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浙江省台州市防控、復工、惠企、紓困多措並舉助力民營企業復工復產

浙江省台州市防控、復工、惠企、紓困多措並舉助力民營企業復工復產

防控方面:

以清源布控嚴防輸入性風險;以規範流程嚴防操作性風險;以保障物資嚴防傳播性風險。

復工方面:

分區域復工,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繪製五色疫情圖和復工圖;分類別復工,針對不同行業特點、不同企業規模,分類指導,錯峰復工。

惠企方面:

加大要素成本、融資、稅費、外貿出口等支持力度。

紓困方面:

全力緩解企業用工難,打通“找人”、“接人”、“管人”環節;全力緩解物流運輸難,在全市範圍內發放5000張專用通行證;全力緩解產業聯動難,保障原材料、重要設備、零部件企業連續生產。

具體內容如下:

浙江省台州市防控、復工、惠企、紓困多措並舉助力民營企業復工復產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台州不少民營企業遭受衝擊,生產經營陷入困境。隨著疫情防控效果不斷顯現,台州在保持一級響應不變的前提下,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創新推行“一張網”防控措施、“一盤棋”復工策略、“一攬子”金融政策、“一站式”紓困服務,指導和服務民營企業復工復產,推動台州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截至2月23日,全市已復工規上企業共計4955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273家,復工率76.53%;規上(限上)服務業企業1682家,復工率80.02%。

一、嚴格落實“一張網”防控措施

市縣兩級政府與民營企業攜手,共同織密疫情防控網絡,形成聯防聯控“閉環”。

一是以清源布控嚴防輸入性風險

加大重點地區、重點場所管控力度和返臺重點人員的排查力度。在協調現有賓館資源作為集中隔離點的同時,實施建設用於外來務工人員健康狀況觀察的千套“方艙公寓”計劃。推廣應用台州健康碼,用“紅黃綠”三色二維碼作為數字化健康證明,保障人員有序流動。

二是以規範流程嚴防操作性風險

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要求企業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復工生產實施方案,落實員工“一人一檔”建檔篩查、定時消殺、進出登記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確保防控機制到位、人員管控到位、物資儲備到位、安全環保到位。

三是以保障物資嚴防傳播性風險

強化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供應保障。面對口罩異常緊張的實際問題,深入排摸全市口罩生產企業底數,支持企業擴大口罩產能,鼓勵紡織、服裝等相近行業企業轉產口罩等防疫物資。

二、有序推進“一盤棋”復工策略

在疫情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注重把握合理的節奏,逐步推動民營企業快復工、全復產。

一方面,分區域復工

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繪製五色疫情圖和復工圖。堅持疫情圖和復工圖同研判,優先安排疫情風險較低縣(市、區)的企業復工,穩妥推進疫情風險較重區域在疫情比較平穩的鄉鎮(街道)創造條件復工,使企業復工復產進度跟得上疫情防控好轉的形勢。

另一方面,分類別復工

針對不同行業特點、不同企業規模,實行分類指導,錯峰復工。確保疫情防控必需、保障城市運行和企業生產必需、群眾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正常開工開業,保障重要出口企業、上市公司、畝均效益高企業、重點製造業企業、重點服務業企業、重點農業企業優先復工。

三、精準推送“一攬子”惠企政策

根據台州民營企業的特點,量身定製《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民營企業渡過難關的意見》,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

一是加大要素成本支持

降低小微企業用電用水用氣成本,對承租在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國有主體開發園區的中小企業減免租金,預計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1.5億元、用氣成本3000萬元、用水成本1000萬元、租金成本2億元。

二是加大融資支持

加大對重點企業貸款利率的優惠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且有融資需求的民營企業優先安排信貸規模;對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歸還貸款的小微企業,合理延長還款期限;運用台州市信用保證基金,對重點企業實行“防疫保”階段性專項扶持,預計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6億元。

三是加大稅費支持

落實中小企業稅費減免政策,支持企業延期繳納稅款。支持緩繳社會保險費,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按比例返還社會保險費。對生活必需品保障供應企業、種養殖企業給予政府性補助,預計可降低企業稅費成本75億元。

四是加大外貿出口支持

減免因疫情原因增加的商品檢疫處理和檢測項目等費用。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履行國際貿易合同的企業,協助向中國貿促會辦理不可抗力證明。提高出口企業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保費補貼標準,對因疫情影響取消境內外參展的企業給予展位損失補助,預計可降低企業出口成本5500萬元。

四、貼心提供“一站式”紓困服務

全面推行領導幹部聯繫服務企業制度,下沉工作重心,開展“一對一”駐企幫扶,指導防疫、服務發展,幫助民營企業打通復工復產的卡點堵點。

一是全力緩解企業用工難

“找人”環節,緊貼企業用工需求,積極搭建網上求職招聘雙向互通平臺,面向對口支援地區定向招聘,充分挖掘本地閒置勞動力,實現靈活用工。“接人”環節,政府以包車、包高鐵、包機等三種方式,組織赴相對集中的勞務輸出地開展員工接返工作,產生的費用由市縣兩級財政承擔。 “管人”環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提供員工集中住宿,並推廣企業和村居“點對點”聯控模式,即企業整合一個或若干個村的出租房源,統一安排員工入住,全面加強人員管控。

二是全力緩解物流運輸難

建立運力調動協調機制,在全市範圍內發放5000張專用通行證,可在全省各檢查站及提示的專用通道內免檢通行,為企業復工復產搭建“直通車”。加強與杭州港、寧波港的溝通銜接,暢通物流渠道,確保原料進得來、產品出得去。

三是全力緩解產業聯動難

已復工企業按照自身生產急需,可以提出復工復產配套企業建議名單,推動配套企業在達到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同步復工。同時,加強產業鏈跨區域復工協調力度,加快上下游配套企業復工進度,保障原材料、重要設備、零部件企業連續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