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本意

【轉載自:評論員王攀】方方的武漢日記為何會走紅?因為有溫度,有悲憫;有內容,有親歷;有分寸,有信任。

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本意

方方的文字是暖的。因為她是一個作家,原本就是駕馭文字的高手;那麼結合眼前的一切,寫景狀物,身邊瑣碎,入文成篇,就會親切自然。比如她寫武漢的陽光,寫眼裡的綠植、屋外的明亮,還有拿到巧克力時的驚喜,想到分給同事孩子的那種美好等等。在武漢這個特殊的時期,這些就顯得特別的溫暖而且明快,像一串透明珠子在陽光下。日記中的她,已經不是一個作家,而是一個城市的文字素描家,寥寥數筆,把武漢的人間煙火,特殊時期的武漢城市形象,那裡的人,那裡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通過明亮而溫暖的筆觸呈現出來,而讀者又能在這份平靜和溫暖中感受到一種向上的力量。要知道,對於外界來講,會充滿很多好奇;尤其是一些好的不好的消息,那麼怎麼來審視,顯然方方日記就是一個出口。而且會讓你流淚,但不氣餒;屬於帶淚前行的那種。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本意

文字是暖的,內容是乾的。作為一個作家,對社會有著深刻的思考,那麼她看到的武漢,就是一個思考之後的武漢,本身就會顯得有力量。這時候又有著各界朋友,比如醫生等,又對方方充滿信任。這是對作家的信任。作家是一個社會的良心。作家是觀察者,是遊離者,有獨立的精神和思考。所以她被人信任,然後別人把第一手的資料給她。那麼每一次的日記,就會有料,有內容。方方的武漢日記,就像一個新聞,因為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而日記,也是明天的歷史。它們是一致的。日記是私人的,但事兒是公共的;尤其是這個事兒有足夠大的時候,那麼這個日記,就具有了史料的價值。而因為是日記,而不是新聞,又是私人的,就顯得可貴的真實。

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本意

方方的表達是有分寸的。它不激烈,但仍舊讓人感到力量;它溫暖,但不軟弱;它沉鬱,但不沉悶;它有感情,但不氾濫。在一種剋制的表達範圍內。這當然是作家的技巧。作家是通過冷靜的筆觸,把所要表達的呈現給讀者,但它是一種默默的引導,是蘊而不露。然後給受眾留下思考的空間,回味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受眾可以去填補;而因為有了填補,讀者就有了參與其中的在場感。這原本就是文學創作的魅力。而這種魅力,用在疫情這樣的事情上又恰到好處。因為它又變成了一種安全的分寸感。所以,方方的文字每篇都引起了足夠大的反響,就連方方也說看到那些閱讀數據,都感覺特別嚇人。但方方的文字,仍舊在網絡上流傳,沒有受到影響。就歸功於這種分寸感。

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本意


而親歷現,身在其中,這顯然又是方方的獨特優勢。要是換成別的地方的作家,那就寫不出來;因為不在現場,而且不是土生土長在現場。這事兒,哪怕一個優秀的作家現在去武漢,如果不是本地人,那麼對於武漢的市井人生,風土人情,城市性格,也是無法揣摩透的。也就寫不出來那種特有的味道。像那個武漢大姐的抱怨,網絡刷屏,也就方方解讀起來得心應手。這顯然是根植於武漢,才能寫出來的。親歷現場,而且又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才能恰到好處的表達。我不太認同,因此說別的作家怎麼著。方方日記的走紅,有著其獨特的優勢。這些是無法比擬的。

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本意

當然,還歸於一個作家的悲憫。悲憫心,是一種最可貴的情懷。因為悲天憫人,那麼作家的文字就有打動的力量。就知道應該寫什麼,不應該寫什麼;應該寫給誰聽,不應該寫給誰聽,或者說哪怕寫給誰聽,她該怎麼去表達,以誰的視角,誰的立場,什麼是第一位的、是任何時候都應該恪守的。所以當看到那個“歪歪扭扭七字遺書”的報道,她立馬點到不是七個字,而是十一個字,除了“我的遺體捐國家”,還有後面“我老婆呢”。這就是立場,這就是悲憫。而當有了這樣的悲憫之後,那麼她的表達,她的文字,就自然獲得了廣泛的號召力。悲憫,應該是所有文字工作者都應該有的。否則那就失去了作為文字工作者基本的底線和道德良知,那麼也就失去了讀者。方方停下小說創作,寫封城日記。沒有把自己停留在書齋了,也沒有覺得看不上日記這種文題,相反是堅持;這千把字不是容易寫的,耗神耗力,但仍舊堅持,這就是悲憫。是一個作家面對社會,面對社會重大事件,該有的態度和行動。只有悲天憫人的人,才會勇敢的去做,才不會為身份,為光環,為其他而考慮太多。

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本意

而當有了這些之後,方方也就獲得了信任。方方在日記裡,寫了很多,也呼籲了很多。對於市民,對於政府,對於防控,對於輿論等,她都是沒有迴避。比如她呼籲大家配合,她說措施不能太激進,否則下面官員完不成,她給防控寫建議等等。但你會發現,大家都是一種信任的狀態。為什麼?就是因為方方擁有了前面的那一切。有溫度,有分寸;有內容,有親歷;有悲憫,那當然就有了來自各方的信任。而這種信任,不只是讀者的支持,大家每天都在期待方方的日記,半夜更新,然後閱讀瞬間爆棚,就是一種期待、一種信任;而且她的那些朋友,各行各業,國內國外,也都願意把看到的知道的告訴她,然後讓她寫出來,也是一種信任。其實,這都不是毫無來由的。這就是方方日記走紅的原因。

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本意

一個方方武漢日記,幹倒了多少正能量宣傳——儘管這不是方方的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