲特“一年不如一年”:1956年-1969年,即巴菲特合夥企業階段,其投資回報是28.8倍,在這個13年的時間段裡的年複合收益率為29.5%;在1956年-1998年的這個42年的時間段裡,巴菲特及其企業累計獲利24545.11倍,年複合收益率為27.2%;從1999年開始,其業績就不斷下滑,以致1999年-2010年這12年期間,其累計獲利2.53倍,年複合收益率為8.03%。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拉長期限來看,1965年至2018年期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8.7%,而在同一個時間段,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複合年增長率,僅有9.7%。再往後拉一年,即1965-2019年。在這個54年的時間段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0.3%,這就更加明顯地超過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0.0%;如果再從整體的增長率來看,1965-201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整體增長率是2744062%,即27440多倍,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為19784%,即接近200倍。

“因此,好的投資存在一個有利的複利因素。經過多年時間,除了支付給股東的股息外,一家穩健的工業企業資產的實際價值會以複利形式上不斷增長。”這就是巴菲特在今年致股東信中說的,是其致股東信所透露出的最重要的信息,也是他傾其畢生精力獻給投資事業的“葵花寶典”。

在金融市場上存在這麼一種說法:“世界上最強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複利!”

羅伯特·斯萊特在其所著《索羅斯傳》中比較了巴菲特和索羅斯:“他們的投資策略截然不同:巴菲特似乎更實際,他住在離華爾街很遠的地方(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他是一個保守的投資者,購買超級穩定的公司的股票,其中,包括可口可樂、迪士尼、美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並且,永遠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相反,喬治· 索羅斯是一個短期投資者,在金融市場的走向上,下著驚人的高額賭注。如果他認為自己的直覺是正確的,他會投更多的錢。索羅斯是一個冒險家。”

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風格的確完全不同,但是,如果要看索羅斯的業績,也只能長期地看,而不能僅看他某一年或某一個階段的業績,因為有幾個時間段索羅斯不僅沒有賺錢,反而產生鉅額虧損。

所以,《索羅斯傳》的作者也是從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來反映索羅斯的業績的:“如果某人在1969年索羅斯創立量子基金時,投資了10萬美元,然後將所得的紅利在投資,那麼,到1994年春,這個人的資產就是1300萬美元,平均年增長率為35%。”這就是複利的概念。

不過,複利是以時間為基礎的。要獲得複利,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所以,巴菲特的另一句名言是:“如果你不想為一隻股票持守10年,你甚至連10分鐘都不要考慮持有它。”

至此,我們應該完全明白,通過時間換取複利,就是巴菲特長期制勝的秘笈!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巴菲特公司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股時間最長的15家公司,為其貢獻了總市值2480億美元的財富。這部分公司超過10%股份的公司有4家,持股比例最大的是美國運通,比例18.7%;持股比例最小的是美國維薩,僅0.6%。而這些企業(股票)的購入成本為1103.4億美元,賬面盈利為1376.87億美元。按價值依次為蘋果、美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富國銀行、美國合眾銀行、摩根大通、穆迪、達美航空和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說:在投資時,“查理和我都沒有把這些股票當作是精心收集的潛力股。”換句話進行解讀,那就是這些公司當時看上去並不那麼性感,後來,卻因為通過長期持守所獲得的複利而超出了當時的預期。

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另一句話,也應證了這個秘笈:“回顧我不平坦的記錄,我得出結論,收購與婚姻類似:當然,是以一個快樂的婚禮開始。隨後,現實往往與婚前的預期不同。有時,這個新聯盟所帶來的幸福是任何一方都無法想象的。但是,在其他情況下,幻滅也是迅速的。把這些形象應用到企業收購上,我不得不說,通常是買家遭遇了令人不快的意外。在公司的‘求愛’過程中,很容易眼神恍惚。”巴菲特的言外之意是,投資、併購並不容易,不會總是成功的,不會每個項目都是成功的,巴菲特也沒有那麼“神機妙算”,只能通過時間用那些好的項目去抹平那些差的項目。

當然,對於巴菲特2019年的業績,還必須考慮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隨著財富的增長,資金量越來越大,相對應的項目越來越難找,投資回報相對縮小,也屬正常,尤其是某個特殊的年份。

總之,去年,巴菲特跑輸大盤;但是,過去的54年,巴菲特遠遠跑贏大盤。巴菲特是個馬拉松比賽冠軍,時間和複利成就了巴菲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