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效率低,環境容易讓你分心?做好環境重塑,三步解決問題


在家辦公效率低,環境容易讓你分心?做好環境重塑,三步解決問題

因為新冠狀病毒的影響,遠程辦公,遠程學習成為我們新趨勢。

比如以前知識傳播只能在教室才能發生的,每個老師只能面對幾十個,最多上百個人授課。而現在一個老師可以在線上給上萬人乃至幾十萬人授課,而且這些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包括落後山區(只要有網絡)。

我們也可以從這次危機中看到未來發展的端倪,在未來我們或許能夠在家做所有的事情,包括辦公,學習等。生活方式或者工作學習方式的改變,導致我們以前的那套自我管控系統,慢慢的變得不那麼有效。

在傳統的大課室學習場景下,由於長期環境影響(老師監督,學習環境塑造等),我們一進課室,身體機能就會自我調整成為上課的狀態。

但在遠程學習的模式下,很多學生一邊拿著IPAD看老師遠程教學,一邊拿著手機看娛樂節目,而老師卻無法監督。

環境的改變是我們效率降低的元兇,當我們處於一個安逸的環境時候,我們人性中懶惰,自我放縱的性格,就會被放大和顯化。

如何杜絕這種負面人性對我們的影響,提高自己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自律能力,是我們能否駕馭這隻黑天鵝的根本。否則,即使讓你站上風口,你也很容易立足不穩而摔得粉身碎骨。


在家辦公效率低,環境容易讓你分心?做好環境重塑,三步解決問題

1、為什麼在遠程狀態下,我們的效率會變差

在我們的行為監督系統裡面,一般有兩套系統,一套是外部系統,即外部環境或者父母,公司的監督,導致你不得不行動;一套是自我監督系統,即通過自我覺察,去促使自己行動。

人是環境的產物,我們的某些行為習慣,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並且在長期的行為中,慢慢會形成一種<strong>“環境習慣”,當我們進入某種特定環境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機能就會自動調整到適應該種壞境的狀態。

比如我們上班的時候,精神自動自發的集中在工作中。產生這種情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長期外部監督在我們身體的內在反映。

遠程辦公在某種意義上,降低了我們外部系統的監督力度,導致我們的效率降低,要解決,只能從內部系統出發,通過提高內部監督系統的工作效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而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自我約束力。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 快與慢》中提出,我們的大腦其實是一個惰性產物,能不動就不動。因此在我們的行為裡面,我們會更偏向於容易的事情。

比如看電視相對於學習和工作,放縱相對於自律,就是相對容易的事情。

正因為大腦的這種特質,我們的人性中存在的很多不好的性格,比如懶惰,喜歡玩樂,喜歡放縱等,都是與這個原因相關。

也就是說,如果失去外部監督系統的幫助,僅僅依靠自我監督系統,我們需要花費更多力氣,與自己的負面性格對抗。而這一個,就是反人性的過程。


在家辦公效率低,環境容易讓你分心?做好環境重塑,三步解決問題


2、抑制負面人性,提高自生效率的關鍵:重塑環境監督系統

反人性的意思,並不是說捨棄全部人性,而是說抑制人性中負面的部分,比如懶惰,自私等。正如《自控力》一書中總結到:集中注意力,拒絕誘惑,控制衝動,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戰。

負面人性會給我們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比如我們常說的從眾效應以及攀比效應,就是因為我們人性中的懶於思考,以及喜歡攀比的負面性格,所導致的非理性行為。

而在職場和生活中,負面人性,會讓我們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導致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容易分心,以及喜歡為自己找藉口,降低自身的工作效率。

或者你會問,是不是消滅了我們大腦中的負面人性,我們就可以變得更好,也變得更有效率?

