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以法治为纲 聚保障之力——我省依法抗击疫情工作综述

法治是增强“社会免疫力”、提高“整体战斗力”的良方。越是情况特殊,越是要坚持法治思维。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法治原则和精神贯穿到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确保了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平稳。


【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以法治为纲 聚保障之力——我省依法抗击疫情工作综述

我省法院集中宣判涉疫情犯罪案件


紧急立法

速度与成效并重


疫情来势汹汹,挑战突如其来。坚持依法防控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


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依法推进疫情防控、提高依法治理能力作出全面部署。


自上而下,法治成为同心抗疫的关键词。


2月15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贯彻落实工作,提出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依法防控中推动提高依法治省能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要抓紧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立法工作,着力消除相关法律空白点,做到有法可依。


面对严峻的疫情,只有从制度层面构建起架构严密、有序运作的法治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各条战线才能科学合理、有条不紊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两天后,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科学有序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原则,并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履行的责任作出相应规定,用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推进疫情防控。


严格执法

汇聚抗疫硬核力量


1月25日,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一级响应就是一级战备,这标志着我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已进入最高等级。


疫情防控期间,更不容违法犯罪滋生。无论是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还是公然行骗牟取钱财,又或是暴力伤医、造谣制造恐慌……当疫情来袭之时,这些行为都是对依法治理水平的检验。


2月13日12时30分许,女子邹某到盘锦市公安局大洼分局刑警大队报案称,其在网上购买口罩时被诈骗100万元。仅仅8个小时后,专案组便横跨4市追踪800公里,在营口市西市区一小区将犯罪嫌疑人孙某抓获。经过连夜审讯,嫌疑人孙某对其诈骗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交代在疫情防控期间,以虚假销售防疫物资为由,诈骗作案20余起,受害人涉及四川、甘肃等多个省市,涉案金额1100余万元。


这起案件的快速侦破只是我省政法机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抗疫工作秩序的一个精彩缩影。


执法工作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阻击战能否顺利进行,严格执法、透明执法必能形成法治震慑力量。自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各级政法机关积极应对、多措并举,依法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


1月27日,省公安厅发布通告:对拒不配合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10类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2月6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相关通知,明确要求全省法院对13类涉及疫情防控的犯罪行为给予严厉打击,旨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


加大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彰显庇佑民生的温情。


【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以法治为纲 聚保障之力——我省依法抗击疫情工作综述

盘锦警方破获涉疫重大网络诈骗案


公正司法

扛起疫情防控司法担当


2月22日,鞍山、本溪、葫芦岛、辽阳、锦州、盘锦6地法院公开宣判了6起涉疫犯罪案件,所涉罪名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诈骗罪,妨害公务罪及寻衅滋事罪。涉案的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准确适用国家法律及我省发布的决定、通告等地方性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案件审理工作,及时处理,定分止争。


为此,全省法院系统对涉疫案件快审快结,对破坏和危害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人形成有力震慑;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普法释法,彰显并营造从严打击涉疫情犯罪的决心、氛围,将依法打击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具体行动。


省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成立涉疫情防控检察业务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涉疫情案件法律政策适用标准,确保案件办理质效。全省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积极参加特殊时期社会治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守岗位、忠诚履责,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和便捷高效的科技手段统筹抓好办案工作。截至2月17日,全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涉疫情防控刑事案件85件120人;受理审查逮捕案件16件18人,批准逮捕11件12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8件8人,其中提起公诉4件4人,法院作出判决1件1人。


省司法厅党组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当前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主动作为。早在1月25日,省司法厅便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实行防疫封闭管理的工作方案》,要求全省监狱戒毒单位全部施行封闭式管理。1月26日10时前,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封闭式管理,全省35所押犯监狱、14所戒毒单位实现了与墙外人员绝对隔离。


抗击疫情中,全省9万余名基层人民调解员主动承担起疫情防控服务员、监督员、宣传员、引导员责任。据不完全统计,抗击疫情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共化解矛盾纠纷1596件,为疫情防控和社会安全稳定织起一道法律网和防护网。


正是因为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聚,才形成了我省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强大法治护航合力。


全民普法

筑起抗击疫情“法治屏障”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只有推动全民普法守法,方能凝聚起全社会携手抗击疫情的法治力量。


“全体村民注意了,我叨咕几个事啊,是不是在家老闹心了?闹心也别出去乱溜达啊。还有啊,手机别看着信息就发,真不真实啊?不怕派出所逮你呀!再就是啊,都说八百遍了,出门戴口罩,出门戴口罩……”台安县新台镇东桓村大喇叭广播的一段大白话,村民听得懂、记得住,使抗疫普法格外接地气。


互联网时代,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道永环社区除了实地走访,通过微信群排查宣传成了高效安全的手段,60%以上的居民都囊括在群里。在北票市,抖音等小视频成了宣传抗疫工作的新渠道。沈阳市33.3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成为疫情防控中温暖给力的存在。辽宁法制报公益普法团积极行动,在抗击疫情期间为读者说“疫”普法……


法治,已经成为全民战“疫”的公约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造谣传谣、制假售假是违法行为,不聚集扎堆、配合体温检测、出门戴口罩就是守法遵规。


随着2月22日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达7号令,将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应急响应,省内低风险地区已经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此,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出台系列措施,全力优化法治服务,做到保障疫情防控和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两不误。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法治为纲,聚保障之力,着力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一定能够赢得抗击疫情的胜利。经此一役,辽沈大地必将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