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鋪子今日武漢“線上上市”:開盤即漲停,1.1萬員工0感染

比起競爭對手三隻松鼠與百草味,良品鋪子的資本化之路頗為坎坷。

從2014年開始,良品鋪子就謀求上市,當年打算登港股,未果;2020年2月24日,終於登上A股,卻遭遇罕見的疫情,只能改為“線上敲鐘”。

讓良品鋪子管理層更為糾結的是,作為一家紮根於武漢14年的企業,本次疫情已經對企業造成了負面影響。這個損失不僅僅是上市當口營業額的下降,更是消費者與投資者的信心。

在網上搜索良品鋪子,可見的熱門問題是“武漢的良品鋪子有病毒嗎”、“良品鋪子還能吃嗎”。

良品鋪子今日武漢“線上上市”:開盤即漲停,1.1萬員工0感染

不過,上市首日,良品鋪子的成績還不錯。2月24日上午9點半,良品鋪子股價上市即漲停,上漲44.03%,股價17.14元/股,總市值68.73億元。良品鋪子創始人、董事長楊紅春說,“湖北以外門店基本恢復營業,電商渠道正常運營,公司包括物流、門店在內有接近1.1萬名員工零感染。”

良品鋪子今日武漢“線上上市”:開盤即漲停,1.1萬員工0感染

良品鋪子在線上市。

這是A股歷史上第一次

沒有現場只有線上直播的上市儀式

01.小零食,大生意

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是湖北荊州人。1997年大學畢業,他應聘到廣東順德的科龍電器做市場營銷工作。2005年7月,科龍被海信併購,他下崗了。

居家帶女兒的幾個月時間裡,他確立了自己創業的想法,並給創業目標設立了三個標準:第一,能天天看到女兒;第二,做一個有品牌不會被市場淘汰的企業;第三,找個能幹十年以上的事。

他把創業方向定在食品大致是兩點原因:一是,他從小就喜歡吃零食,也會做零食,他曾自述,在農村每年放假的時候,都會跟媽媽一起做好吃的,紅薯幹、米花糖、甜米酒,他都很在行。二是,他通過高中老師結識了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何伯權的一句話打動了他,“把全世界的零食搬到顧客家門口,是一件可以把小生意做成大事的事。”

在接下來的大半年時間裡,他跑了全國20多個省的食品工廠,機票花了18萬,得出一個結論:兩個基礎,一個矛盾,這個生意才可做。

兩個基礎,指的是中國消費者需要好的東西、中國農業特色食品加工業能力已經很強;一個矛盾,指的是消費者想要好的東西,但到消費者手中的,卻是隻走規模、不講質量的“統貨”。

2006年,楊紅春賣掉了廣東的一套房子,還有幾個合夥人給的一共200萬元,開始了創業之路。

2006年8月23日,良品鋪子的第一家店在武漢中山公園旁開業了,賣50多種乾果。但連續幾個月,生意並不好,最低時,一天才賣600多塊錢,剛夠房租錢。

那年年底,久久丫的創始人顧青來武漢,經過一番交談後,顧青問楊紅春,“你的店到底是幹嘛的?”“你的主打產品是什麼?”

經此一問,楊紅春恍然大悟:久久丫的鴨脖全國知名,而良品鋪子卻缺少叫得出來的產品。

2007年,他來到河北滄州黃驊市挑選土特產。這裡有中國最大的冬棗種植基地,這種水果營養豐富,但成熟期只有一個月,當地農民銷售鏈不暢,每斤冬棗售價不到3毛錢,一畝棗樹收入不足500元,大豐收時只能任由冬棗腐爛。

他與當地食品公司合作,共同研發棗子的深加工。經過脫水、去核、低溫油炸、保鮮等工藝,鮮棗變成了方便儲存的幹棗,他取名為“脆冬棗”。

2007年國慶節,良品鋪子上線脆冬棗,很快脆冬棗在良品鋪子成為爆款,1年銷售額1.6億元。接著,良品鋪子又推出香辣滷藕、蝦夷扇貝、去骨鴨掌、炭燒腰果等產品,逐漸在武漢市場站穩腳跟。

良品鋪子今日武漢“線上上市”:開盤即漲停,1.1萬員工0感染

02.數字化之路

2011年前,良品鋪子走的是單一渠道,老老實實線下開門店,2006年6家門店,2007年28家門店,2008年90家門店。楊紅春說,“180家店、360家店、700家店、900家、1100家,反正每年不停地開。”

