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南極創20.75℃紀錄引熱議?聽科學家們怎麼說

近一段時間關於南極觀測到歷史最高溫度的新聞層出不窮。

2月7日,世界氣象組織公佈消息稱,在南極半島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蘭薩觀測到18.3℃,這一記錄打破了了2015年3月24日曾記錄到的17.5℃的南極大陸觀測到的最高溫度。

但18.3℃的最高溫度記錄僅僅保持了兩天的時間。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再次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再次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

南極創20.75℃紀錄引熱議?聽科學家們怎麼說

2月9日測得20.75℃高溫的西摩島距中國南極長城站很近,長城站此前一天測得最高溫8.7℃

“南極升溫”再次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南極是不是真的變暖了?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和工業排放嗎?冰川消融後全球海平面會上升多少?是不是真的會有大陸和海島會被淹沒?人類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

作為36次南極科考的隨隊報道記者,此時正在南極“雪龍”號上,我想就這幾個問題“就地取材”和我們船上負責南極科考的科學家們和“雪龍”號上的“老南極”們聊聊。

中國南極科考站:也觀測到高溫,但並未破紀錄

南極一個觀測點的溫度被刷新到20.75℃。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南極科考隊的科考隊員們也經常會在微信上收到國內親朋好友的追問。普羅大眾詫異地是,天寒地凍、冰雪皚皚的南極怎麼會飆升到20℃?

單純的討論冷暖過於主觀而且缺乏標準,為此我特意聯繫到了負責中山站氣象觀測的考察隊隊友,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朱孔駒,請他從中山站歷年的數據觀測角度做個分析。

朱孔駒也關注到了今年南極最高溫度幾次被刷新的新聞。但他表示,中山站溫度和往年記錄相比,並沒有異常升高,溫度觀測都屬於正常範圍內。

南極創20.75℃紀錄引熱議?聽科學家們怎麼說

南極中山站1989年至2020年夏季氣溫變化趨勢,含12月、1月、3月的最高溫、最低溫及月平均溫度

中山站氣象觀測數據從1990年開始記錄,觀測到最高氣溫是1996年的9.3℃;其中夏季平均溫度最高的是2005年的1.4℃,最低是2000年的零下1.9℃。據朱孔駒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夏天的平均溫度目前估算為1.0℃,觀測最高溫度為6.9℃。

與“破紀錄”西摩島相距不遠的我國南極第一站中國長城站的數據顯示,從1984年建站以來,觀測平均氣溫呈線性升高趨勢,2月8日下午3點也測得近期高溫8.7℃。公開數據顯示,1989年觀測出現的最高氣溫是11.7℃。

南極創20.75℃紀錄引熱議?聽科學家們怎麼說

很明顯,1986年以來,南極長城站歷年平均氣溫呈線性升高趨勢

對此,中國氣象科學院的丁明虎研究員公開表示,自2019年11月以來,南極長城站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時段,長城站所在的南極菲爾德斯半島上,雖然極端最高氣溫沒有突破歷史極值,但今年2月確實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他認為,巴西科學家觀測到的20.75℃的最高溫度是可信的,但歷史上相似情況也出現過。

“雪龍”號船員印象:陸緣冰越來越薄,暴雪越來越少

中國的南極科考從1984年正式開始,而中國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號從1993年服役至今,一直是中國極地科考的一個標誌,在“雪龍”號上辛勤工作的“老南極”們也屢赴南極,是國內前往南極次數最多的一批人。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南極真的變熱了嗎?

