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哈爾濱3820支志願服務隊加入疫情防控行動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務工作者、人民警察、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等紛紛舍小家為大家,奔赴到一線防疫和基層防疫的工作中。

  面對基層防疫工作人手不夠、替班人員不足等狀況,哈爾濱市一大批不畏風險、挺身而出、扛得起、挺得住、能吃苦的志願者們積極響應市裡的號召,主動加入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搬運物資、入戶排查、樓道消殺、卡點登記、夜間值守等做著默默無聞的工作,有效壯大了戰疫隊伍,充實了戰疫力量,為群防群治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全市共組建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3820支,志願者6.2萬人,30餘萬人次參與志願服務,捐款捐物共計4900餘萬元。

群防群治!哈爾濱3820支志願服務隊加入疫情防控行動

  寒風中值守的 “守夜人”

  北方的冬天,夜晚零下十幾度,香坊區一群平凡的“守夜人”在凌晨的街道上站崗,陪同街道幹部將返哈人員用專車送回家,這其中就有著青年志願者們的身影。返哈的居民平安到家後不停地說:“謝謝你們,辛苦啦!你們一定要做好防護啊”!90後退伍戰士秦鵬聖說:“在卡點做志願服務,找回曾經當兵時夜晚上哨的感覺,從黑夜守到天亮,這場疫情就像一個黑夜,我們盼著天亮,守著黎明,趕走疫情,我們離天亮也就不遠了”。

  防疫中的宣傳能手

  疫情防控,宣傳先行。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群眾知曉疫情、重視疫情,消除群眾恐懼心理,掌握基本的防控知識,消除群眾恐懼心理。為達到鄉村全覆蓋、社區無死角,延壽縣誌願服務隊伍堅持“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有的利用拉桿音響穿梭於各小區進行宣傳,有的將私家車“改裝”成“流動宣傳車”,街頭巷尾廣而告之,更有志願者利用抖音、H5等製作正能量小視頻1000 多個,給一線工作人員鼓勁兒……

  防控戰場上的 “翻譯官”

  “外國人說什麼,我們聽不懂,怎麼辦?”2月13日下午,一個緊急求助信息發到了香坊區四季上東小區防疫工作群。在小區封閉期間,一個俄羅斯籍居民腳部受傷,無法行走,需要就醫,因語言不通,無法交流,香坊團區委工作人員看到求助信息後,第一時間聯繫了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教授協助翻譯,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俄羅斯友人順利處理了外傷,並豎起大拇指說:“Спасибо! Китайцы молодцы(謝謝,中國人好樣的)!”

  第二天一早,香坊團區委聯合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緊急組建一支以俄語為主,包含英語、韓語等多國語言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方便在哈居住的國外友人及時瞭解相關疫情信息,做好工作和生活安排。志願服務通過電話、視頻等形式,24小時在線,盡其所能,擔當作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群防群治!哈爾濱3820支志願服務隊加入疫情防控行動

  居民小區的“貼心人”

  木蘭縣木蘭鎮有 128 個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志願者有 3020 人,他們每天上門為居民服務,並要對有需求的居民進行心理疏導,力爭讓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溫暖。特別是對居家隔離或不方便出門的人員,志願者上門服務,跑腿兒幫忙,買糧買菜買藥等都要幫辦。截至目前,志願者們已累計為群眾提供上門義務服務達萬餘次。

  村屯中的特別“快遞員”

  新冠病毒的突然造訪,打亂了成高子鎮幾個學生原本的寒假計劃。王佳琪、王夢瑤、王琪是師範大學的在讀學生,三個女孩兒同時也是民強村的普通村民,他們積極響應號召,主動走上了疫情志願防控工作的第一線,成為了志願者。

  在她們“上崗”幾天後,發現自從公交車停運後,村民的日用品購買受到了極大地阻礙,只能靠村黨支部副書記齊振軍每天開車,為村民購買日常所需食物及生活用品。幾個孩子向村書記提出建議,一起擔任起“快遞員”,為村民們採購送貨上門,村民親切地稱為“最美愛心大棚車”。

群防群治!哈爾濱3820支志願服務隊加入疫情防控行動

  窗外志願者的身影格外美麗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木蘭縣吉興鄉火炬村落實 " 四門落鎖 " 指令,村民們都居家不出門,街上只有村幹部帶著黨員志願者們值守巡邏的忙碌身影,這些場景感動著村民劉樹森。村民劉樹森把隔窗看到的這些場面落到了筆尖。黨員志願者忙碌的身影,他隔窗看得真切,也就畫了下來。一張白紙,一支鉛筆,一會兒工夫就畫了好幾幅。這些天,劉樹森的黨員志願者鉛筆畫,在鄉親們手機裡熱傳。

  疫情如火,淬鍊真金,在這場災難面前,志願者不計得失、不畏風險、挺身而出,齊心協力戰疫情,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志願者的身影出現,是他們的默默奉獻堅定了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