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會診”武漢生鮮難題 線下門店、電商平臺等齊發力

疫情之下,生鮮成了剛需,在如何為武漢“破題”生鮮難題上,零售各界抱團發力,各展其能。“疫情前,食享會每天在武漢的物流配送大貨車是20輛至30輛,但在疫情期間,高峰期甚至150輛以上,整個業務量增加了5倍以上。很多員工非常辛苦,每天只睡幾個小時,有時候在倉庫分揀完貨物就睡著了。”社區團購企業食享會創始人、CEO戴山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為了豐富供應的品類,多家零售企業向武漢捐贈鮮食、蔬果,而需求方式的變化,在讓企業面臨壓力的同時,商業模式也發生了調整。

本來生活也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疫情之下的生鮮更加剛需,給相關從業者都帶來了機遇。但是,同樣對供應鏈的整合,物流配送,人工分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規範的企業也隨之淘汰。

到家服務+豐富品類

儘量解決顧客需求

綜合來看,為保證供應,零售企業從兩個層面著手戰“疫”,一方面利用各自優勢,為武漢的消費者提供商品;另一方面,調整自己,在“團購”“到家服務”兩個需求節點上下了諸多功夫。

疫情期間,“食享會一直在積極為市民解決生活物資問題。積極豐富商品品類。從最初的蔬菜水果到乳肉蛋奶、日化用品,甚至防疫防護用品,不斷豐富商品。例如,蔬菜套餐從最初只有1個套餐4個菜,增加到3個套餐超過10個菜(含調料),並且增加了水果、雞蛋、豬肉、牛奶等商品。積極響應市民需求。”戴山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還有企業選擇火線馳援物資,為做好疫情防控一線的後勤保障服務,便利蜂為援鄂醫療隊無償提供10萬份盒飯,由於在武漢沒有門店和工廠,便利蜂向武漢戰“疫”前線提供的盒飯將由華東鮮食工廠生產,通過全程冷鏈物流配送至武漢。此外,由於第一批盒飯廣受好評,來自重慶和北京的兩支醫療隊也要求加入受捐贈的名單中。

多的企業積極調整了自己。沃爾瑪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沃爾瑪到家”服務升級迭代,在武漢率先推行“社區到家”。在線上,平臺定位居民社區,集中管理顧客訂單;線下履約改為揀貨後批量派單,以社區為單位安排貨車集中配送,直達社區。

本來生活則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除了在原有地區退出相應的蔬菜,肉禽,海鮮等禮包的基礎上,特別針對武漢社區生鮮連鎖品牌——武漢本來鮮在武漢開設近170家門店,3個配送中心,是湖北省民生保供重點企業,配送範圍覆蓋武漢全城。是目前武漢市區內少數的、且可以並已經為武漢實施封閉管理的小區進行團購配送業務的企業。“目前接到了武漢200多個社區定點配菜的業務,保障了武漢市數十萬人的生活所需。”

社區團購力量顯現

行業將進高速發展期

突然增長的需求,也讓技術企業在短期內承接了大量需求。

杭州米雅科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無接觸”購物已經成為眾多零售企業對抗疫情、保障供應的重要選擇,小程序到家服務正成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購物方式,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大力提倡零售企業使用到家服務,保證商品供應的同時防控疫情。2月4日,杭州米雅科技向中國所有的零售企業開放小程序到家服務,開始了小程序到家服務項目。並承諾可幫助商戶迅速開通小程序,已開通小程序的商戶可快速對接上線到家&自提服務。

線上訂單猛增的另一面,是人力的短缺。

在疫情初期,食享會號召員工組織成立武漢志願者服務隊,從最初的10個人增加到現在80多個人。初期武漢市配送運力不夠,許多員工、志願者積極主動把私家車貢獻出來進行配送和運輸物資。作為目前武漢市主要的物資保障平臺之一,食享會要服務武漢上千個小區。

但因為用戶需求較大,訂單量激增,食享會在物流方面和人力上面臨很大的挑戰。面對人力和運力的緊缺,食享會依靠自身努力不斷克服困難,積極應對。同時,武漢市政府也為食享會積極提供幫助,在員工食宿、臨時倉庫、車輛調度、物流通行等方面解決了不少問題

不過,“經過疫情,社區的力量將會越來越強大,配套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受訪企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戴山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當前需求的變化,打破了2019年對生鮮、社區電商的模式質疑,這種情況下,會加速催生社區團購模式進一步發展和成熟。“此前,線下門店、電商平臺、社區團購三分天下,各自做各自的生意。但目前疫情之下,很多小區被封閉或者限制出入,線下門店去不了,快遞進不來。在這種極端情況下,社區團購的優勢開始顯現,下單便捷,平價優惠,無接觸配送,可以快速服務社區家庭用戶,與傳統商超開始並駕齊驅,甚至超越傳統商超。所以越來越多的開始選擇社區團購,這也是對於該模式的一種普及。”

社區團購的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就像超市替代櫃檯,電商替代超市區一樣,“群+小程序”的購物場景,正在被廣泛接受。我們依然認為,未來社區團購將與線下門店、電商平臺並駕齊驅,三分天下,成為家庭消費的主流渠道。“更多的企業加入社區團購行業中,這樣將會加速這個行業的成長。”戴山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