“雪龍”號船長朱兵,1998年隨“雪龍”號來南極科考,前後總共來過13次南極。朱兵表示,總體上並沒有感覺南極近二十年明顯變暖,但2019年到2020年南極的這個夏天,確實是他記憶中比較熱的一個夏天。

首先是中山站前的陸緣冰的距離,往年都有將近40公里左右,今年只有20公里左右,更令朱兵影響深刻的是2019年12月在中山站卸貨期間“雪龍”號駕駛室的高溫,由於日照強烈等原因,“雪龍”號駕駛室不得不在南極開了冷氣降低室內溫度。朱兵說,這是之前很少碰到過的情況。

南極創20.75℃紀錄引熱議?聽科學家們怎麼說

“雪龍”號駕駛室

“雪龍”號的管事繆煒也是一名“老南極”,1999年開始參加南極科考,已經參加過17次南極科考。在他看來,南極這20年確實是變暖了。繆煒對記者表示,十幾年前每次海冰卸貨的時候,南極的陸緣冰冰面都能承受較大的載重量,而現在的冰面感覺越來越薄。

他回憶,以前“雪龍”號在南極經常會遇到大暴雪,科考隊員和船員們經常要在甲板上掃雪。而近幾年這樣的大雪也越來越少,甲板上的積雪也越來越薄。

南極創20.75℃紀錄引熱議?聽科學家們怎麼說

2019年11月下旬,“雪龍”號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附近海域,距陸地約有20公里陸緣冰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雪龍”號甲板部的水手長潘禮鋒。對比他11次的南極科考經歷,他覺得今年南極的溫度確實有些異常。不過他也補充,幾年前在長城站作業也遇到過這樣的異常高溫情況,“當時在南極就穿著短袖開弔車,溫度肯定是零上十幾度。”

也有“雪龍”號的船員覺得南極的變化沒有規律,“雪龍”號輪機部的大管輪程皝回憶了自己9次的南極科考之旅後表示,南極這幾年的溫度和海冰情況沒有規律可循,“感覺每次來南極遇到的情況都不同。”

南極科研人員:人類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仍未知

看過中國南極科考站的觀測數據,聽過“雪龍”號老南極們的經驗和印象,接下來和“雪龍”號上的科研人員們聊聊他們的看法。

“雪龍”號的首席科學家潘建明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1990年他就以中國南極科考隊員身份來到南極,與中國南極已經有了近30年的不解之緣。

潘建明說,與30年前相比,不論溫度變化還是海冰密集程度變化來看,南極似乎是越來越暖和了;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儘管南極整體平均溫度在近幾年確實呈一個上升趨勢,但並不能簡單得出南極未來溫度也會越來越高的結論。

“南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兩個地區,但人類對南極各項數據的採集和記錄是從1957年正式開始,1957年(國際地球物理年)之前我們一般稱為人類對南極的探險時代,1957年之後才能稱之為科學時代,目前人類對南極的國際合作科學考察不過六十多年,這個數據量太少,不足以說明問題。”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從事物理海洋方面研究的郭桂軍博士,就本次“雪龍”號在南極阿蒙森海進行深層海水溫度的取樣結果和近20年前的數據進行了比對,“阿蒙森海的深層海水溫度在這20年內確實有升高。”郭桂軍強調,因為研究樣本是深層海水,即使是零點零幾度的升高,這個上升趨勢也是驚人的。

就近幾年南極頻頻觀測出異常高溫的新聞來看,人類活動和南極升溫甚至全球氣候變化是否密切相關?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方面的唐正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不能把近年地球氣候變化都歸因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白堊紀人類尚未出現,但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和氣溫都比現在要高,12萬年以前也和現在相當。大尺度來看,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變化是一個10萬年左右的週期性變化,並伴隨短時間尺度的快速氣候變化,但並不能說明大趨勢的改變。”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表示,目前人類活動確實會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但影響程度有多少,未來趨勢如何,都還沒有準確的結論,目前有科學家所提出的海平面未來幾年會上升多少,多少大陸會被淹沒等問題也都是極端條件下的一些推導,南極的變化,我們仍然需要長期去觀測和研究,科學問題都很複雜,不是一個簡單的公式就能推出結論。”首席科學家潘建明對記者說道。


南極創20.75℃紀錄引熱議?聽科學家們怎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