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溫氏股份:2019年淨利大增251%,但瘋狂豬週期仍沒演繹完?

眾所周知,2019年是豬週期效應凸顯最為明顯的一年,市場將其稱為“超級豬週期”,

而在這這一年中,不少養豬企業迎來了股價和盈利的“比翼雙飛”。

例如,牧原股份在2019年“成績預告單”中表示,全年淨利潤預計為60億-64億元,同比增長1053%-1130.28%,淨利潤增幅妥妥地抓人眼球;與此同時該股2019年全年累漲了220%。正邦科技在業績快報中披露,2019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為16.97億元,同比增長777.53%,而股價在2019年也錄得了214%的漲幅。

昨日晚間,昔日行業老大哥溫氏股份也發佈了2019年全年的業績快報,淨利潤不出所料地實現了大增。

據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732.28億元,同比上升27.92%;歸母淨利潤為139.06億元,同比上升251.38%。其中,單看四季度,該公司實現收入164.05億同增51.91%,歸母淨利78.21億同增639.50%。雖然看起來淨利增速不如牧原股份、正邦科技這些後起之秀,但由於盤子比較大盈利能力還是最為強悍。

而受業績大增消息利好,溫氏股份今日股價上漲0.68%,報於35.6元,最新總市值為1890.89億元。需要指出的是,在2019年的“超級豬週期”中,該股也錄得了近34%的漲幅。

溫氏股份:2019年淨利大增251%,但瘋狂豬週期仍沒演繹完?

基於上,可以看出,溫氏股份的淨利增速、股價漲幅均稍遜牧原股份、正邦科技這些後起之秀一籌,但不得不說的是,由於溫氏股份盤子比較大,其實際盈利能力還是最為強悍的養殖企業。

因此,我們不妨透過這份財報來看看,溫氏股份在2020年的成長性究竟如何?

從整體業績來看,溫氏股份的業績是符合市場預期的,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為732.28億元,同比增長27.92%;歸母淨利潤為139.06億元,同比上升251.38%。其中,單看四季度,該公司實現收入164.05億元,同增51.91%;實現歸母淨利為78.21億,同比大增639.50%。

溫氏股份:2019年淨利大增251%,但瘋狂豬週期仍沒演繹完?

以溫氏股份的體量,28%營收的增長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而如果再分拆它的業務來細分,或許還能看到更多東西。

不得不說的是,作為養殖大戶溫氏股份的業務線一直都很清晰,養殖業務是主營業務的大頭,業務收入比例常年維持在96%(豬肉類養殖業務比例維持在60%出頭,肉雞類養殖比例則維持在32%左右),而原奶及乳製品、獸藥、肉製品加工等業務所佔比例則比較小。

據財報披露,溫氏股份2019年淨利潤大增主要還是主營業務養殖這一盈利大頭的“功勞”。

其一,非洲豬瘟的影響下,豬肉漲價成為豬週期的“主旋律”,而該公司的豬肉養殖業務自然受益。據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肉豬1851.66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同比下降16.95%,但是受國內生豬供給偏緊的影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46.57%,公司養豬業務收入及盈利同比大幅上升。

其二,雞肉成為豬肉的替代品,肉禽市場行情也同步走紅,在此背景這下,該公司肉雞類養殖業務也獲得了一定的增長。據財報披露,報告期內溫氏股份銷售肉雞9.25億隻(含毛雞、鮮品和熟食),同比增長23.58%,銷售均價同比上漲9.93%,公司養雞業務收入及盈利同比上升。

而結合它2019年12月份及全年的銷售數據來看,溫氏股份的業績大增也不是沒有緣由的。

生豬方面,相關數據顯示,該公司12月生豬出欄127萬頭,遠超市場預期的90-100萬頭,環比增加55.14%,出欄增加主要因公司考慮元旦春節消費旺季,主動調整出欄節奏。同時12月生豬出欄均價34.37元/公斤,12月頭均盈利2162元,而按全年生豬銷售均價18.79元/公斤算,該公司全年頭均盈利462元,全年生豬板塊預計實現利潤85.61億元。

肉雞方面,據數據披露,該公司12月公司銷售肉雞9432.30萬隻,均價13.25元/公斤,預計單羽盈利2.2元。Q4黃雞總銷量2.9億羽,銷售均價15.71元/公斤,環比Q3下降11.24%,單羽盈利預計7.0元。全年黃雞共計銷售9.25億隻,預計實現利潤53.8億元,由此可知,雖然黃雞價格有所回落,但在行情的影響下業績仍可以創新高。

基於上,可以看出,該公司兩大主營業務的集體向好,可謂是共同推動溫氏股份全年業績“爆量”。

值得一提的是,翻閱溫氏股份這幾個季度的財報來看,溫氏股份的業績表現可謂完全演繹了2019年豬週期的走勢——

即一季度虧損、季度大幅扭虧、三季度暴賺,四季度盈利能力達到階段性頂點。

具體而言,該公司在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為虧損4.6億元,同比下滑133%,而在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在非洲豬瘟的持續發酵下,出現了反轉的曙光分別實現淨利潤18.43億元、47.02億元、78.21億元,同比大增475.4%、137.17%、639.50%。

溫氏股份:2019年淨利大增251%,但瘋狂豬週期仍沒演繹完?

