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重啟“漲價潮”?黨媒“20字真言”再敲警鐘

隨著地方政府開啟“救市”模式,樓市重啟“漲價潮”的輿論就開始散佈市場。老百姓不禁感嘆:這場疫情危機又給了房價重啟上漲的藉口,為何自己總是錯過行情?

為啥在危機來臨的時候,第一個拯救的永遠都是樓市?當你瞭解樓市最關鍵的問題所在,你就很容易理解。“高負債、高週轉”是房地產行業亙古不變的話題,這兩個問題稍不留神,有一個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企業萬劫不復。當年的萬達,現如今的華夏,都是因為陷入到高負債的危機,才導致從第一線掉隊。根據法院網站顯示,從2020年1月1日到2月10日短短几十天的時間裡,已經有超過96家與房地產有關的企業宣佈“關門”。去年一年,更是有接近500家房企倒閉。

樓市重啟“漲價潮”?黨媒“20字真言”再敲警鐘

地方做出的就是行為,無外乎兩個根本原因。一、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過於依賴房地產;疫情影響下,經濟下滑超預期,地方政府2020年財政收入壓力大,不得不推出維護樓市這個財政收入大戶的措施;二、行業集中度和關聯度太高;上下游將近六十幾個行業跟樓市相關,房企破產潮的降臨,無疑也會給整個市場帶來失業潮。從社會穩定的角度考慮,地方政府也不會允許樓市出現大的危機。

短期看,地方政府放鬆調控政策以及金融放鬆會對房價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從中長期而言,對比以往政府的做法,一般會在市場逐步恢復之後,市場調控又會逐漸趨嚴。而且就在地方政府不斷作出調控放鬆的舉動時,中央卻在這個時候出來強調“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政策目標不變。從這個口徑也可以看出,中央部門目前對於調控政策的口徑其實還沒有變化。

樓市重啟“漲價潮”?黨媒“20字真言”再敲警鐘

首先,樓市要救,但不是基於漲房價,而是“穩”市場;整個市場都需要政府出手相救,只不過樓市作為支柱,獲得了先於其它行業的便利政策。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房地產行業就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在預測到疫情會影響經濟發展波及企業之後,各地的房地產行業協會就開始呼籲政府出臺拯救市場的措施。

“房地產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我國的GDP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房地產增加值達到69631億元,同比2018年上漲3.0%,佔到我國整體GDP比例是7.0%。樓市如果爆發大危機,將極大的影響GDP。而且,作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2020的經濟不允許出現半點差池。從過往發展趨勢可以看出,樓市只要不出現危機,穩步發展就能給經濟帶來促進作用。所以,在大家都預感房價會因為現階段的調控放鬆而上漲的時候,中央政府立馬出來強調對樓市“房住不炒”以及“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政策目標不變,並表示“穩樓市”不等於放鬆調控”。

樓市重啟“漲價潮”?黨媒“20字真言”再敲警鐘

其次,“因城施策”和“因時施策”的原則下適度微調樓市政策;此次調控放鬆並不是全國性的,而是部分城市。同時,政策調整也僅限於針對企業的便利,並不具備推漲房價的因素。目前,地方政府主要是針對受疫情影響不能正常開工、銷售、拿地等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主要針對供給側,而對於需求側還沒有政策出來。所以,大家也不需要過於擔心房價會出現大漲的情況。根據中央對樓市的目標,未來市場應該不會出現大漲大跌的情況,平穩仍然是市場主流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