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聯商網消息:2020年春節期間,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經過上下艱苦努力,如今疫情防控形勢正在向積極向好的態勢轉變。

在這場疫情中,餐飲零售等領域受波及影響最大。疫情何時能結束?它對經濟和零售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行業應該怎麼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試圖從17年前非典部分數據及當下零售行業等數據來推斷新冠肺炎對零售行業的影響。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為此,2月25日,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發佈了《新冠肺炎對零售業影響分析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從疫情概述、非典疫情對零售行業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對零售行業影響、零售業應對措施、疫情中零售業思考等角度切入,希望通過分析能夠勾勒出這次疫情對零售業的實際影響,併為未來發展提供思路參考。

一、疫情概述

一)病毒未知 疫情進展較快

於2019年12月在武漢率先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經在2020年1月12日被WHO組織命名為“2019-nCoV”,屬於冠狀病毒,與SARS(非典型肺炎)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屬於同一病毒家族。

2月22日,國家衛健委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修訂為“COVID-19”,與世界衛生組織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稱保持不變。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發佈《關於當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況通報》,稱發現27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的肺炎。此後到1月5日,新型肺炎患者升至59例;一直到1月17日,武漢確診的新型肺炎患者數量也只有62例。

但從1月18日開始,新型肺炎患者數量開始大幅上升,1月18日累計確診過百例,到1月24日累計確診超千例,而到1月31日累計確診超萬例,到2月10日累計確診超過4萬例。截至2月25日15時30分,全國累計確診77782例,累計治癒27485例,現存確診47631例。

二)相比SARS傳染性更強,但終將戰勝

根據WHO在2003年8月發佈數據,從2002年11月發現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到2003年7月發現最後一例,全球共有8422例SARS患者,這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性大大超過了SARS。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於全新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而製造疫苗需要時間。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隔離是切斷傳播途徑最為重要的手段。為了有效切斷傳播途徑,全國各地施行了交通管制、延期復工等措施。疫情管控給零售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機遇。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但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也一定能夠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

二、非典疫情對零售行業影響

一)疫情高峰期GDP下降1.7%

非典期間,政府實施各種交通管制措施從2003年4月23日開始,到6月疫情基本結束取消。因此,非典疫情對經濟影響主要在4月下旬和5月份。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在非典疫情集中爆發的第二季度,中國GDP增速由一季度的10.8%減速至9.1%,不過三季度有迅速回升到10%。2003年全年GDP增速為10%,比2002年的9.1%上升明顯。

二)社零消費驟降 但疫情結束後迅速反彈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數據顯示,2003年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9.2%。在上級採取管制措施以後,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降至8.1%,5月這一數據降至4.3%,6月份逐漸放開管制後迅速反彈至8.3%,7月份迴歸正常的9%增速以上水平。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2003年全球經濟處於復甦階段,總體形勢向好。而我國國內也處於經濟強週期。在加入WTO後的效應下,非典並沒有對整體零售趨勢造成大的影響,行業並未從此低迷,疫情過去後迅速反彈。

三)細分品類服飾珠寶影響較大

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細分領域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和化妝品受非典影響較小。而金銀珠寶、服裝等可選消費品類的社零增速明顯低於行業整體。這些品類的需求彈性較大,受疫情的影響較明顯。

四)百貨、餐飲行業下滑明顯

細化到零售業態,影響最大的是百貨行業,貼近民生的超市業態影響較小甚至出現增長。餐飲行業門店關門歇業率達到70%,經營業績普遍比2002年同期下滑50-80%。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03年4月份北京的19家百貨商場零售額同比下降17.6%,比3月份下降26.7%。與此同時,物美、美廉美、家樂福等14家超市4月份共實現零售額10億元,同比增長20.3%。

三、新冠肺炎疫情對零售行業影響

此次新冠疫情對零售行業短期內影響較非典更強,個別業態損失較大,但從長期看不影響零售行業的整體增長趨勢,電商、超市等業態反而在此次疫情中有了更多機會。

一)行業預期不足,但更求穩

我國經濟正在由高增長向中增長轉型,再加上社零消費持續承壓。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通過分析發出的7000多份有效調研問卷後發現,56%的零售人認為2020年會更加困難,13%的人認為2020年的零售行業前景不明朗。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有42.8%的從業者認為零售企業要練好基本功,行業需要“穩”。

