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戰,兩年終過一建!研究生畢業8年,娃2歲,8年沒有摸過書

先說下我的背景。某211/985畢業的理工女一枚,計算機專業,現座標江蘇。2018年,研究生畢業已8年,娃已2.5歲,8年時間沒有摸過書,考過試,更別提內容是非專業的機電。所以心裡害怕的考試一族可以放心,以我這樣的背景都可以一次通過,你作為年輕人或者本專業人員還害怕什麼呢?

寫在開頭

本來2018年有兩個目標,結果到年底的時候都沒有實現,有點喪氣。

於是,2019年我又給自己一年時間,也只有這一年時間,成敗在此,失敗了也不會再繼續。其中的一個目標就是一建機電實務,可以說是背水一戰。

好在,經過一年的努力,2019年12月24日,這兩個目標都有了好消息,實務118算是高分通過吧,雖然有好多人說今年放水,anyway,還是過了,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初始

講到我這個零基礎大齡女如何一次過二建,謝謝大家支持,若你還沒看,請先移步至:零基礎大齡女教你如何一次過一級建造師,計算機專業理工女一枚!講到我這個零基礎大齡女如何一次過二建,謝謝大家支持,若你還沒看,請先移步至

本篇主要講下如何兩年時間通過一建。

總體上,一建和二建比起來,除了多了一門經濟,實務的通過標準也是挺高的,總分160分,96分及格,沒有看過真題或者書本內容的人會覺得挺容易的啊,不就是60%及格嘛,但是書的內容大概有近500頁,每個小內容都有可能考到,所以一建實務,真的挺難。

再說下背景。2018年6月考完二建之後,我休息了一週,開始備戰2018年9月份的一建,所以自己對管理、法規和實務有了一定的瞭解,尤其是公共課,差別不是太大,而實務是增加了一些內容,或者一些標準有些改變,但是畢竟有重複到地方,所以一年內連續報考二建和一建安排起來還算合理。但是你要問我如果二建沒通過是否影響一建的報名或考試,我也不是太清楚。因為我個人沒這麼經歷過。

一建的報名時間大概在7月份,考試時間內是9月中旬,基本都是在9月15/16日,這個時間前後的週末。

具體到2018年,2018年7月10日開始報名,2018年9月15日 、9月16日考試。

考試科目為:

2018年9月15日 上午09:00-11:00 建設工程經濟 總分100分,60%及格

2018年9月15日 下午14:00-17:00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總分120分,60%及格

2018年9月16日 上午09:00-12:00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 總分120分,60%及格

2018年9月16日 下午14:00-18:00 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機電),60%及格

三門公共課

先說下我公共課的書,前面文章裡提到過,我2018年1月份買了一建的書,那時候買的其實是2017年的書,後來我也沒再買公共課的書,所以三門公共課我用的都是2017年的書

從2018年3月開始之後,一直忙於二建,而且每天的時間安排的很滿,所以考完二建之後,我休息了大概一週,大概從2018年6月15日左右開始著手一建。

背水一戰,兩年終過一建!研究生畢業8年,娃2歲,8年沒有摸過書

2018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我安排的是經濟。因為其他三門我都已經有了基礎,按照管理和法規的方法,1個月內將經濟處理完畢。經濟的課程我選的是劉戈老師的精講課程,大家推薦的,試聽之後覺得還蠻符合我對老師的要求的,課程內容講究方法,清晰,雖然嗓子有點點啞,但是不傷大雅。經濟課程我個人覺得是有一點難的,畢竟有計算題目,而這些計算題目除了用公式,還要求要了解原因,否則你只能蒙答案了,當然整套試卷還會穿插幾個專門有陷阱的題。什麼是有陷阱呢,就是你一計算,剛好有答案,但是你算的方式很有可能是錯的。2個小時內,即使使用計算器也只能達到剛剛把題目做完、填完答題卡的程度。我2018年就是如此,最後結果出來,67分,幸運,擦邊球通過。

這第一個月,和法規學習類似。聽完課程,做本章節題目,要做到把題目搞懂,並計算正確。千萬不要以為列出公式就放下了,一定要做出數據,對照答案,每章節的題目就選老師視頻裡的或者建造師快題庫裡的章節題目(這個是不收費的)。劉戈老師在課程中會講到大概6/7個公式,一定要把這些公式寫到本上,在快考試前的幾天複習一遍,考試前一天拿著再看一遍。全部課程下來,選3套試題,按考試時間做,能做到70%及格,就可暫時放下經濟。

