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黃絲橋: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

從湘黔川三省邊界貿易重鎮阿拉營,驅車西行一公里,在周遭民宅的隱映下,一座青墨如黛的古城堡突兀而出、巍然聳立,它就是穿越千年歷史時空、名震遐邇的古建築——黃絲橋古城堡。

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黃絲橋古城堡古時叫做渭陽城,後來便於記憶上的習慣,就以近代地方名稱逐漸被人們叫做黃絲橋古城堡。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為防止英勇彪悍的西部苗民挑釁東侵,唐王朝下令修建此城堡,為屯兵防守之兵營。

昔日的伏波將軍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喪於此。其後千餘年間,城堡在戰火兵燹和歷代統治者修葺加固中得到不斷髮展和日臻完善。

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近百年來,隨著軍事地域的變更和戰火硝煙的遠去,這座古城堡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而逐漸蕭條頹廢起來。十九世紀末,城堡人口迅猛增長,水源日漸枯竭,古城堡行政機關和原居民大部分遷至沱江岸邊,建立了新的行政機構所在地——鳳凰縣城。

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黃絲橋古城堡位於鳳凰縣城以西,歷經唐朝以來的各朝代發展,最終成為一個縣治,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

古城堡城牆所用石料皆採用石灰岩青光石,最大的約重1000千克,小的500千克,石面平整,鑿印清晰,工藝精湛。城牆坐西朝東,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29070平方米;城牆高5.6米,厚2.9米,城牆走廊寬2.4米,可人馬偕行;大小箭垛300個,有東、西、北三門。

城牆均建有十餘米高的清式建築格局的高大城樓,三個城樓的屋頂均為歇山式,下層覆蓋以腰簷,上布小青瓦,飛簷翹角,分外壯觀。此城堡建設之初為土牆,清康熙44年(公元1799年)改建成石牆,設都使、巡介等衙門。經宋、元、明、清四朝改造修葺,形成一座具有南方獨特風格的石頭城,這是國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

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1983年10月黃絲橋古城堡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登臨古城,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使人賞心悅目。然而最令人讚歎的,是黃絲橋人對歷史文化的敬畏。

古城堡作為鳳凰縣境的古代軍事要塞,在抵禦苗人長期對峙中形成的歷代地方封建統治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曾是如此這般的繁華。

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1300多年的歲月裡,它記錄了歷代王朝與西南苗人史詩般的戰爭場面,儼然一部濃縮的中國古代戰爭史。走近這座被歲月駁蝕而依然如故的建築藝術品,逼人的炫美令人頓生敬意:城門上斑駁的圖景雖顯漫漶不清,但不失神韻。不難想象,在曾經被苗人合圍得水洩不通的高牆之內,封建統治者驚慌失措,散亂如麻,隨時都會卷金帶銀奔命為快!

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歷史上有過許多次大大小小的苗民起義。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之數民族,在這裡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這裡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歷史學家稱這次戰爭為“清苗最慘烈之戰!”戰爭雙方損失慘重,守城清軍死傷過半,苗民屍橫遍野、殘兵敗將逃進深山,從此一蹶不振。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建築學是一門橫跨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的學科。因此,歌德把建築喻為“凝固的音樂。”我想,這黃絲橋古城堡,不正是一部組成古建築和諧音樂的史詩嗎?因為它如此美輪美奐。

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站在古城堡上,好像站在了過往的歷史風口上,那一聲聲震耳欲聾地廝殺,一浪高過一浪,學儒舌戰、洪荒對決,策馬騁馳、揮戟引箭------城牆上冷兵器飛揚,火箭呼嘯、刀光劍影、壯士飲血壯烈-----

如今古城堡內華夷雜居,500多人口的居民,姓氏就有幾十種。透過這五花八門的凌亂姓氏,我們很容易知曉,這些現有居民就是當時來自五湖四海的守城役使的後裔無疑。因此,活著的標本,更能增加這座古城堡的真實性和神秘感,比史記還史記。

一座穿越千年歷史時空的古城堡在中國!!震撼心魄!!!


眼前這完整的歷史節奏,震撼心魄的悲壯古城堡,它從時間的長河中清晰地款款走來,讓人領略巨大的藝術力量,並追著它一路走過的腳步去撫摸歷史曾留下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