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好:內容營銷中,如何高效“種草”,成為帶貨紅人

“種草”已經成為當下的常用流行語之一,類似於網絡語“安利”的用法,都是分享或推薦某一樣自己覺得不錯的商品,以激發其他人購買該商品的慾望”的的一種行為用語。

網紅張大奕僅僅兩小時就把剛推出的2萬支自制口紅一售而空,銷售額達到了180萬元;直播界的“口紅一哥”李佳琦和“帶貨女王”薇婭等流量擔當都是超級種草達人。

李可好:內容營銷中,如何高效“種草”,成為帶貨紅人


“當下互聯網的主力流量用戶,主要的時間與精力都花在了巨頭身上,而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是花在KOL的身上。”由此可見,通過網紅KOL、KOC的種草營銷是現今最火爆的帶貨模式。

而不管是KOC還是KOL,其目的都是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去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也就是一種“種草營銷”行為。

目前各大品牌都跟進了種草營銷模式,讓“種草”徹底成為了當下新時代消費主義的象徵。可好總結了一些如何利用內容去種草的幾個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們傳統的營銷方式往往是先把品牌知名度打響後再考慮推廣產品,而內容種草剛好相反,它是先把一個產品打爆,然後迅速建立整個品牌的知名度。

李可好:內容營銷中,如何高效“種草”,成為帶貨紅人

內容種草式營銷是能為品牌節約營銷成本的推廣方式,給了很多中小品牌迅速引爆市場的機會。這也因為90後、Z世代消費動機的變化,從品牌價值消費到產品本身獨特的價值體驗消費。

雖然這是一個大眾“種草”時代,但也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做內容種草,因為內容種草的邏輯是要能打爆一個單品,所以產品越稀缺又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企業所需付出的成本才會越低。

選擇“種草”產品需要滿足用戶痛點的需求,比如可好被種草的一款甩脂機,它能滿足我既想要鍛鍊又想要輕鬆不費力甚至是在娛樂中消脂的需求痛點,所以被別人一種草就會買單。

產品還需要滿足用戶癢點需求,比如可好買奶茶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好喝,更多會因為杯子外觀、品牌代言人、或是趣味命名而選擇購買;這就是客戶的癢點,有時候它帶來的消費力甚至強過痛點需求。

種草內容一定要聚集產品的核心賣點,不要過多詮釋產品所有亮點,因為讓一個用戶在短時間內記住一個產品或品牌,內容越精簡越好。例如去應聘的時候,你寫十頁介紹你自己,HR獲取的信息可能就只要你的幾行關鍵字。

可以給產品取一個別名,比如神仙水、小黑瓶等這種暱稱,這種名字特別親民,能讓消費者對產品有個清晰的記憶,聽到名字就能聯想到產品,很具像化。

由於“種草”的過程都是明星、KOL或KOC等人為主體在運營的,在內容的輸出方面要以與人溝通傾訴式的對話方式,李佳琦就是非常親切的“說人話”口吻與粉絲溝通,“天不怕地不怕的顏色”,“銀行卡的餘額可以變,男朋友可以變,999不能變”,“下過小雨的森林裡的味道”“啊,好閃!五克拉的嘴巴”……所以,把產品賣點轉化成“人話”,加入場景、類比相似意象、融入KOL人設的話語,無形中提高了“種草”率。

李可好:內容營銷中,如何高效“種草”,成為帶貨紅人

內容種草最重要的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所以內容要讓人信賴的比如產品測評和個人使用體驗方式“種草”,比如抖音裡的“老爸評測”就特別好的一個 真實又讓人信任的“種草”形式。

如果是活動形式的內容種草,建議不要把戰線拉太長,一個新品上市安排3周左右。第一週打造話題,借勢明星/綜藝熱劇,以及在多個圈層埋下“種子”,建立場景化內容;第二週通過圈層大號和頭部KOL來挖種子擴散話題。第三週請不同的KOL來對產品做集體使用測評建立口碑。

完成“種草”預熱階段後利用大促來完成“臨門一腳”來“割草”。最後需要鼓勵消費者曬單,營造全民跟風的盛況,作用是一方面可以再做一波續銷,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內容長期沉澱在平臺做用戶搜索時的內容佈局。

內容種草靠KOL,銷售帶貨靠主播。KOL更像是內容創作者,他們在各自領域輸出有看點的內容,比如知識、段子、情感雞湯、漫畫、影評、穿搭等等;而主播更像是銷售,他們靠的是對產品的講解和推銷技巧,以前在線下商場可能是一對一銷售,現在在網上可以一對多。

最後產品做“種草”需要定位目標消費群體,篩選符合品牌調性的KOL,找對精準匹配賬號,創作高質量的創意內容,監測分析投放效果。

我是李可好,一個終身學習的互聯網創業者,專注分享互聯網行業乾貨資訊;拆解、覆盤成功案例。提供自媒體運營培訓、個人IP孵化、創業諮詢服務;歡迎愛學習、想創業、在創業的朋友一起交流探討,共同創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