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小企業危局,民營書店。可快關門了,為何還這個定價呢?

一個書店,滿篇哭訴,但再一看定價,似乎依然“文人的傲骨”,風中鼎扛。

疫情下中小企業危局,民營書店。可快關門了,為何還這個定價呢?

疫情下中小企業危局,民營書店。可快關門了,為何還這個定價呢?

疫情爆發已經一個多月,在餐飲、酒店、KTV紛紛叫苦喊痛之後,新型書店也撐不住了。2月24日,許知遠創辦的單向空間在官方微信號發佈眾籌,希望能夠續命。其實,早在一週前,24H的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也曾在公眾號發起過同樣的呼籲。

根據單向空間自己的分析,最要命的是,即便疫情好轉之後,籤售會、讀書會等商務合作也無法正常開展,而這塊業務才是單向空間真正的 “現金牛”業務。

在“求救”視頻中,單向空間自稱現金流還能撐3個月, 三個月的現金流對於小微企業來講,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某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單向空間)賬上有三個月的現金流現在看應該還是能撐下去的,許知遠站出來呼籲實際上也是為了引起關注吧,估計大悅城那邊也會給他一些政策支持,應該還是能活下去。”

再看價格

疫情下中小企業危局,民營書店。可快關門了,為何還這個定價呢?

疫情下中小企業危局,民營書店。可快關門了,為何還這個定價呢?


[為什麼]有什麼更多的可以說呢?

疫情下中小企業危局,民營書店。可快關門了,為何還這個定價呢?

疫情下中小企業危局,民營書店。可快關門了,為何還這個定價呢?

疫情時期,閉店中的單向空間杭州店

截止到 2 月 24 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我們僅剩的 4 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而大悅城的整體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其中一半還是愛書如命的同事自己買走的。預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對這個本來就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這意味著絕境。

被迫在家辦公的日子,我們萬分焦急,也想盡辦法自救。已經緊急通過各種線上平臺進行儲值優惠、在線直播、建群秒殺等促銷,但巨災之下,收效甚微,每次推廣僅能帶來幾百元的收入,連值班店員一天的工資都不夠。

而我們的電商銷售自 1 月以來也幾乎腰斬,一半以上的供應商未能開工,所有產品製作項目陷入停滯。最致命的是物流受限,很多地區仍無法配送,由於我們辦公所在的園區不允許快遞出入,所以即便收到訂單,也必須由值班的同事一個人拉著小板車去園區門口發快遞。

更艱難的是,即便疫情好轉之後,銷售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可能的商務合作無法開展,對書店的影響可能要持續半年,甚至更久……

疫情下中小企業危局,民營書店。可快關門了,為何還這個定價呢?


單向空間是幾位媒體人創辦的書店,15 年來,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對社會不公的記錄,始終流淌在我們的基因裡。天災人禍,很多人不幸離世,更多人備受煎熬,就像書店創始人之一許知遠所說,“誠實的表達,平等的交流,理解他人的痛苦,是對此刻強烈的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