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眾所周知,炫富是為了滿足內心的虛榮心,展示別人不曾擁有的東西。之前大火的“炫富摔”“朋友圈裝修”,似乎都在傳遞著一種“有錢就能為所欲為”的迷惑三觀。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為了諷刺網上種種炫富行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吐槽方式出現了:“炫窮”,並且火得一塌糊塗。


炫窮之所以能夠流行起來,恰好說明了大家對窮與富,也已經有了新的理解。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我窮,但我快樂”


炫窮大火,一開始還是因為炫富。一位大三女生認識一個網友,總愛在網上曬東西,她的東西要麼是假貨,要麼是店裡還沒賣的,這個網友就是想給人制造一種自己富裕的假象。


越來越多這樣的事讓人覺得,大家對錢的崇拜到了過頭的地步。


當豪車、高級餐廳、奢侈品等成了一種炫耀的資本,許多人就對買東西失去了初衷——合適就行。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發起人就開始思考:為什麼富是可以炫耀的,窮反而不行,我用便宜的價錢買到合適的東西並告知別人,不是比一天到晚秀奢侈品更有意義?


就這樣,網上開始流行起了“炫窮風”。在穿衣上,一位網友說道,“自己全身上下的衣服加起來只值零元,因為全是撿姐姐的。”


在吃飯上,承認自己吃不飽,也並不丟臉。


住的地方也不全是高檔公寓,農村風,也開始在網上流行起來。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這些,都像網友說的一樣,我們雖然沒有錢,但是我們擁有快樂,我們沒有負擔。


慢慢的這種態度也成了一種新的調侃,甚至在網上越來越誇張(浮誇)。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炫窮成了“比慘”


由於網上段子手太多,一不小心,一種生活方式就成了比慘大會。小魚兒發現,一個饅頭吃三頓都不算最窮的!


有人調侃道,“自己吃不起快餐,只能去吃別人吃剩的雞骨頭。”緊接著馬上有人跟帖:“這誰呀,連骨頭都不吃,我從來不浪費。”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其實,我都是在外面隔著玻璃看別人吃。”慢慢地,甚至網上還出現了一群“吃土”的人:發工資之前,剛剛還完花唄,新買了一臺電腦,不久前交了一個季度的房租……都是吃土期。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甚至到了後來,網上開始流行起了各種誇張且爆笑的圖片。鋼筋拖鞋,寫到一半就斷掉的筆,破洞的襪子,擺成“肉”字的素菜……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要論比慘,根本沒人比得過他們。


搞笑歸搞笑,他們只是在調侃中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會過日子沒什麼不好。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會過日子,是一種生活態度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內心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炫耀擁有的一切。


他們不會刻意告訴別人讀過什麼書,自己開的是什麼車,曾經去過什麼地方,因為他沒有自卑感。


這樣的人,買東西都是要必需物品,並且買最好的,充分使用它。大家都知道小S一個包包可以背好幾年,不是因為沒錢換,而是她覺得沒必要。


“炫窮”,什麼時候成了一種新的流行?


當然,也並不是說那些認為“包治百病”的人就毫無道理。袁詠儀最愛包,只不過是她的生活態度不同。她願意把其他的開銷都放在買包上面。


所以無論你是喜歡沒有雜物的極簡生活,還是堆積起來的幸福感,都沒有對錯。只要明白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就行,快樂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