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師大萬名師生“雲端會”:學生當“主播”談“新冠肺炎”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趙小倩 通訊員 陳鑫 林禎昊 金園園)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質量推動在線教學,對於高校來說,也是一次大考。2月24日,杭州師範大學師生迎來春季學期“開學”。本學期該校為本科生開設的3531門次課程中,有3105門次的課程將開展線上教學。為研究生開設的625門次課程中,有589門次課程將進行在線教學。當天,本科生開設639門次課程,研究生開設113門次課程,涉及18個教學單位。

  這些課程中,教師多采用超星、釘釘、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其中使用超星的最多,佔比45%左右。教師則通過直播+錄播+PPT+互動等方式開展授課。

  “綠勾”暢行 確保課堂質量

  “線上教學的一個難題是沒法通過觀察學生的聽課反映來調整教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年輕教師應維華的課程一直受到學生的喜愛。但第一次在線上授課,他還是有些忐忑。

  “我在上課過程中準備了一些問題,通過學生‘搶答’或教師‘指定答題’的方式來控制課堂氣氛,把握教學節奏。”應維華告訴記者,在上課過程中,除了在“慕課教學平臺”上要求每一位學生“簽到”,也會隨時看“教學圈”連線中學生頭像是否有空缺。

杭師大萬名師生“雲端會”:學生當“主播”談“新冠肺炎”

  他還在每次課上佈置了必須完成的練習。“‘慕課教學平臺’有個非常好的功能就是,視頻不能快進,學生必須全部看完之後才能完成相應的測試,這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認真觀看教學視頻,不然他在做練習題時就得不了高分。”應維華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完成練習,學生就拿不到“綠色的勾”,如果沒有在指定時間內拿到這個“綠勾”,他的平時成績就會受到影響。

  資深教授堅持“直播授課”

  65歲的殷企平教授是該校外國語學院英國語言文學系的資深教授。對他來說,在網上講授《美國文學》和《十九世紀英國小說》是從教30多年來的又一次“挑戰”,但疫情擋不住教學,網課也是復學的一種現代方式,他堅持“直播授課”,與學生更多互動。

杭師大萬名師生“雲端會”:學生當“主播”談“新冠肺炎”

  早在10多天前,殷企平就早早建好了教學圈,為線上開課做起了準備。他所在的美國文學課程組幾位老師一起合作蒐集了國外一些優質的慕課資源,殷企平根據這些慕課設計了相關的問題,並與學生進行探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視頻。在測試階段,他還與學生一起討論,並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逐一進行點評。

  “這兩門課殷老師講授了很多次,但他依然堅持重新備課。這種精神,確實可敬。”協助殷企平線上課程教學的金老師感嘆。10多天前,她從如何建立教學圈,怎樣佈置作業、發起直播等方面協助殷企平熟悉網絡教學的平臺。他們最早是選用超星的學習通,但經過測試,金老師發現釘釘更適合與學生互動,於是把釘釘推薦給了殷企平。“殷老師馬上決定學習使用釘釘,他很願意接觸新事物,接受新挑戰。”金老師告訴記者,只要對教學有幫助的,他都願意嘗試。

  在殷企平看來,學生在網絡課堂直播中可能更願意大膽提問,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也能及時解答,所有問題在網上擺出來,一目瞭然,互動效果更好,更能激發大家的思考。

  

學生當“主播”談“新冠肺炎”

  在該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生物技術182班同學的“微生物學”課上,同學們當起了“主播”,結合微生物學的理論知識,介紹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是授課教師陳微微的課堂設計,“結合自由討論,讓微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引導同學們用辯證思維看待問題。”陳微微告訴記者。

  此前,因為擔心突發網絡擁堵情況,她為這次線上課程做了3套預備方案,超星MOOC平臺直播、釘釘直播和QQ直播,並在課前帶領全體同學在各個平臺上進行預演,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準備相應的解決方案。“在今天的線上課堂上,果然遭遇了超星MOOC平臺網絡擁堵狀況,果斷轉向QQ群打卡簽到以及釘釘直播,順利完成了課堂直播。”她欣慰地說。

  在正式上課前一週,陳微微所在的微生物課程組的老師們還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發佈微生物spoc課程,監督同學們在正式上課前完成“緒論”章節的MOOC小視頻觀看和測驗,並在上課前請每位同學用1分鐘時間彙報課前預習情況。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讓課堂討論更加活躍。

  值得一提的是,杭師大的老師們為了上好“網課”,動足了腦筋。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袁慶曙老師為了上好“離散數學”,自制了一套易於操作的“手寫”白板;胡寶坤老師自費買了“在線實踐系統”——一個模擬度極高的商業實訓平臺;體育與健康學院的賈守棟老師,在專業課上,面對7名主修健美操的同學,在視頻那頭做起了動作示範,並逐一糾正學生動作。

杭師大萬名師生“雲端會”:學生當“主播”談“新冠肺炎”

杭師大萬名師生“雲端會”:學生當“主播”談“新冠肺炎”

  “任務的發佈,作業的收取,數據的統計都很明確、高效。”剛剛上完《生命科學導論》和《學前衛生學》的教育學院教師徐彩娣說起網絡教學感觸頗多,但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方面與現場教學還有差距。因此,目前網絡教學更多的只能是應急,大規模的推廣還需要一個系統化過程。

  英語教育181班的朱雲奕認為,疫情的爆發誰都不能預料,因此無論是對於授課的教師,還是在家聽課的學生,都是全新的嘗試,但是大家都在盡力做到最好。提前測試設備,下發資料,自覺預習,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雖然並不能面對面的討論,但是在屏幕上與老師交流,已經很贊。時不時還有點贊、送花,給直播授課增添了不少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