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6年,迎來這些新變化

2月24日下午,市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召開視頻發佈會,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過去6年來取得的新變化。市發改委協同綜合處處長周浩說,六年來,本市自覺把首都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取得了積極進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6年,迎來這些新變化

交通:本市高速斷頭路全消除

去年9月,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北京“飛”入“雙樞紐”時代;年底京張高鐵開通,把張家口納入“環首都1小時交通圈”;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消除,公路交通更加便捷通暢。

“6年來本市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全部打通,國省幹線‘瓶頸路段’大部分已經消除,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市交通委協同處處長趙陽說,本市已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1167公里,京雄高速、G109新線高速等還在持續推進建設中;交通運輸部及三省市交通部門共同簽署了備忘錄,“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全線繞出北京市域”邁出關鍵性一步。

“軟件”方面,三地不斷提升區域一體化運輸服務水平,推進政策法制協同:一卡通已覆蓋北京市區全部公交線路和軌道交通線路,實現與全國288個城市互聯互通;出京公交線路達到41條,線路總長2826公里,日均客運量超過40萬人次,已基本覆蓋本市周邊毗鄰區域;三地由單純執法拓展到信用聯合懲戒,由重大活動、重要時節聯合執法拓展到經常性聯動,由交通運輸部門協同擴展到交管、環保、住建、城管等多部門合作。

生態:6年PM2.5下降51%

市生態環境局也披露,2014年至2019年,京津冀三地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均呈下降趨勢,其中北京市從2014年的85.9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51%,京津冀區域下降46%。

在這背後,三地推動區域統一規劃、統一立法、統一標準:三地共同加強區域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等領域汙染防治工作,統一了空氣重汙染應急預警分級標準,修訂了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實現區域空氣重汙染過程“削峰降速”;按月組織開展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跨界斷面水質聯合監測,與河北省共同啟動密雲水庫上游潮河流域規劃編制工作,推進雄安新區上游流域綜合治理。

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處長梁文玥也介紹,三地已經建立了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明確了定期會商、聯動執法、聯合檢查;同時還將聯動執法機制進一步向區(市)縣一級下沉;多次針對區域內電力、鋼鐵、冶金、焦化、水泥等行業高架源,冬季供暖燃煤鍋爐和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以及當地應急減排措施進行聯合檢查;在水汙染防治方面,三地生態環境執法部門聯合公安、水務等部門,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斷面,開展同期、同步執法,聯合打擊交界地區突出環境違法問題。

產業: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759家

產業協同上,疏字當頭,本市在減量中倒逼集約高效。來自市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本市嚴格執行新增產業禁限目錄,截至2019年底,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2.28萬件;2014-2019年,本市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759家,疏解提升市場631個、物流中心122個。

疏解與提升並重,2019年,建設提升基本便民網點1190個,拆除違法建設騰退土地5706公頃,“留白增綠”完成綠化1686公頃,城市環境秩序明顯改善。

協同創新步伐也加快: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達1063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超8000家,科技創新園區鏈加快形成。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三地將加強產業政策銜接,圍繞雄安新區產業定位,支持雄安新區發展。促進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聯動發展。京津冀相互支持,共同辦好國家級展會,組織策劃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議題和對接活動,打造產業合作對接交流平臺。以舉辦冬奧會為契機,推進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推進京津冀社會信用體系協同共建。

醫療:核心區外地患者減少28萬餘人次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穩步推進,尤其是在醫療衛生方面。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一方面,本市中心城區醫療衛生資源不斷疏解,統籌引導核心區優質資源向副中心、迴天地區、城南地區等資源薄弱地區轉移。2019年1-12月,核心區外地患者較2017年同期減少28萬餘人次,下降2.29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本市積極推動京津冀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合作。推進實施京張、京承、京唐、京廊、京保等重點醫療衛生合作項目34個,並取得階段成效。例如,天壇醫院與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合作,成功打造出可複製推廣的“天壇模式”;同仁醫院與張家口市第四醫院合作共建,探索建立利益共享的“同仁模式”;積水潭醫院等市屬醫院分別與張家口市相關醫院共建合作,為推進普及京張冰雪運動、籌辦2022年冬奧會和殘奧會提供醫療保障;朝陽醫院等市屬醫院對口支持燕達醫院,幫助其於2018年成功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醫院門急診量較2014年合作初期增長4倍,出院量增長5倍。據統計,河北來京就診患者已由2013年的940萬減少到2018年的770萬,幫扶作用顯現。

此外,2018-2019年度,京津冀地區臨床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項目達到36個,互認醫療機構達到411家,覆蓋了符合要求的二、三級醫療機構和醫學檢驗實驗室;176家醫療機構的21項醫學影像資料實現共享。此外,京津冀公共衛生領域全面合作有序推進。近年來,三地衛生健康部門簽署20餘項合作框架協議,持續推進包括疾病防控、衛生應急、婦幼健康、老年健康、精神衛生、綜合監督、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協同合作,通過業務交流、培訓、演練、搭建共享平臺等多種形式,促進京津冀三地衛生健康事業可持續協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