而回顧這一輪豬週期,2018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開始蔓延,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受到重擊,呈下降的態勢。2019年9月,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38.9%,而可繁殖母豬從妊娠到生豬出欄需要大約10個月的時間,短時間內生豬市場供不應求,生豬出欄價格從2019年2月開始上漲,繼而引來了豬週期上行週期。

隨後,從去年8月開始,上漲趨勢急劇變陡,10月達到最高峰,15公斤仔豬賣到2000元以上,到了11月,仔豬價格出現些許回調,12月又有所上漲。彼時業內感嘆仔豬價格如此之高,可謂是前所未有。

參照歷史豬週期來看,上行期一般持續在14-25個月之間。但由於本次疫情嚴重、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最大,市場預期的養殖戶復產時間受到一定影響,上行週期時間或達歷史最長。而上行週期越長,生豬價格維持高位的時間越長,生豬養殖企業受益時間就越長。由此一來,2019年的豬週期也被外界稱為“超級豬週期”。

但是,當非洲豬瘟餘溫纏上了新冠病毒肺炎,2020年則似乎變得更加“缺豬”了。

從供給端來看,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雖然2019年10、11月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連續回正,但目前行業產能同比去化30%-40%已是客觀事實(11月能繁母豬存欄量最新數據為2001萬頭),而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恢復需要尊重動物繁育的自然規律,預計2020年行業能繁母豬產能依舊緊張。需要指出的是,10、11月能繁母豬存欄年內環比回正的主要因素是2019年二、三季度大量的三元留種,並不代表本輪豬週期的產能拐點已經出現。

溫氏股份:2019年淨利大增251%,但瘋狂豬週期仍沒演繹完?

從需求端來看,豬瘟疫情影響下,即便存在其他肉類產品的“替代效應”,也估算出2020年國內豬肉消費需求量仍然有約4410萬噸。而結合下表可知,在不考慮疫情死亡率的情況下,2020年國內4410萬噸的豬肉消費需求對應所需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約為2587萬頭,與目前農業農村部公告的2019年11月的能繁母豬存欄量2001萬頭相比,產能缺口約為586萬頭。如若進一步考慮2020年疫情因素下的死亡率影響,估算能繁母豬產能缺口或將在800萬頭左右。

結合上述供需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底2001萬頭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的確是難以滿足2020年國內4410萬噸的豬肉消費需求,豬肉消費的產能缺口是真實存在的。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肺炎疫情也對豬肉行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仔豬運輸。據瞭解,春季是補欄的旺季,錯過時機也會對後續供應造成影響,因此許多企業選擇在此時補欄,而有許多養殖戶反映,在肺炎疫情影響下仔豬既購不進來也賣不出去,這也使得缺仔豬的地區價格更加水漲船高。

由此一來,不難發現,這一輪超級豬週期在2020年依舊有沒演繹完,不過據中泰證券測算,2020年下半年豬價預計開始下跌,行業或許將迎來真正的拐點了。

結語

那麼,在這一輪瘋狂的豬週期期中,溫氏股份的成長性如何呢?

據瞭解,溫氏股份的“公司+農戶”模式本質是社會閒散資源的再整合,有效利用了南方農村閒散的土地、人力和資金,在同一個體系中實現了產業專業化分工(溫氏負責前端門檻較高的種豬、動保、飼料等環節,農戶負責後端門檻較低的育肥環節),減少了外部流通成本。

在2020年生豬價格或將持續景氣的背景下,溫氏股份生豬出欄的確定性相對而言還是比較高的。

一方面,過往週期資本開支與利潤兌現的驗證,溫氏股份能夠管理2000萬頭以上的生豬規模。此外該公司預計2020年商品肉豬出欄量達到2200萬頭以上,有望持續受益於行業景氣度的提升;另一方面,輕資產模式運行之下,該公司資產負債率極少出現超過40%的情況,現金流角度看,溫氏股份安全邊際還是比較高的。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需要警惕該公司受疫情影響、豬價上漲不及預期以及出欄不及預期的風險之外,還需考慮一下其自帶的輕資產模式風險。

一般情況下,溫氏股份在與農戶簽訂的委託養殖合同往往會約定生豬回收價格,在豬肉價格大漲時會鎖定成本,利潤空間隨著市價上漲而增加,但是在市場豬肉價格跌破合同回收價格時,並不能按照市場回收,虧損幅度相對重資產養殖模式企業更大。

因此文章的最後還是提醒一下,好股雖好,但還是謹慎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