二)1至2月社零增長或低於4% 疫情後會恢復

從GDP增速來看,2020年我國經濟基本面不同於2003年非典時期。2003年中國經濟處於上行週期,但是當前我國經濟處下行週期,2019年四季度GDP增速僅為6%。如果GDP與非典一樣,二季度下降1.7%,也會是近年來的最低增速。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從社零增長來看,2003年全年,除了非典高峰期的4月和5月,其他各月份社零增速均不低於8%。而2019年全年社零增速超過8%的月份只有6個月。

2019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6064億元,而2019年春節,全國零售和餐飲消費額約為10050億元,佔比近1/6。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1月底開始到2月中旬零售和餐飲消費幾乎暫停,2020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或將低於4%。疫情過後,會恢復至全年平均水平,甚至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增長。

三)百貨商場或迎來最“冷”一季度

疫情爆發正值新春佳節的銷售高峰時期,今年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寒冬”。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從1月25日起,全國數千家百貨、購物中心等大型商場陸續暫停營業,只保留店內超市對外開放,其他業態開業時間未定。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非典時期最嚴重的五月,北京大型百貨商場營業額普遍下跌30%以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更大,全國實施的管制措施更嚴格,百貨、購物中心迎來史上最“冷”一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起,整個百貨行業開始進入快速下行期,2019年一季度限額以上百貨門店的零售額增長率只有0.9%,全年只增長1.4%。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百貨行業恐將迎來近年以來的首次同比下跌。

四)購物中心新開項目五年來最低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對於購物中心開業情況而言,新項目開業在疫情期間也出現了下滑。縱觀近五年(2016年至2020年)1月份開業的商業項目情況,2020年1月創下了近年來新低(事實上,從我們以往記錄的數據上看,已經是六年最低),僅為26個,同比跌幅達35%。

五)現金流、庫存是品牌零售商的大問題

零售作為流通行業,現金流、庫存週轉、員工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據調查顯示,本次疫情對品牌商家最主要造成的影響前三位的依次是:銷售業績大幅下滑、現金流緊張、庫存和員工問題。進一步調研結果顯示,現金流緊張的品牌商家多數現金流維持在3個月以內,形勢嚴峻。而庫存則在服裝企業表現得尤為明顯。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由於2019年屬於暖冬,因此冬季服飾銷售並不理想,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未完成清庫存的目標。目前已經有多家上市服飾企業開始陸續發佈2019年盈利能力預警。且因疫情發展尚不清晰,多數服飾企業春夏服裝訂購將會出現問題。因此,今年將是服飾企業的洗牌之年。

六)餐飲或將迎來調整潮

春節歷來是餐飲業的黃金時期,2019年春節全國零售和餐飲消費額約為10050億元。此次受疫情影響的餐飲零售額在春節七天內將會腰斬,損失近5000億元。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目前全國共有超過2000萬家餐飲業企業,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超過95%。從全國範圍來看,山東以194萬家、湖北以169萬家、江蘇以163萬家企業量位居全國前三,其次為廣東、四川、河南、浙江、河北、安徽、重慶等地。

而在這其中,餐飲業務企業數量佔比最高(本省範圍)的則是湖北和重慶,分別為32.8%和36.4%。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個體工商戶對抗風險能力低,受租金、員工成本、庫存壓力等影響,疫情結束後,或將迎來一波餐飲門店的調整潮。

七)超市大賣場或穩中有增

超市大賣場作為線下民生行業,為本地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商品,疫情期間在政府的支持下基本保持正常開工狀態。為了減少外出,居民計劃性採購增加,超市人均客單顯著提升。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正值春節期間,商超一般留足了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兩個星期的庫存量,因為生產廠家和一般供應商要到正月十五後開始正常供貨。

