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消的東京奧運會,時間1940年

2020東京奧運會計劃於7月24日至8月9日在日本東京舉行,但隨著日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人數上升至755人,日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於是,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成為全球熱議話題。

如果最終因疫情被迫取消,那麼東京奧運會將成為現代奧運會歷史上第4個被取消的奧運。巧合的是,就在80年前的1940年,同樣由東京主辦的奧運因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最終擱淺……

被取消的東京奧運會,時間1940年

被取消的東京奧運會,時間1940年

創辦於1896年的現代奧運會是世界和平的盛會,持續至今已經舉行了31屆夏季現代奧運會。但是眾所周知,在這28屆中有三屆是有名無實的,1916年第6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停辦,1940年第12屆、1944年第13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空缺。

奧運歷史說明,世界大戰是人類和平盛會的扼殺者。

在人類最大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三年前,人們已經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看到了戰爭即將爆發的明顯徵兆。

法西斯德國的不可一世,納粹希特勒的囂張狂妄,在柏林奧運會上暴露無遺。1936年,柏林奧運會是奧運史上的一塊傷疤,但是,讓國際社會感到非常慶幸的是,1940年第12屆東京奧運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抵制,國際奧組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更換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取消了連續兩屆奧運會在法西斯國家舉辦的可能。而首先發起抵制東京奧運會運動的是戰爭受害國中國。

1936年,在第11屆柏林奧運會上,日本運動員獲得了6枚金牌,在32個參賽國中名列金牌榜第八位。這樣的成績使日本期望成為亞洲第一帝國的企圖變成了狂妄,納粹德國在柏林奧運會上的國力展示,也讓日本渴望佔據奧運會國際舞臺,展示日本的強大。最終投票結果讓日本達到了目的:東京以37票對26票戰勝芬蘭赫爾辛基,贏得了第12屆奧運會主辦權。

被取消的東京奧運會,時間1940年

△《朝日新聞》上關於東京獲得1940年奧運會舉辦權的新聞。

這是東京第一次獲得奧運會舉辦權。當時東京民眾走上街頭慶祝,有三架飛機從東京上空散發20萬份印有“祝!紀元二六零零年,東京奧運會召開決定”字樣的傳單。

然而,背離奧運精神的企圖,卻獲得了舉辦權的結果,只能讓日本軍國主義更加傲慢輕狂。果然,在日本獲得第12屆奧運會舉辦權僅僅一年後,就露出了侵略擴張的戰爭牙齒。1937年7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當時滯留在“孤島”上海的體育界人士,在當時法租界聖母路121弄35號成立了中華全國體育救亡協會,臨時代替了戰亂中會址飄移不定的中國奧委會組織——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

中華全國體育救亡協會成立後,立即致函國際奧委會和奧林匹克組織的46個會員國,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真相,呼籲取消在日本舉辦第12屆奧運會。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民國政府首都南京,喪心病狂地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許多滯留在南京的國際人士親眼看到日軍對手無寸鐵的平民集體屠殺。南京大屠殺震驚了世界,日本軍隊在中國的罪惡行徑已昭然於世,令國際社會感到憤慨,抵制東京奧運會的呼聲強烈。

1938年7月,國際奧委會第38屆全會在埃及開羅召開。中華全國體育救亡協會繼續呼籲各國抵制東京奧運會,並要求剝奪日本東京、札幌兩市夏季與冬季奧運會主辦權。美國、法國、芬蘭、瑞典、比利時、瑞士等國聲援支持。

但最初國際奧委會採納了日本“保證如期舉行運動會”的承諾,不過在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秘密會議上,將赫爾辛基和奧斯陸作為夏、冬季奧運會候補地。

日本奧委會代表嘉納治五郎,是著名體育家、柔道創始人。1921年5月,他曾代表國際奧委會對在上海舉行的第5屆遠東運動會表示祝賀,在中國體育界有不少相識故交;開羅會議上,面對中國代表的揭露與譴責,嘉納治五郎心情複雜,他在為日本侵略行為辯解的同時,力爭東京奧運會能如期舉行。開羅會議後不久,日本加快了戰爭步伐,宣佈要在1940年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來紀念其所謂“帝國”建立2600週年。

被取消的東京奧運會,時間1940年

△嘉納治五郎在從奧委會歸國的船上去世,此後不到三個月,日本宣佈取消東京奧運會。

在啟動稱霸亞太地區戰爭機器的時刻,通過舉辦奧運會欺世盜名顯然已經無足輕重;在軍方壓力下,嘉納治五郎宣佈日本無法舉辦奧運,開羅會議後,嘉納治五郎在回國途中因病鬱鬱而終。

