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躲過初一還能不能躲過十五?企業的真正困難時期來了「原創」

正當我們滿心歡喜的看著中國的新冠確診數據慢慢下滑,暢想著很快恢復正常,企業很快能夠恢復正規的時候,韓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的新冠病毒數據如同一盆冷水一樣澆了下來。


躲過初一還能不能躲過十五?企業的真正困難時期來了「原創」

截止2020年2月25日17點

蔓延速度之快,呈現出短時間難以遏制的狀態。

新冠病毒在中國的肆虐給企業來了巨大的壓力,而如果世界其他國家無法控制好疫情,造成大規模快速擴散,這對中國企業將是一場災難。

尤其是以出口為生的外向型企業。

<strong>在疫情爆發初期,尤其是WHO宣佈coronavirus為PHEIC的時候,我們聯繫了國內非常知名的幾家營銷公司獲取詢盤和流量數據,也發出了大量的調查問卷,調查企業內部訂單狀況。

當時得出的結論比較樂觀:

躲過初一還能不能躲過十五?企業的真正困難時期來了「原創」

思億歐集團提供的流量數據(客戶數15000家左右)


躲過初一還能不能躲過十五?企業的真正困難時期來了「原創」

思億歐集團提供的詢盤量數據(客戶數15000家左右)

從上面的流量和詢盤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得出來,WHO定性為PHEIC之後,國外客戶對於中國網站的訪問量不升反降,詢盤的增長更為明顯。

這足以說明國外客戶的需求並沒有減少或者轉移,而且並沒有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

但是客觀現實的確是成交較少:

躲過初一還能不能躲過十五?企業的真正困難時期來了「原創」

2020年1月20日到2月6日成交狀況

躲過初一還能不能躲過十五?企業的真正困難時期來了「原創」

2019年農曆同期成交狀況

而原因我們也做了統計分析:


躲過初一還能不能躲過十五?企業的真正困難時期來了「原創」

影響成交的因素

對比前面的流量和詢盤所反映出來的需求端,很明顯最大問題出現在供應鏈端,大部分工廠沒有復工,就算是復工之後,訂單也會出現大規模擠壓,沒辦法評估出準確的價格和交期。

所以當時我們提醒,企業一定要在供應端做出足夠的應對。

但是如同我們上面所講,總體是樂觀的,只有我們復工,工廠復工,我們拿到貨,可以迅速恢復元氣。

但是,現在麻煩了,而且是大麻煩。

我們就以韓國為例吧,這是我的外貿起步的地方。

先看看一些正在發生的事情:

  • 韓國現代汽車此前曾宣佈,因產自中國的裝束線路板的供應不足而在部分工廠停產,且該零部件有近九成依賴於中國生產,雖然此後在中韓兩國政府及現代汽車的三方合作下,部分工廠復工並開始供應,但由於物流運輸等原因,導致復工後的整車廠仍無法進入正常生產節奏,部分工廠再次陷入停工;
  • 而韓國貿易協會在一份報告中也顯示,調查的韓國本土製造業及對華外貿企業中,有77%的企業回覆稱,受到了物流停滯的影響。
  • 據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的初步統計,目前已經有包括三星電子、SK海力士在內的大型企業,以及近百家中小企業,均出現了因新冠肺炎確診、疑似患者,或接觸相關人員引發的停產、隔離案例。部門企業已經允許員工在家辦公。

再看一下,相關人員對事態的評估:

韓國經營學會會長李鬥熙:從目前來看,韓國國內宣佈直接停產的企業並不是很多,不過從目前的擴散速度來看,這種擴散趨勢的加快是“必然的事情”,而此前中國爆發疫情的時候,主要是一批外向型企業及製造業轉移的企業受到影響,但目前隨著疫情向韓國國內擴散,一方面會引發一些防疫措施較弱的中小型工廠的停產潮,另外韓國民眾的消費內需心態也會轉冷,內需和出口兩大馬車將同時遭受致命性的打擊。

意大利的爆發更加恐怖,歐盟的無國界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如果管控不嚴,想象一下歐洲會變成什麼樣子?

可能你會問,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又不參加展會,不去地推?

關係大了。

前面我們分析的樂觀層面來自於客戶的需求沒有減少或者轉移,而現在呢?

需求減少已是必然,需求都沒了,我們賣給誰?


躲過初一還能不能躲過十五?企業的真正困難時期來了「原創」

銷售的源動力是需求,需求減少,銷售必然減少

當然,一些生活必需品還是必須要買的,絕對不會突然就沒有了需求,但是疫情中的人一定要勒緊褲腰帶,準備長線作戰,會主動自發的抑制需求。

受影響比較大的估計是以下幾類:

  1. 工廠相關:生產工具,例如機械設備;生產資料,例如原材料配件;生產輔助用品,例如各類勞保用品;
  2. 工程相關:工程一定需要人力,而如果開始隔離,勢必停工;
  3. 戶外系列:尤其是戶外運動系列,減少外出,減少接觸是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方式,不外出了,戶外運動產品賣給誰?
  4. 季節性產品:例如夏季銷售類產品,往年這個時候,正好是國外夏季銷售產品的出口旺季,商家備貨,準備迎來新一年的旺銷,可是情況的不明朗,估計很多人會停止備貨或者減少備貨;

可能還是有人會問,很多不出口的企業應該影響不大吧,不直接出口不代表不通過貿易公司出口,更不代表不會提供原材料供下游加工再出口,2019年中國出口產值24984.1億美金,這個產值是出口企業貢獻的,但是產品卻是一條產業鏈生產出來的。

應對策略在哪?

說實話,我暫時還沒想得很完善,也想聽聽諸位的高見。

現在能做的就是時刻關注客戶的心態變化,大家核心客戶所在國家的疫情動態和他們應對疫情所採取的的策略,並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應對疫情肯定是有一些經驗了,不妨去傳授一下吧(寫一篇軟文吧)。

希望我的預測是錯的,更希望疫情不要再大規模擴散,我們的2月已經基本廢了,如果再來一個3月4月,不敢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