對生產廠家來說,也一般會留出一個星期至兩個星期的庫存量,同樣道理,廠家和其他供應商要為工人在正月十五之後開工留下了餘量。一般情況下,工業消費品市場(生鮮食品除外)會有一個月的市場存量,不過需要謹防商超出現商品短缺問題。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超市行業成為這次疫情受影響最小的行業,隨著疫情管控時間的加長,大宗購物的時限也被拉長,超市大賣場在疫情期間或成為零售行業為數不多的保持增長的業態之一。

八)生鮮電商供應鏈能力待考

受疫情影響,線下用戶開始向線上轉移,電商特別是能夠提供及時配送服務的生鮮電商訂單量開始暴增,主要到家平臺在春節期間交易額均產生了200%以上的增長。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不過,暴增之後伴隨而來的是運力與供應鏈的壓力疊加,特別是運力壓力。提供及時配送服務的生鮮電商配送員多以大專、高中、職高、技校畢業生為主,且多數為外來務工人員。春節期間大部分人員返鄉回家,疫情管制導致他們不能及時返城復工,導致此前各平臺宣稱的半小時達、1小時達已變為2小時達甚至隔天配送。

四、零售業應對措施

面對疫情,零售企業顯示了行業擔當,保物價,穩民心,大的零售平臺也採取減免租金,免費入駐等措施共克時艱。同時,零售全渠道成果也在這場戰疫中得到了檢驗。

一)疫情加速實體零售轉戰全渠道

由於疫情的傳染性,消費者外出採購意向明顯減弱,更傾向線上購買。大量訂單湧向到家業務。未入駐線上到家平臺的實體零售商家為了增加銷售渠道,加快了入駐速度。

以京東到家平臺為例,針對疫情推出的“到家新鮮菜場”項目,初期就有56家連鎖超市加入。餓了麼口碑疫情期間也有10萬家新增門店。

除了入駐到家平臺,實體零售的數字化全渠道開始被送上戰場檢驗。數據顯示,很多零售商APP、網站、小程序、到家平臺已經全部上線,如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永輝、聯華等。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本次疫情期間零售商們的全渠道也開始發揮作用,正式迎來大考。總體看,已開通線上渠道的零售商們,疫情期間線上增長基本都有2倍以上。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疫情讓實體零售企業嚐到了數字化全渠道的好處,也讓現有全渠道系統得到了一次檢驗。

未來零售一定是數字化全渠道的世界,此次疫情會倒逼業務在線化,企業業務在線化也會倒逼企業提升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水平。疫情結束後,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變革將迎來新高潮。

二)購物商場減免租金救助品牌

面對疫情,購物中心面臨著嚴峻的租金壓力。不過,全國6000多家購物中心開始宣佈減免租金,與商鋪共度難關,預計減免租金近百億元。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面對疫情見面租金,商場還是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對品牌商以及消費者來說,也不能據此來判斷某一個商場好壞,愛國與否的標準。這個時候,應該是甲乙雙方一起攜手,共克時艱。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對品牌商來說,減免租金政策短期內可以減輕負擔,但租金只是截流,未來如何開源才是重點。品牌商的重心還是要回歸到如何在逆境中創造銷售機會。關鍵還是在疫情緩和後的療傷恢復期,除了業主的房租租金減免以外,後續各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很重要。

三)百貨、購物中心與品牌推動在線直播自救

疫情影響下,為避免人群聚集、病毒擴散,大多數商場選擇暫停營業。為了挽回閉店帶來的經濟損失,在安全係數可控的前提下實現銷售,並滿足顧客的購物需求,百貨購物中心及品牌商們開始選擇直播購物這種無接觸式銷售。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從目前數據看,多數商場是抱著嘗試和測試的態度,涉及的品牌多以服飾美妝和電子產品為主,主要集中在微信直播、淘寶直播和抖音直播三大主流平臺。

從品牌商看,越來越多的品牌也開始線上直播自救。根據淘寶公佈的數據,2月以來,每天都有3萬新商家入駐淘寶,轉型線上;淘寶直播新開播的直播間數量同比翻倍,新開播場次同比增長110%,廠家直接上淘寶直播賣貨的同比增長50%。服飾、美妝、家裝3個行業的線下門店直播最為活躍。

四)零售一線企業推“共享員工”