再說下管理和法規,因為和二建重複較多,所以我沒有集中安排看精講視頻時間。首先是拿來一建真題,做2-3套,看了下,大概能到60%,所以就只是在晚上回去的1個小時左右(22:30-23:00)再做些不熟悉的題目,複習,如果發現哪一塊有點遺忘,就再看下視頻。算下來,共有60個小時左右給了管理和法規。臨近考試的前三天,我又各做了1套真題,能達到70%左右。

所以,如果你的情況和我類似,就和我一樣安排上面的三門公共課。

如果你沒有考二建,公共課還是空白,那我就建議你按照我二建的方式,每門公共課都是1個月精講視頻,並做題目,看完整本書的精講視頻課程,再去做2-3套真題,保證到70%的得分率就放下。

2018機電實務

重點說下實務。看視頻的時候說2018年機電實務更改較大,所以在2018年7月初我又買了2018年的實務書及配套習題集,習題集名稱是《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複習題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自個考試輔導編寫委員會編寫。

7月中旬到9月中旬,2個月的時間,按週一到週六大概每天3小時,週日5小時計算,共花費了接近220個小時,而我二建的實務也是學習了將近100個小時,所以整體算起來,我的實務付出已經是300個小時了。但是2018年9月16日考完4個小時的實務,我還是一點把握都沒,可能會在96分上下徘徊。因為選擇題穩拿的都不到20分,上來的5/6個單選題都沒有1個有靠譜答案的,當時甚至寄希望於能降低及格線。大家看到我付出的時間數據,知道一建實務的難度了吧。最後的結果也是,只考了87分,2018年唯一一門沒有通過的。

背水一戰,兩年終過一建!研究生畢業8年,娃2歲,8年沒有摸過書

首先看了蘇婷老師的1V1課程視頻。這個課程就是在線上課,互動性很強,不是那種錄製的,所以非常詳細,一般課程的安排時間是從當年的1月份一直持續到接近5月份,看這個跨度多大,得提前多久學習。蘇婷老師講課很風趣幽默,而且有各種各樣的記憶方式,對於前面的工業機電和建築機電的學習來說非常合適。但是整個課程到後面講的就有點快,比較馬虎,一節課過好幾張書,所以複習後,後面的和管理有關的內容學習的就不那麼透徹,觀察最近幾年的考試,選擇和案例,管理方面的內容是越來越多,技術和管理基本上快均攤了,所以整體上有些失衡。導致我後面也是偏技術輕了管理,而技術方面的參數又很多,如果你沒看到的剛好是考到的,那就很慘。所以說,我雖然背了不少,這些呢都是老師要求背的。每看一章視頻,我也做了一遍習題集的選擇題。看完所有1V1課程視頻,我做了2010年到2017年的所有真題,每套真題按照考試時間做,然後打分,發現的規律是如果選擇題能在25分左右,就沒多大問題,可能總分能拿到100多點,但是如果選擇題

是18分左右,比較危險。這也是為什麼我當時考完,覺得忐忑的原因。

那說回選擇題,要看真題,但是又不能信真題,只能當做一個考點,要看考點周圍相關內容,可能是這個點的前後幾張書可能都要去看,才能碰到考試題目或題幹,否則你只看前後幾段話,那會很大可能答錯。

臨近考試前的兩週,我又看了下唐瓊老師的精講課,也是選了重點的技術部分,跟著念一遍。

考試時,雖然在本市,我還是定了房間,週五下班之後拿好書和筆記、真題等去了酒店。兩天時間,可能因為太緊張了,沒休息多少,估計大概也就睡12個小時左右。第一場考完經濟,我就感覺剛好做完,應該能過,但是當時已經有很多人說要放棄了。第二場法規算是安慰課程,也是穩過。第二天的管理,處於經濟和法規中間,不算容易。下午的實務,第一次經歷連續4個小時的考試,喝了咖啡,開始幾個選擇題已經打暈了,案例題,前面寫的還挺滿,逐漸到最後5點30左右了還有2個小問沒寫、選擇題沒塗卡,所以看看時間也很滿,最後卡著時間交了卷。考完實務的的整體感覺就是,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可能還是沒有把握過。回到家就使勁刷微博,發現不少人都說2018年的機電難的出奇。我也就鬆了口氣,心想會降分吧。但是實際結果出來,真正背書的還是有10%,他們過了,而我付出了300多個小時,少了9分。

