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檢”在線,嘉興南湖檢察靈活辦公不“斷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南海

抗擊疫情,隔絕病毒,“不聚會,少出門”是一個有效的好辦法。防疫工作一刻不能鬆懈,檢察工作也絲毫不能放慢腳步。在“足不出戶”的當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怎麼做?

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未成年人檢察部)在戰“疫”期間,開動腦筋,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做好未成年人檢察工作,隔絕病毒但不斷絕辦案,遠離人群但不疏離心靈,全力保障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在線不掉線。

“未检”在线,嘉兴南湖检察灵活办公不“断档”

遠程連線,訴訟程序一個不落

2月5日,第六檢察部通過微信視頻對一起未成年人盜竊案件開展了認罪認罰和不起訴宣告工作。

今年1月,第六檢察部受理了未成年人蘇某、劉某盜竊一案,並相繼開展了落實法律援助、委託社會調查、訊問等工作。

此後,新冠疫情爆發,檢察官朱軼群、沈麗萍等人及時排摸,掌握到劉某返回河南老家、蘇某現居嘉興、援助律師均在外地等情況。為了減少訴訟參與人出行和人員聚集,檢察官積極與律師、幫教社工、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溝通,多方一致同意通過微信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與本案相關的訴訟活動。

為確保程序合法,保障各方當事人權益,檢察官對連線現場進行全程錄音錄像,依法逐一確認相關人員身份,在兩名嫌疑人及其援助律師、法定代理人均明確表示認可並同意在特殊時期適用視頻方式進行後,充分說明、告知認罪認罰制度的權利義務,宣讀認罪認罰的內容,未成年人嫌疑人蘇某、劉某當場認罪認罰。

連線現場,檢察官同時對2名嫌疑人作出不起訴決定,進行不起訴宣告。隨後,檢察官助理沈麗萍向蘇某、援助律師等人寄送了認罪認罰具結書、不起訴決定書、送達回證等法律文書,並貼心地附上一張寫有檢察院地址的小紙條,提醒對方簽名後寄回檢察院。

當了解到蘇某母親因快遞暫時停運而沒法把文書寄回檢察院時,檢察官朱軼群主動開車至嘉興某小區,取回了相關文書和送達回證。

除此之外,2月10日,第六檢察部連線看守所,採用遠程視頻訊問的方式,辦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批捕案件,並電話聽取法定代理人、被害人意見,在疫情防控期間也堅持不折不扣落實好未成年人特別訴訟程序。

“未检”在线,嘉兴南湖检察灵活办公不“断档”

雲上辦公,檢察官當起“主播”

疫情嚴峻,但未成年人的幫教工作也不能斷檔。

2月8日,第六檢察部將尚在相對不起訴幫教期和附條件不起訴考察期,以及取保候審期間、涉法的納入全流程幫教的未成年人集結起來,組建了青少年幫教微信群,以“檢察官+社工”的形式,進行了特殊時期的特殊幫教。由社工梳理防疫期間幫教人員情況,並造表建檔,確保掌握全部人員身體狀況、疫情感染情況、隔離情況。

這期間,社工定期在群內發佈學習內容,讓大家學習遠離新冠病毒的小知識,學會自我保護。同時,線上發放抗疫期間中小學生及家長心理防護手冊,讓大家學會在“禁足”期間合理安排和規劃生活,緩解情緒。

2月14日,第六檢察部聯合社工開展了“雲上普法——涉疫情法律知識微講座”,檢察官助理沈麗萍、張俊霞在微信群上當起了幫教“主播”,通過以案釋法的形式,為15位處在幫教期的未成年人闡釋了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形式,呼籲同學們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文明守法,堅守公德底線、法律底線。

“我們應該保持冷靜,不信謠、不傳謠,保持理智,樂觀生活。既然只能待在家裡,我們除了選擇看電視、玩手機打發時間,還可以選擇學習提升自己。”法治課之後,幫教群內的少年紛紛發來感受。

看著這些涉罪、涉法的孩子的話,第一次上法治課、也是第一次線上幫教的“檢察官姐姐”沈麗萍和張俊霞滿是感動和喜悅。檢察官朱軼群告訴兩位“主播”同事:“我們努力做好自己,讓他們看到秩序、公正和善意。司法和教育有一點是相通的,一定是要走心的,也一定是要有溫度的。”

“未检”在线,嘉兴南湖检察灵活办公不“断档”

課程錄製,“停課不停學”

因為疫情,孩子們的假期延長,在“停課不停學”號召下,大家開啟了“網絡課堂”的學習。

為了讓孩子們在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進一步關注國家時事、瞭解防疫形勢、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南湖區檢察院第六檢察部積極配合嘉興市人民檢察院,參與“空中法治小課堂”活動,錄製法治課微視頻,向全市33萬餘名中小學生講起了疫情防控期間的法治故事。

錄製法治微課,對於第六檢察部的負責人朱軼群檢察官來說並不是第一次,但從組稿、拍攝到錄音,只有短短兩天時間,而且因為疫情防控要求,不能請“外援”,這給第六檢察部出了難題。

辦法總比困難多。沒有外援,那就自己當設計師、做搬運工,因地制宜,因繁就簡:一盆花,點綴一面白牆,一個簡潔的視頻佈景就完成了;架起舊式的攝影機,再打打光,畫面基本滿足要求;用手機加上耳麥,開始錄音配音,一遍不滿意,那就再來一遍。

在規定的時間內,朱軼群和同事順利完成了課程錄製工作,並起名叫《危險的“親密接觸”》。這是以嘉興市抗擊疫情期間發生的真實案例為藍本,用青少年喜愛的機器貓中的卡通人物形象來演繹,闡釋了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刑與罰。

依託“嘉興智慧教育雲課堂”平臺,這一課程在2月10日~14日期間,在華數電視、移動電視和電信電視進行了播出。

“檢察官姐姐出現在屏幕裡,給我們講解了兩個有關疫情的小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謊報身份、隱瞞來歷、隔離出逃會影響公共生活環境,給居民帶來疾病等,這些行為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檢察官姐姐短短的幾分鐘講說,讓我明白了抗疫的重要性,也讓我決定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宅家小學生們認真觀看後,分享著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