2009年開始,良品鋪子抽調出一個三五人的小組,由創始人之一領導,開始學習做電商。2012年10月,良品鋪子專門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在天貓、京東、一號店等幾十個線上渠道開展銷售。

良品鋪子的數字化之路是怎麼走過來的?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的一篇演講或許值得借鑑。演講很長,可以提出三個要點:

1.產品場景化。

顧客在不同的場景中對產品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挖掘和滿足這些需求。他舉了一個例子:大部分零食是塑料袋裝,放在桌面立不起來,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良品鋪子研發出可以立在桌面的包裝,其實就是幾片硬殼紙,但可以提起來。

他還舉了瑞幸咖啡的例子。很多人說瑞幸咖啡流量玩得很好,其實不是。瑞幸咖啡是真正去研究和挖掘場景化需求,用一杯和別人相同的咖啡,發掘出了一個新的市場空間。

2.渠道端實現數據化。

他說,“我們始終堅持,凡是不能和消費者直接交互留下數據、不能持續跟蹤的渠道,我們都不進。我們不是奔著銷售額去的。我們要做能和顧客交互的生意,通過不斷交互才能產生更加頻繁的復購。”

良品鋪子今日武漢“線上上市”:開盤即漲停,1.1萬員工0感染

3.高頻上新

從2016年開始,良品鋪子每個月基本上推出大概30-40款新品。趙剛說,這是良品鋪子運營的“三板斧”,目的是設置新品的不同關鍵詞,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流量。

趙剛說,良品鋪子2008年上線門店信息化管理系統,基本把當年的利潤全部投入到信息化工程中,並堅持到2010年。在業務飛速增長的2015年,又把後臺的所有系統,包括的財務、物流、訂單處理等系統全部換了一遍。

他說,“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一旦不成功,企業就會出現鉅虧”。

還好,良品鋪子的數字化轉型還算順利。從2015年開始,良品鋪子的線上銷售就快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良品鋪子電商線上銷售收入達到19.01億元。

對於傳統企業,數字化的作用或許在平時不那麼顯眼,但在重大危機事件中,它的作用就會極大放大。比如說疫情。

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標題是《都是湖北食企,為什麼周黑鴨受疫情衝擊比良品鋪子大?》。作者給出的答案是,雖然目前在中國10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2000家門店,但

在良品鋪子的營業額中,線下佔55.2%,線上佔44.9%,雖然雖然線下門店開不了業,對總收入貢獻佔一半電商或許稍稍能為它紓困。而周黑鴨只有10%的銷售額來自電商,它更依賴門店,所以受到疫情影響更大。

03.疫情下的快速“自救”

疫情雖然武漢的企業陷入圍城,但還是有很多企業開始了“自救”。那些有了數字化基礎的企業,自救將來得更迅速些。

良品鋪子全國門店數有2200餘家,其中湖北門店數800餘家。從大年初一開始,這800多家門店陸續停業。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良品鋪子幾次緊急召集高管電話會議,議題是“自救”。做了三個決策:1、經營重心由門店轉移到線上;2、調集物資支援武漢醫院;3、不計代價將員工防護口罩等物資籌備充分。

1月31日,全員線上辦公;2月1日開始,良品鋪子恢復淘寶直播,而主播們的直播間就在武漢的家裡臨時搭建,佈置樸素,燈光怪異,甚至連樣品都沒有;

良品鋪子今日武漢“線上上市”:開盤即漲停,1.1萬員工0感染

2月7日,良品鋪子上線“輕店”業務,可選擇門店自提或外賣送達。2月12日,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表示,部分門店的線上訂單量已佔總訂單的80%,而往年這一平均比例只有15%左右。

在封城後,良品鋪子總裁楊銀芬給所有員工寫了“一封家書”,“家書”中寫道,“我並不知道未來武漢或全國的相關城市封閉管控將持續多久,但零售

商業作為社會基礎功能,保證食品充沛供應是降低市民恐慌的最好辦法。”

他還寫道,“當這座城市中,中百超市、武商量販、良品鋪子、周黑鴨、麥當勞、星巴克等都亮起了那盞最明亮的燈時,城市才有了煙火氣,才能讓每一個留守市民不覺得孤獨。”

這大概就是良品鋪子在疫情中,依舊選擇上市的更大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