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和其他違禁化學品對澳大利亞大堡礁中的海豚構成了威脅


DDT和其他違禁化學品對澳大利亞大堡礁中的海豚構成了威脅

▲海豚體內化學物品含量增加


【導讀】科學家發現海豚體內有害化學物質的含量越來越高,這會危害海豚的健康並導致海豚大規模死亡事件的發生。


01

海豚體內存在大量違禁化學物質


在澳大利亞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水域中的兩種易危海豚的組織中,科學家發現了包括殺蟲劑DDT在內的長期被禁止使用的化學物質。


科學家發現,在2010年~2015年間,澳洲短平鼻海豚和駝背海豚的組織中的化學物質含量增加了三倍,有些甚至增加得更多。


即使澳大利亞在1975年就禁止使用PCBs(多氯聯苯),但是人們在一雌性駝背海豚的組織樣本中發現了大量的PCBs,這也是科學文獻中記錄的最高濃度。


02

相關研究結果


68%的海豚樣本存在大量化學物質


來自弗林德斯大學和南十字星大學的科學家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檢測了海豚組織中的PCBs、DDT和HCBs(六氯苯)的含量,然後在2014年和2016年之間再次採樣,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生態指標》(Ecological Indicators)雜誌上。


研究人員用特殊的飛鏢從菲茨羅伊河口和柯蒂斯港口中的海豚身上採集了5毫米寬的鯨脂和皮膚樣本。


來自南十字星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Daniele Cagnazzi博士表示,68%的海豚樣本中的化學物質含量十分高,這會影響它們的健康和長期生存。


駝背海豚中PCBs的濃度超標


澳洲短平鼻海豚是澳大利亞獨有的海豚品種,已被昆士蘭列為易危物種。科學家在菲茨羅伊河口,收集了18個短平鼻海豚的樣本並對這三種汙染物進行分析。


(注:易危物種(英文:Vulnerable species,多寫作為VU)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其中一個保護現狀分類,其指現存一些快成為瀕危物種的生物,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及在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的滅絕威脅。)


在昆士蘭,駝背海豚也被列為易危動物。科學家分別在菲茨羅伊河和柯蒂斯港抽取了6個和11個樣本。


2015年,在一個來自菲茨羅伊河口的雌性駝背海豚的樣本中,PCBs的濃度是科學文獻記錄中最高的。


雖然設計這項研究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弄清楚海豚體內為何會有大量的化學物質,但是研究人員寫道,該地區的水災和附近港口的開發很可能是汙染物水平上升的原因。


南澳大利亞的海豚體內汙染物含量上升


格里菲斯大學澳大利亞河流研究所的Liesbeth Weijs博士通過研究發現,南澳大利亞的海豚體內的汙染物含量也在上升。這些汙染物通過海豚吃的食物—主要是魚類—堆積在海豚的脂肪組織中。


03

化學物質對海豚的危害


研究人員認為,PCBs,DDT和 HCBs這些化學物質都與海豚的大規模死亡有關。這些化學物質對健康有害,會影響海豚的免疫系統,使海豚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雖然這些化學成分在澳大利亞和其他許多國家已經被禁止使用,但由於它們是持久性汙染物,所以這些化學物質可以長時間存在。


福林德斯大學的副教授吉多•帕拉(Guido Parra)表示,汙染物的累積可能會影響昆士蘭州整個海豚種群的長期生存。化學物質對海豚面臨的現有問題產生了很大的威脅,包括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水下噪音和捕魚副漁獲物。


來自澳大利亞海洋保護協會的瀕危物種運動負責人Tooni Mahto說:”這些海豚是一個獨特而脆弱的物種,它們的數量非常少,它們需要保護。


這些動物仍在為我們半個世紀前就停止使用的化學物質付出代價,這些化學物質是水中的無聲殺手。


這些物質具有持久性,它們不會分解,而且可以存放幾十年。


編譯自《衛報》(The Guardian)

原文名稱:DDT and other banned chemicals pose threat to vulnerable dolphins on Great Barrier Reef

作者:Graham Readfearn

時間:2020年1月29日

翻譯:陳佳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