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的閱讀能力

人腦因人類直立行走腦容量的擴展成為可能(爬行時代因受身體平衡影響抑制了發展),又受利用火的能力提升獲得熟食,身體能量得到大量補充,大腦得以突飛猛進進化(大腦消耗能量近人體的1/4--就象溫飽解決了,才會去滿足精神上的需求)。

大腦的閱讀能力也是大腦進化基礎上,後天習得的能力,受兩個方面的限制,一是生理,二是路徑。

一、生理限制

人腦的閱讀能力


閱讀的生理限制也就是視覺限制。人眼的視覺感知是不均衡的;在視網膜中,有一個叫做“中央凹”的區域,只有在這個區域的中心地帶,才擁有視網膜中唯一密集的、高分辨率的視覺細胞,其他區域分辨率很低。我們看書時,就是用這個中央凸去掃描文字。而且這種掃描是跳躍式的,大概跟我們人類長期狩獵生活要隨時注意各種危險有關。

這種“眼跳”掃描方式限制了我們讀書的速度。我們一次注視的信息,最多也就三四個漢字左右。通過訓練也可以強化,但每分鐘閱讀四五百個詞,也是我們生理的一個極限。

二、路徑限制

閱讀路徑有兩個,一個是“語音通路”

,一個是“詞彙通路”。語音是我們人類長期演化成的一種天生能力,文字只是一種輔助記錄,所以閱讀文字時,我們潛意識中就有一種“音讀”習慣,這就是“語音通路”;另一種就是大腦直接解讀文字,不通過語音區域,這叫“詞彙通路”。

這兩種通路一直是並存的,讀不熟悉的文字或接觸陌生的認知領域,比如古詩詞,我們常常要用音讀來輔助我們理解;而讀一些熟悉的文字、場景,比如童話、小說,我們常常可以讀得很快,會迅速腦補一些畫面。

認知心理學家稱,我們腦海裡有“心理詞典”(詞彙庫),詞彙量達數萬條;所以我們能很容易地從幾萬個候選詞中找到合適的意義,來匹配看到的文字,速度在眨眼之間。我們大量閱讀也會積累詞彙量,提高“詞彙通路”閱讀量的佔比,提高閱讀速度。

三、閱讀能力的形成

人類有天生識別圖像(負責狩獵和採集)的功能,不具有閱讀的能力,閱讀是後天習得的。宇宙造物把人類閱讀圖像的能力稍稍改動就能適應閱讀文字,環境與人類總是相互改造、相互影響的。

萬事萬物都不是一層不變的,一切都在演化之中。

202002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