關於日本最終取消舉辦奧運會,2014年,日本國會圖書館整理出了因戰爭化為泡影的“1940年東京奧運會”相關資料,並在官網上公開。檔案顯示,日本當時正發動戰爭,國內鋼鐵極度匱乏,導致無法建設奧運場館,最終被迫放棄舉辦奧運活動。

據國會圖書館介紹,日本為紀念神話中的神武天皇即位2600年從1930年開始著手申辦1940年東京奧運會。強烈希望能在這一重要年份舉辦奧運會的日本申奧官員於1934年會見了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成功勸說意大利放棄申奧。

雖然此事後來引發輿論譁然,但日本還是在1936年獲得了奧運主辦權。然而,隨著戰爭愈演愈烈,日本因為缺少鋼鐵無力新建比賽場館,即使提出用木材替代的方案也無法阻止國內外要求放棄舉辦的呼聲,這屆奧運會最終在1938年被取消。

此後,直到1964年,日本東京才舉辦了夏季奧運會,這是奧運會第一次在亞洲城市舉辦。2020年,夏季奧運會將回到東京,這是亞洲國家首次二度舉辦奧運會。

日本的退出,讓奧運會組委會如釋重負,很快決定由芬蘭的赫爾辛基主辦1940年奧運會;並致函中國奧委會,正式邀請中國參加第12屆奧運會。當已經同國民政府一起西遷重慶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聞訊後,立即召開董事會議。

國際奧委會委員、時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會長的王正廷,在會上激動地說:“在我國進行艱苦卓絕的抗戰期間,中國代表團如能舉旗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這對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和我們抗戰軍民來說,將會是多麼大的鼓舞!”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作為第12屆奧運會的主辦國芬蘭也捲入了戰爭。1940年1月1日,芬蘭通知國際奧委會放棄主辦權。最終,因為法西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並使戰爭蔓延至全世界,第12屆、第13屆連續兩屆奧運會停辦,這一段時間被稱為奧運史上的“最黑暗時期”。1948年是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個奧運年,曾經獲得第13屆舉辦權的倫敦,成為第14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中國奧運代表團由王正廷帶隊,遠渡重洋參加了這屆奧運會。中國奧運代表團33名運動員參加了5個項目的比賽。德國和日本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侵略戰爭國家,被撤銷了參賽資格。

在奧林匹克大家庭中,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們聚集在一起,享受著“人類青春4年一度的綻放”,而這,正是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當年的夢想。

即使美好夢想有時會被殘酷現實擊得粉碎,但是不放棄夢想,才有圓夢的希望。

而對於奧林匹克這項古老的運動而言,它必須能夠團結這個星球上儘可能多的民族、儘可能多的人民;同時,奧林匹克運動還必須展現出,人類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超越自身的困境。

或許,奧運會不能改變世界;但是,奧運會能夠影響世界。

鏈接|“神聖休戰”與奧林匹克

古希臘奧運會源起於公元前884年簽訂的《神聖休戰條約》。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斯巴達人與佔據奧林匹亞的伊利斯人進行了長年的征戰,使兩個城邦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後來在希臘其他城邦的調解下,斯巴達王和伊利斯王同意尊奉天神宙斯的意願,並簽訂了《神聖休戰協定》。

《神聖休戰條約》規定:希臘各城邦不管任何時候進行戰爭,都不允許侵入奧林匹亞聖區。即使是戰爭發生在奧運會舉行期間,交戰雙方都必須宣佈停戰,準備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停戰時間開始規定1個月,後延至3個月。並提出,停戰期間,凡是參加奧運會的人,都將受到神的保護,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當時,《神聖休戰條約》起到了熄滅戰火的保障作用,奠定了把奧運會作為團結、和平、友誼象徵的基礎。同時,《神聖休戰條約》也保證了古奧運會順利舉行,沒有因為戰爭而中斷,這對維護促進各城邦之間的團結友誼起到了積極作用。

1992年,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決定恢復該傳統。1993年,由184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聯合簽署,國際奧委會向聯合國遞交奧林匹克休戰議案,呼籲聯合國各成員國在奧運會開幕和閉幕前後各一週,以及奧運會期間休戰。議案獲所有成員國的一致通過。  (來源:央視《百姓故事》、中新網、《東方早報》、《財經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