所以,2018年的結果是,三門公共課通過,法規97,管理78,經濟67。最難的實務只有87。對於這個結果,我多少還是有點憤恨的,畢竟犧牲了那麼多時間,付出了那麼多精力。

2019機電實務

考慮到一建的兩年滾動機制,2019年,我還是又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再報一次,過or不過,就這一次了。

2019年5月初,買了2019年的實務書。開始了我第二次一建考試之旅。不要問我2019年1月到4月幹啥,咋不早開始,懶惰唄,當時想著就考一門,所以從5月份開始備戰的。

考慮到一建實務的難度,我這次是穩打穩紮了。

這次視頻課程我選擇了董文英老師的精講課程。而這次的整個複習過程和我在學校學習是一模一樣的。

首先,看視頻上課。

接著,每看完一章節視頻,自己根據書中的所有知識過濾出來可能的選擇題,

我大概整理了40頁左右,拿著這個複習,能確保選擇題高分。彌補2018年的選擇遺憾。這個整理的資料是我的心血,我也沒有電子稿,抽空的話我拍成照片,到時候分享給你們吧。

為什麼會整理這40頁,是給自己一個暗示,畢竟要背的只有40頁,比書背起來可少的多了。

然後,做習題,與章節輔助的題目。

同時,背誦那40頁內容;

背水一戰,兩年終過一建!研究生畢業8年,娃2歲,8年沒有摸過書

2019年8月中旬,我看到有人說那個習題書上有考試題目原型,於是我又翻出來2018年的那個習題集,發現整套習題集中真有那麼1-2題在2018年考到了,所以我就又買了2019年的配套習題集。習題集買回來,從頭到尾過一遍,答案都寫在紙上,這個習題集從頭到尾選擇題我做了3遍。總結的那40頁內容也背了近3遍。書上涉及到的案例題答案也背了2-3遍。

在後面半個月,我想去我行教育上再翻免費的習題時,發現已經不行了,所以付費做了習題,唐瓊老師的題目很詳細,所以優選她的題目。我上學的時候就這樣,當所有知識點都掌握後,就是做題,這樣可以檢測你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識點。

所以,實務的通過法則,就是背書,地毯式的背書,只看不行,背一部分也不行。

因為2018年就把2010-2017的真題做完了,2018自己考的,所以不能再通過做真題自己估分了,因為隱約會記得答案。所以我就只看了十年真題的選擇題,同時做了2019習題集的兩套模擬題,做下來的感覺還可以,畢竟案例題不再寫不到點子上,只要寫就多少能得點分,因為腦子裡背了很多。

2019年9月20日下午考試,1點多左右到了考場,吃了中飯。準時進考場,發現選擇題果然真的有幾個是習題集上的原型,選擇題做完我能感覺拿到30幾分,所以不是太擔心。案例題和自己做模擬題差不多,都能沾點邊吧,不過實操題較多,BIM模型、2個水泵連接圖找錯我沒有譜,其他基本上都寫了。等自己做完,選擇題塗完,竟然還有1個小時的時間,檢查過後,大概離結束還有30分鐘時間就交卷了。後來想想,還有1個問題我能再答,而且會得分的。

忘了是第幾天有了答案,對了下,選擇題估到35,有很多人也說今年選擇題容易,我就擔心後面的案例題會不會改的比較嚴格,所以案例題估分我就只找得分點,看到一個點加1分,最後總分估在102 ,心想結果應該只多不少。

直到2019年12月20幾號,出成績了,查的時候我還是有點手抖的,成績出來118。

看到這個結果,趕緊分享給了我同學,他來了句:考霸。這個稱呼過譽了,但是對於我這個背景備考過程來說,也算是可以了。

背水一戰,兩年終過一建!研究生畢業8年,娃2歲,8年沒有摸過書

結束語

最後劃重點,一建兩年滾動機制,總共4門考試,3門公共課1門實務。實務就是靠背,經濟一次性過也難,所以有心想考的你,付出時間和精力,相信會給你回報的。

……

…………

更多內容請關注——【建築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