在疫情衝擊之下,國人“宅”在家導致餐飲店門庭冷落,收入源頭幾近被切斷,但員工工資等成本卻依然存在。而另一邊,超市、電商等一線出現員工和配送員大量缺口。一邊處於用工荒,一邊需要減輕人員開支,這成為兩個行業合作的關鍵。

2月3日,盒馬率先在行業宣佈聯合雲海餚、西貝、探魚、青年餐廳等餐飲品牌達成“共享員工”模式合作後,陸續有數十家零售企業參與進來。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認為,實際上在一些發達國家,這種用工模式已經非常流行。不同之處在於,“共享員工”是企業與企業之間自行調配人力資源,解決特殊時期的問題。

而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是由第三方公司來調配企業間的用工需求,因此靈活用工很可能在未來成為一種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共享員工”不存在問題。在疫情期間,員工安全、員工福利以及員工去到合作企業後的召回問題需要謹慎處理。當疫情得到控制,餐飲企業需要開工但員工如果還在外派,不能及時到崗,就會給企業帶來影響。

五、疫情中零售業思考

一)零售企業應該把自己作為國家重大災難救治的基礎建設部分

在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發生之後,特別是在福島核洩漏產生巨大的社會恐慌下,以7-11為主的日本便利店承擔起了食品供應、穩定民心的重要作用。7-11也提出,要作為全國性災難救治的基礎建設,他們希望能在重大災難的時候,任何災民在幾個小時之內就能看到7-11。

在這次疫情中,各地政府在要求各種商業場所關閉的時候,一致性把超市和到家服務的生鮮電商納入保障民生的企業名單。只要超市還開著門,只要生鮮電商還能買到產品,人心總是穩定的。

今後,如何發揮好零售業便利性、親民性,在非常時期起到穩定民心,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二)零售數字化全渠道刻不容緩

正如前文所述,在疫情期間全國許多超市調動企業所有資源發展線上業務,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使用APP系統的超市表現出色,天虹線上銷售已經超過30%,永輝生活線上銷售佔比也已經超過10%。用騰訊小程序的超市公司表現也非常喜人,步步高線上超過10%,以社區團購為主要線上業務模式如家家悅有些門店線上超過37%,湖北襄陽好鄰居線上佔14%、湖南佳惠線上超過10%。

聯商報告:社零增長或低於4% 百貨迎來最“冷”季

未來,零售全渠道是一種必然趨勢。全渠道的前提就是零售數字化。這次疫情後,還沒有進行數字化的企業要加快這方面進程。

三)生鮮供應鏈的建設任重道遠

零售的核心是商品,而商品的核心是供應鏈。本次疫情讓生鮮行業進入了“冰火兩重天”的境地。 一方面,“全面線上搶菜”讓生鮮電商訂單量暴增,供不應求;而另一方面,全國範圍內的農產品滯銷,農戶損失慘重。

目前,生鮮農產品種養殖端的薄弱、產地生鮮產品產後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不成熟,供應鏈流通環節的落後也阻礙了生鮮產品與生鮮零售發展。

目前不管在疫情期間線上火爆的生鮮電商,還是線下的生鮮超市,能正常盈利的不多,其根本是因為生鮮的供應鏈問題。不管生鮮模式如何,只有圍繞生鮮產品做好供應鏈與SKU,為消費者提供穩定產品與服務,盈利才能應運而生。

四)商場更需注意細節 建立完善的應急體系

在此次疫情期間,大型商場是受損失最大的業態之一。商場感染的案例也最為驚心,如發生在天津寶坻百貨大樓的疫情已導致32例感染,超過1萬人居家隔離。商場作為人流密集場所,在平時就更應該加強衛生安全環境工作,如確保洗手間的洗手液不間斷供應,空氣環境加強持續監測和優化,注意賣場衛生死角的清潔維護,從而建設一個更綠色安全的消費環境。同時,對突發事件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緊急應對體系。

*點擊文末鏈接查看完整報告

出品: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

報告總編寫/木魚

文字綜述/木魚、周松平、陳新生、陳寧輝

圖文美化/許弋諾、陳璽

報告校對/諸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