是的沒錯,但我們很難做到!其實我們的人性歸根結底是受控於我們的大腦,而大腦經過幾十萬年的進化和環境的影響,一些性格特質已經進入到我們的DNA和潛意識之中,想要改變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才有可能達成。

既然負面人性短時間內很難消除,那我們就要學會與其共存,通過提高自律性以及有效的自我掌控力度,抑制負面人性給我們的影響。具體我們可以這樣做:


在家辦公效率低,環境容易讓你分心?做好環境重塑,三步解決問題

· 重塑環境監督系統

既然我們效率降低的根本原因,是原來的監督系統被遠程辦公或學習模式瓦解,以及自身監督系統的不完善,那麼我們的效率調整,也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重塑環境的監督系統,在上述我們說到,我們的身體,其實是有一個“環境慣性”的。意思是說,我們進入某種特定環境,大腦和身體機能就會自我調整,以求適應該環境。

那我們要想讓自己快速狀態,我們也可以重塑這種環境慣性,讓環境去監督自己。

比如當我們一進入書房的時候,我們就立刻關上門工作,手機等會影響自己的物件一概不帶進去,也可以跟家人約定,進入書房時不要打擾,當處理完工作,或者約定一個時間(比如兩個小時)出來後,再處理其他事情。

當然,養成一個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如果持續這樣做後,你會發現,你一進入書房後,你的身體機能就會馬上進入工作狀態,從而工作就更有效率。

在家辦公效率低,環境容易讓你分心?做好環境重塑,三步解決問題

· 提高意識和工作頻率

為什麼我們很容掉入負面人性的控制中,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大腦中的意識系統停止了工作,我們的行為任由潛意識系統控制。

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 快與慢》中提到,我們的大腦受兩套系統,“快系統”和“慢系統”。

慢系統掌控著我們的思考,運算,當我們需要策劃一個項目,或者算出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時候,我們需要慢系統進行工作;

而快系統掌控著直覺,感覺等方面,當我們需要作出快速決策的時候,比如怎麼刷牙,怎麼繫鞋帶的時候,我們需要跨系統進行工作。

快系統是比較省力的系統,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大多數簡單的問題,而慢系統是比較耗力的系統,但也是更加理性的。

當我們慢系統,也就是意識部分停止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快系統,也就是潛意識部分,就很容易被我們的負面人性所劫持。

比如當我們完成上午的工作,想休息一會兒的時候,我們的慢系統就停止工作了。當我們躺在沙發上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摸出遙控器,打開電視,然後看了一個下午。

上述我們也說過,我們的大腦是喜歡簡單的事情,看電視相對於工作,就是想都不用想簡單的事情,這時候我們的大腦就被負面的人性所劫持,做出降低工作效率的行為。

要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提高慢系統的工作頻率,也就是讓我們有意識的監督自己的行為。

具體我們可以在明顯的地方,比如冰箱門,電視機,貼上一些便條,寫上自己的任務計劃以及進度,在環境中,為自己設置一個個“鬧鐘”,讓自己的意識重新工作,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要做的事情上。


在家辦公效率低,環境容易讓你分心?做好環境重塑,三步解決問題

· 將困難的任務拆分,逐一破解

最後,影響我們工作效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工作難度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博士羅伯特·西奧尼迪在他的書籍《細節 如何輕鬆影響他人》中分享到,我們的工作熱情,其實是受我們的注意力影響的。

比如我們在進行一項任務的時候,領導者說我們的項目還有84%沒有完成,這樣的說辭往往會把員工的注意力,往負面的方向引導;更好的說辭是:我們的項目已經完成了16%的進度。

兩種說法其實意思一樣,但數字的改變,給我們的影響會出現截然相反的情況。

數字在我們的腦海中,其實是一個心理暗示。當數字小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難度並不大;但當數字大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難度會很大。

因此,在遠程辦公趨勢下,我們想提高自己的工作學習效率,我們可以嘗試將一個工作,或者一個學習計劃分成不同的小塊,先讓任務“看起來”不那麼難,我們才更有動力去完成它。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